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瞻字思遠。建興十二年,亮出武功,與兄瑾書曰:“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
以上是公元234年,諸葛亮兵出武功山後,他給遠在東吳的兄長諸葛瑾的一封家書。這一年,蜀漢丞相諸葛亮舉傾國之兵,第五次北伐,也是人生中最後一次征戰。由于諸葛亮死于這一年,一共19個字的家書,就是諸他的遺言了,大意為:我的獨子諸葛瞻已經八歲了,非常聰慧,少年有成,恐怕不能擔當拯救國家的重任。
他還害怕諸葛瞻強行擔當重任,不但不能力挽狂瀾,還可能因此家破人亡,落得一個悲慘的結局。結果一語成谶,諸葛亮準确預測出了兒子諸葛瞻及孫子諸葛尚的悲慘結局。諸葛亮的擔憂不是杞人憂天,他深知自己的獨子諸葛瞻“華而不實”,難以擔當重任。
首先,諸葛亮老年得子,還是獨子,難免溺愛。
公元227年,諸葛亮的獨子諸葛瞻剛剛出生,這一年,他46歲,是老來得子。古代人結婚早,不到20歲就結婚生子,其他人,像諸葛亮這麼大歲數的,連孫子都抱上了,而諸葛亮的兒子才剛剛出生。一個人老來得子,難免會溺愛孩子,睿智如諸葛亮,也不例外。因此,諸葛瞻是含着金鑰匙出生的,他出生後,諸葛亮和夫人黃月英百般疼愛,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
其次,諸葛亮深知自己已經老去,不能親自培養自己的獨子諸葛瞻了。
公元227年,諸葛瞻才呱呱墜地,而諸葛亮此時正在漢中籌備伐魏事宜。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28年,諸葛亮就開始第一次伐魏了。從公元228年到公元234年,短短的六年,諸葛亮不是在前線打戰,就是在後方籌備軍用物資,處理日常事務。
因此,諸葛亮作為一國丞相,日理萬機,還得征戰,是很忙的。他有時候忙得半年回不了一次家。在公元234年,諸葛瞻才7周歲,什麼事情都不懂,諸葛亮想培養,也沒辦法教啊。如果再過幾年,諸葛瞻到了十幾歲,就可以跟着諸葛亮到達前線,跟随諸葛亮學習帶兵打戰了。
如諸葛亮在早年無子時,他的兄長諸葛瑾曾将次子諸葛喬過繼給他,繼承諸葛亮的衣缽。剛見到諸葛喬時,諸葛亮欣喜若狂,将其當作自己的接班人來培養。諸葛亮任命諸葛喬為驸馬都尉,讓他跟着自己到漢中,基層鍛煉。諸葛喬不負衆望,和士兵們同甘共苦,一同參加運輸糧草等艱苦的工作。
可以這麼說,諸葛喬深得諸葛亮真傳,不出意料,諸葛喬就是諸葛亮百年之後的繼任者。時運不濟,諸葛喬于公元228年去世,年僅25歲,他英年早逝,死在了諸葛亮的前面。諸葛亮傷痛欲絕。因此,諸葛亮在養子諸葛喬去世後,就想培養自己的親生兒子諸葛瞻,可是他太小了,而諸葛亮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心有餘而力不足,不能親自培養了。
最後,諸葛亮深知在自己死後,兒子諸葛瞻靠着自己在蜀漢的影響力,難免華而不實。
白帝城劉備将劉禅托孤給諸葛亮和李嚴,并讓劉禅稱呼諸葛亮為“相父”。這時,諸葛亮在蜀漢的權勢滔天,是蜀漢真正的掌權者。同時,諸葛亮治理蜀漢,頗有政績,給當地帶來了很多好政策,老百姓們安居樂業。因此,無論是蜀漢的老百姓,還是當官的,提起諸葛亮,都豎起大拇指稱贊。在諸葛亮死後,諸葛瞻繼承諸葛亮的武鄉侯爵位,後長大成人,就可以出仕了。蜀漢的官員們看在諸葛亮的面子上,勢必會優待諸葛瞻,給予方便之門。
事實正如諸葛亮想的那樣,延熙六年(243年),17歲的諸葛瞻,娶劉禅的女兒為妻,被劉禅任命為騎都尉。這時,諸葛瞻不但是前丞相諸葛亮獨子,同時還是皇帝的乘龍快婿,是标準的皇親國戚了。過了一年,諸葛瞻成年了,先後擔任羽林中郎将、射聲校尉、侍中等官職。由于諸葛亮在蜀漢太深入人心了,影響力已經超過了創立者劉備和現任皇帝劉禅。
因此,每當朝廷頒布一項好的政策時,無論是不是諸葛瞻提議倡導的,老百姓們都會互相轉告說:“這是諸葛武侯所倡導的。”而諸葛瞻聽到後,心裡美滋滋的,以為自己有很大的能耐。實際上,諸葛瞻的能力受到過分渲染,已經有些名過其實了。這一點很好理解,一個出生非常優越的孩子,常常受到周圍人們的贊揚,慢慢就飄了,自以為自己能夠拯救天下,導緻眼高手低。相關記載如下:
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雖非瞻所建倡,百姓皆傳相告曰:“葛侯之所為也。”是以美聲溢譽,有過其實。
結語
諸葛亮在公元234年人生中最後的一年中,知道自己大限已到,沒有時間培養兒子諸葛瞻了。因此他給自己的獨子留下了一封家書《誡子書》,大意為勸谏自己的兒子諸葛瞻要修生養性,“非淡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成為一個合格的國家棟梁。同時,他還給自己的兄長諸葛瑾寫了一封家書,僅僅19個字,尤其是最後5個字“恐不為重器耳”,深深表達了自己對兒子諸葛瞻的擔憂。
沒想到,諸葛瞻及其長子諸葛尚的慘死結局還是被諸葛亮預測準了。諸葛瞻在綿竹沒有采納尚書郎黃崇的搶占險要地勢的策略,導緻鄧艾大軍進入平原,陷入被動。他在臨死之前,不自我反思,卻怪自己“于内不能除去黃皓,于外不能制衡姜維,進軍又不能守護國土”。實際上,諸葛瞻遇到大事情猶豫不決,綿竹之戰慘敗,諸葛瞻及其子諸葛尚,還有張飛之孫張遵等人戰死。蜀漢也因此亡國。
瞻怒,斬艾使。遂戰,大敗,臨陳死,時年三十七。衆皆離散,艾長驅至成都。瞻長子尚,與瞻俱沒。(《三國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