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iphone12登場的時候,有一個革新讓許多人眼前一亮,卻又倍感疑惑,那就是全面取消了LCD顯示屏,而采用了一款名為OLED的顯示屏。
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這場發布會後,一場屬于國産液晶屏幕的風波,也随之産生了。至于風波的始末,且讓我們從LCD和OLED屏幕本身說起吧。
LCD和OLED:一場關于“光”的革新
首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LCD,這串簡寫看起來有些“高大上”的意味。但通俗地說,LCD其實就是指代我們所說的“液晶顯示器”。
液晶顯示器的内核本質,就是被兩片平行玻璃基闆所包裹的液晶盒,除此之外,還需要在上基闆設置彩色濾光片,在下基闆安裝晶體管。
當人們發出顯示指令後,晶體管就會釋放出相應的信号和電壓,讓其中的液晶分子随信号轉動,以此來達到圖像顯示的效果。
至于圖像的具體色彩,則由上基闆的彩色濾光片來完成“上色”,此二者的相互合作,這才讓人們看到了清晰的液晶顯示圖像。
值得一提的是,LCD顯示的亮度,是由其後照射的光源的來控制的,而部分廠家會借此向消費者宣揚,自家産品采用LED顯示光源,從而讓不少人誤以為這就是OLED。
但其實此處的LED,指代的僅僅隻是光源而已,至于前方屏幕,仍然是LCD的顯像模式,這種組合充其量就是看起來更加明亮,但根本不是OLED。
因為OLED是一種全新的顯像模式,它的全稱為有機電激光顯示,或是有機發光半導體。
這種顯像模式與LCD最大的不同,就在于LCD是依靠背光顯示,而OLED則是自身顯像發光。
簡單來說,就是OLED一旦接受發光信号後,就會向器件的正負兩端注入電流,在電場作用下,正負極的電子會發生移動,它們在途經空穴傳輸層和電子傳輸層後,便會在發光層相遇。
這種正負極的“相遇”,會碰撞出能量激子,進而激發發光分子,并産生我們所見的光亮。
也正是因為這種自發光的特性,使得OLED與LCD相比,少了一個光源器,從而也就導緻OLED比LCD要薄一些。
而且,由于OLED可以自發光,這使得OLED屏幕可以呈現出一定的彎曲度,而不需要像LCD一樣,去迎合發光背闆的曲率。
基于這幾點來看,OLED也确實是更先進的體現,但這也便是我國國産屏幕風波的開始。
國産屏幕的風波:CRT到LCD的無奈2020年,随着蘋果發布會之後,iphone這個行業風向标,開始逐漸發揮了作用,即許多手機廠家,也開始将産品的屏幕,從LCD改變為OLED。
這讓本就不景氣的LCD市場,開始變得更加蕭條,其中以我國最為慘重,承擔LCD主要生産的廠商,都不得不采取“減産保廠”的方式。
就連國産LCD三巨頭的惠科、京東方、華星光電,都加入了減産的序列,華星光電的LCD減産率,甚至一度達到驚人的50%,令人大感擔憂。
在這樣的局面下,部分人不禁感歎道:“中國又壓錯寶了....”
原來,早在2016年時,世界屏幕巨頭三星集團,就曾高調宣布進軍OLED,這等同于是打響了革新LCD的第一槍。
在這時期,國内就出現不少聲音,希望國産屏幕能夠緊随其後,不要在LCD上繼續花費時間和财力了。
但一衆國産廠商卻依然堅持LCD,并相繼擴大了LCD的産能,趁着三星的轉換階段,占領了國際市場的半邊天,成為了世界第一大LCD出口國。
可在這一期間的2019年時,韓國卻取得了OLED的重大突破,直接宣布結束了LCD産業,全力奔赴新的OLED。
而一切禍根,便也在此刻埋下,因為第二年時間就有了蘋果手機的換代,之後就是整個市場的變革,出現了雪上加霜的局面。
由此,我們便也理解了什麼叫“壓錯寶”,但為什麼要加上一個“又”字呢,這就要從LCD的“前任”---------CRT說起了。
CRT,全稱叫做陰極射線顯像管,這是一種使用使用陰極射線管的顯示器,其核心部件主要由五部分組成,分别是:電子槍、偏轉線圈、蔭罩、高壓石墨電極和熒光粉塗層,以及玻璃外殼。
CRT的顯示模式極為有趣,在接收到信号後,電子束會迅速激發熒光粉塗層的熒光粉,以此來完成顯像。
但熒光粉的亮光時間很短,之後就會直接熄滅,而為了能讓屏幕持久顯像,就需要電子槍來不間斷地,重新激活這些熒光點。
這種複雜的成像模式,使得CRT的零部件極為冗雜,進而導緻整個顯示屏的體積增大,出現了我們俗稱的“大屁股”。
當然,CRT這巨大的“後綴”,在之後也成為了它獨有的标志,以及衆人對老電腦的刻闆印象。
畢竟,大多數人第一次登陸win98,大多都是用這種顯示屏完成的,這讓極富曆史滄桑感。
但就是這樣的CRT,在當年卻是高精尖技術的代表,對于我國而言,那是直接沒有辦法實現自産的。
而為了能夠讓中國人,看上自己生産的電腦、電視屏幕,一衆制造商也可謂是“奮不顧身”,前有彩虹集團斥資六億購買進口生産線,後有TCL直接豪氣收購歐洲湯姆遜公司的CRT彩電業務。
大量的投入,最終使得中國終于擁有了全面的CRT生産配套。
可好景卻不長,液晶顯示LCD的出現,讓“襁褓”中的國産CRT直接宣告滅亡,整個國産屏幕制造業,頓時是哀鴻遍野。
那從CRT到LCD,又從LCD到OLED,這幾個轉變過程中,我國真的是步步被坑嗎?
勢必要踩的坑:國産屏幕的崛起事實上,國産屏幕的這兩次坑,踩得無可厚非。
首先,CRT到LCD的轉變上,需要摻入時代背景進行考慮:
第一:當時許多國家大廠對CRT都抱有無限的幻想,比如韓國LG集團,就曾聯合皇家飛利浦公司,組成了一個專門從事CRT研發和生産的集團----------LG.Philips display。
在兩個科技巨頭的影響下,該集團甚至研發出超薄版本的CRT,但饒是如此,也仍沒有抵擋住LCD的潮流,可見當時的世界潮流本身就存在巨大分歧,并非是我國廠商預估不足。
第二:LCD雖然在性能上,超過了傳統CRT,但初期的LCD産能并不大,其零部件也相當難制作。
這使得LCD的價格奇高無比,甚至已經遠遠高于我國人均消費水平,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能讓大多數看上電視、晚上電腦,CRT成了中國最好的選擇。
而且,也正是有了CRT的啟蒙,才讓中國屏幕制造行業,正是打開了自主研發的大門,可以說,為了中國屏幕行業的發展,這個“坑”是非踩不可的。
至于LCD到OLED的選擇,就更加說明這個原因了。
根據以往LCD行業的起伏來看,本次國産LCD三巨頭的減産,并非完全由OLED的革新造成。
其中很大部分可能與行業低谷期,以及疫情的蕭條有關,這意味着,LCD在其後,必将通過價格和技術穩定的優勢,再次榮登“大雅之堂”。
最好的證明,就是屏幕巨頭三星對LCD的奇異态度,前文曾提到,三星集團在2019年時,宣布全面停止了LCD的業務。
但在同年時間,三星卻與TCL集團達成協議,他們讓TCL收購了自己旗下的LCD生産分部,後又以戰略投資的名号,對TCL進行增資。
由此,三星一躍成為了TCL的第二大股東,在集團決策中擁有了話語權,簡單來說,三星通過這種手段,完成了對LCD業務的間接掌控。
其背後體現出的,是三星集團對LCD業務的不放棄,因為就目前技術來看,LCD的穩定和低成本,确實是OLED難以逾越的大山。
如果LCD還能完成新一輪突破,那它也仍具備超越OLED的潛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在堅持LCD的同時,也沒有放松對OLED的研究。
而且,與以往的一味購買不同,這次對OLED的研究,我國堅持着“自主獨立”的原則,并已取得相關配套器械的突破,這讓OLED的自主國産,已不是虛無缥缈的夢。
基于這一點來看,我國屏幕行業的堅持,背後體現出的,是國産屏幕的突圍趨勢。
畢竟,OLED的高成本,使得它極難對中低端産品進行滲透,而這一部分的屏幕供應,顯然就仍由LCD接替。
如此看來,我國目前所缺少的,就是一次大型的技術革新,且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參考資料:
《LCD價格連續下跌,多家企業被迫減産,中國LCD撐不住了?》--------硬核熊貓說
《價格跌入谷底,産量持續下滑,LCD還有未來嗎?》-------钛媒體APP
《高精密數字源表在OLED器件測試中的應用》---------電子發燒友網
《淺談矽基OLED的優勢:它為何被稱為“元宇宙主流顯示器”》---------新浪VR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