首先要說的國學内容廣泛,知識駁雜。包括儒家,道家,法家等等諸子百家各種思想。即便窮極一生也很難做到樣樣精通,即便是所謂的“國學大師”往往也隻是在某些方面有突出。
國學看上去很高大上,離我們日常生活很遠,但作為普通人,了解一些國學常識,卻是非常有必要的。至少能讓你在和朋友交談的時候,能有更多的談資;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傳遞更多的正能量。
更關鍵的是,了解國學,能讓我們更加高雅,在面對生活的困難時更加從容自信。
四書五經值得是儒家經典書籍。是古代學子必學内容,四書包括《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 五經包括《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簡稱為“詩、書、禮、易、春秋”。值得一說的是曆史上曾經有六經,名為《樂經》,遺憾的在這本書毀于漢初戰亂,隻剩下五經。
六藝是孔子對學生提出的六種才藝。包括禮、樂、射、禦、書、數。也被稱為“君子六藝”。對應現在分别是禮儀,音樂,騎射(不要驚訝,孔子就是騎射高手),駕馭(相當于如今的開車),書法,算數。相當于如今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六藝之中禮、樂、射、禦,被稱為“大藝”,這是高等人,也就是貴族階層必須掌握的四種優雅的技能;書與數屬于“小藝”,是普通百姓謀取生活所需要掌握的技能。在古代,普通百姓隻能學習“小藝”,隻有貴族子弟才可能接受完整“六藝”學習。所以很多窮苦人家的孩子即便通過努力考上了狀元,依然被嘲笑書呆子,所謂“百無一用是書生”,就在于隻是死讀書,而缺乏其他技能。
古代造成“書呆子”的原因很多。其一是古代教育體制的嚴格劃分,隻有在太學院(相當于國家大學)才真正開設這些課程,普通地區學校縣學隻是空擺架子,不開展實際活動(沒條件,也沒人能教);二是大藝的學習需要強大的物力和财力支持,普通百姓根本不具備學習條件;三則是封建統治階層出于鞏固社會的需要,有意限制普通百姓接觸更多的技能,用“八股文”的方式桎梏思想,封堵上升空間,從而保持階層的穩定性,維持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
實際上,貴族子弟即便不讀書,不科舉,也能通過各種“恩澤”當官入仕,有着錦繡前景。但對于普通人家來說隻有讀書才能光宗耀祖,獲得錦繡前程。既然讀書最重要,還學什麼騎馬射箭開車呢?來先把這套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做了再說!
更多資訊請關注“酒歌說文”,為您提供更多國學知識。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學習博大精深的國學,隻需每天看上一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