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動物生态學家了解群落結構的方法

動物生态學家了解群落結構的方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5 03:16:23

巢湖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随着流域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類活動對水生态系統的影響愈加強烈,水質呈現惡化趨勢,生态系統結構和功能退化。因此有必要弄清生态系統的結構現狀,為生态環境的保護與修複提供支撐。大型底栖動物是淡水生态系統的一個重要生物類群,由于個體較大,壽命較長,活動範圍小,對環境條件變化反應靈敏,具有“水下哨兵”的功能。目前,針對巢湖流域大型底栖動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巢湖湖體,對流域内河流的關注較少。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張又、蔡永久等科研人員,對巢湖流域180個樣點(包括流域内147個河流樣點和33個巢湖樣點)開展研究。研究發現,巢湖流域底栖動物空間格局呈現圈層分布特征(圖1),180個采樣點可分為四個聚類組,最外層的生物多樣性最高,其特征種主要為蜉蝣目、毛翅目、雙翅目和腹足綱,清潔型物種所占比例較大。最内層的物種豐富度和生物多樣性均最低,其特征種主要為耐污的寡毛綱物種。底栖動物物種豐富度和生物多樣性指數均由外向内呈依次降低的趨勢(圖2),而污染程度則是由外向内呈升高趨勢,表明流域内大型底栖動物群落的退化趨勢與污染程度是一緻的。

研究顯示,巢湖湖體的營養鹽濃度自西向東呈降低趨勢(圖3),水體及沉積物營養鹽含量是影響巢湖湖體底栖動物群落結構的主要因素。底質異質性和水體營養鹽濃度(特别是氮的濃度)共同影響巢湖流域河流的大型底栖動物群落結構(圖4)。水體氮濃度與農業活動顯著相關,而水體氮濃度的升高會降低污染敏感物種的密度和物種豐富度,如EPT(蜉蝣目、襀翅目和毛翅目)昆蟲。相反,耐污種的優勢度卻會升高,如寡毛綱和搖蚊幼蟲等。因此,更有效地控制農業面源污染有利于保護巢湖流域的水生生物多樣性。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研究工作得到了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的資助。

動物生态學家了解群落結構的方法(巢湖流域底栖動物群落結構及驅動因素研究獲進展)1

動物生态學家了解群落結構的方法(巢湖流域底栖動物群落結構及驅動因素研究獲進展)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