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易小星
從小到大,也算是在考場上經曆了不少的過來人,轉變了身份成為老師之後,每年又在考場上看到很多可以記錄下來的稀奇古怪的事情。讀書人,就是必須和考試為伴的,這一路不要想着和考試分開。
有時候做夢,夢裡自己恍然還是在去高考的路上,要命的是常常是忘記了帶身份證、找不到考場、出了各種意外狀況,然後生生将自己吓醒過來。
我猜和我一樣常常為考試而焦慮的人不在少數。這倒也正常,考試有一定壓力才能出好成績,适度的壓力。想起來以前看過的虛幻的考試,蒲松齡《聊齋志異》中寫的第一個故事就是和考試有關的《考城隍》,也給你分享一下。
01《考城隍》的故事情節
《考城隍》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在《聊齋志異》編排上是第一篇故事。講述了宋焘在去世後由神差邀請,考上城隍。但是宋先生以孝敬母親為由,懇求在母親百年之後再赴任。他孝敬母親的心情感動了神仙,準許他還魂為母親盡孝。
這個故事是蒲松齡假托自己姐夫的祖父、名叫宋焘的人,本來是縣學的學生,一天生病了躺在床上,忽然看見公差手裡拿着公文,牽着一匹白馬,對他說請他去參加考試。
宋公有點恍惚,說主考大人沒來呢,這怎麼考呀?但是那個公差也不答話就是不斷催促,宋焘就迷迷糊糊跟着他上了馬來到了一個感覺很陌生的城市,到了考試的地點,樓堂屋宇看着壯麗非常,大殿上有一些看着像考官的人,也看不出來都是誰,但是其中有個人很像是關聖帝君的裝扮。
再看面前的考試的案子上已經備好筆墨紙硯,不一會兒考題傳下來,是讓當堂作文的那種形式。考題八個字:“一人二人,有心無心。”
宋焘就和旁邊的考生一起都各自作文,文章寫好送上去後,殿上那些考官都在傳看兩人的卷子。宋焘文章裡寫了這樣一句話:“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意思是說如果故意做好事給别人看來獲取好處,即使做了好事也不應該獲得獎賞,如果無意之間做了壞事,即使造成了壞的後果,也不該責罰的。大殿上傳看卷子的人都稱道不已。
然後殿上的主考官叫宋焘上去說:“河南還缺一個城隍,你正稱職,合适。”宋焘才明白這非陽世,遂大哭,說老母年已七十,無人奉養。懇請能侍奉母親到天年壽終,自己才來任職。後來真的獲準,旁邊的張秀才先來代理這一職位。
宋焘還記得很清楚約定母親九年的陽壽盡完,他就會趕來赴約。和張秀才分别時,張秀才還給他贈詩說:“有花有酒春常在,無燭無燈夜自明。”
宋焘回去後,發現自己躺在棺材裡,已經失去氣息三天了,家人正打算将其安葬。見他回陽很是驚喜。宋焘自己也覺得難以置信,暗暗去打聽了一下,發現一個張秀才确實是自己回陽那天過世的。這之後宋焘就是在九年後母親頤養天年走後,他趕緊洗了個澡,回到自己房間睡下,就過世了。
02《考城隍》的主題表現這個故事簡單的來看,反映了中國古代對孝道的重視;同時也是寫出了蒲松齡自己的善惡觀,通過宋焘的文字來展現胸襟。
該篇故事還有着非常巧妙的安排,諷刺了當時科舉制度下的的醜惡氛圍(古人認為神鬼不會被欺騙,書生可以通過鬼神的考試卻無法通過科舉考試)。也算是拿虛幻的陰間之事來影射蒲松齡要面對的科舉考試吧,算是小小的吐槽了。
蒲松齡(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劍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現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漢族。
蒲松齡的科舉考試的道路實在是艱難。他出生于一個逐漸敗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歲應童子試,就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
然而,“好花不常開”,等到他補博士弟子員以後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五年後就病逝了。
蒲松齡原本一直寄希望于科舉考試,能夠突圍而出,這樣就能解除生活的困窘,後來屢試不第的他為生活所迫,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做幕賓數年之外,主要是在村子裡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帳歸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歲。
郭沫若曾這樣評價蒲松齡:"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03《聊齋志異》的影響
《聊齋志異》書成後,蒲松齡因家貧無力印行,同鄉好友王士祯十分推重蒲松齡,以為奇才,并為《聊齋志異》題詩:
"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
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
大家也是想盡辦法,直到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這套書才得以刊刻行世。
《聊齋志異》客觀的來看,是中國成就最高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它不僅集志怪傳奇小說之大成,使短篇小說的藝術水平達到空前高度,而且同李杜詩,《紅樓夢》等構成中國文學史上綿延不斷的高峰。
現在我們如果去細細翻找,你會發現目前市面上就有多家競相翻印的版本,曆經多年演變下來,比較著名的版本就有有青柯亭本、鑄雪齋本等,《新齊諧》《諧铎》《夜雨秋燈錄》等模拟之作也在蒲松齡之後紛紛而起。
就連紀昀(紀曉岚)的《閱微草堂筆記》也是在其影響下産生的一部筆記小說。換句話說,《聊齋志異》一書不僅是中國文學的寶庫,也是世界文庫裡的東方瑰寶。
1848年美國人衛三畏将其中的《種梨》《罵鴨》譯成英文,至今《聊齋志異》已有英法德捷克等十八種文字的三十個譯本在世界流行,并且還對日本文學發展産生過重要影響。
現如今日本物哀文學的起源還有人認為和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也脫不了幹系,當然是事實并非如此,紫式部的《源氏物語》一書成書時間可是在1001—1008年間,而《聊齋志異》公認成書發行的時間可是1766年。
(全文完,歡迎關注@易星看電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