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念,就是文章中令人好奇而又不能馬上知道底細的情景。它可以是一個場面、一段情節,可以是貫穿全文的一個具體事物、人物某一時刻的神态描寫等。懸念的主要作用是抓住讀者的心,引起讀者對事情的發展、變化、結果,對人物或事物的處境、結局産生關切的心理,使文章情節發展更具有吸引讀者關切、引人入勝的魅力。
怎樣設置懸念呢?設置懸念的位置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在篇首設置懸念。這種設置懸念的形式運用很廣泛,它有助于創設氛圍、環境,展開矛盾,引出下文。另一種是在篇中設置懸念。這種設置形式有助于承上啟下,推動情節的發展。設置懸念的具體方法常見有如下幾種:
①以人物某一時刻的神态描寫為懸念。如《渡船》開篇寫:“年輕的媽媽坐在船舷上,愁眉不展,眼睛裡還噙着淚水,船一搖晃,淚珠便直滾下來。在她的懷裡,孩子沉沉地睡着。孩子全身都裹在被子裡,看不出什麼樣子,盡管這樣,媽媽還是把他貼在胸口,生怕被江風吹着,被水花濺着。”這是怎麼回事呢?文章自然引起了讀者的注意。
②以人物某一時刻的言行心理描寫為懸念。如《三人行》開頭便寫:
“‘一定要走到那棵小樹跟前再休息!’指導員王吉文望着前面四五百米處一棵小樹,又暗暗地下了一次決心。……在王吉文看來,它似乎比實際距離要遠一些。”王吉文為什麼“又暗暗地下了一次決心”?為什麼望着隻有四五百米,走起來卻“似乎比實際距離要遠一些”呢?這些心理描寫既緊緊地抓住讀者,也自然展開了情節,為後文埋下了伏筆。
③以環境描寫為懸念。如《賣火柴的小女孩》落筆就交代:“天冷極了,下着雪,又快黑了。這是一年的最後一天——大年夜。在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個光着頭赤着腳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這個小女孩是幹什麼的?天冷又下着雪,她為什麼還光頭赤腳?天快黑了,又是大年夜,她為什麼不趕快回家?她的命運、結尾如何?文章一開頭,就把人物放在這樣一個典型環境中,于是便緊緊地扣住了讀者的心弦,引起讀者急切想知道事情底細的心理。
④以記叙場面或一段情節為懸念。如《草船借箭》一文中記叙了這樣一個場面:周瑜施毒計,要諸葛亮 10 天造好 10 萬枝箭;諸葛亮說隻用 3 天,還立下了軍令狀。諸葛亮不知對方是在陷害自己嗎?隻用3 天能造好10萬枝箭嗎?諸葛亮又是怎樣造箭的?這自然引起讀者濃烈的興趣。
⑤以貫穿全文的一個事物為懸念。如《小木船》這篇習作,開頭就寫:“每當我看見藏在抽屜裡的那隻精緻的小木船,我就想起陳明來。”這隻小木船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我”要把它藏在抽屜裡?為什麼看見它就想起陳明來?全文以這隻小木船為線索、懸念,層層展開,引人細讀。
設置懸念要強調的是:設置懸念不能濫用,要力求合情合理,不牽強、生硬。所設懸念要簡明、幹淨利落,不能枝蔓橫生、故弄玄虛,以緻使讀者眼花缭亂,甚至厭煩,從而失去懸念應有的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