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文帝 陳建華 封面新聞記者 伍雪梅
9月30日,國家烈士紀念日,2022年江安縣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暨烈士光榮證頒授儀式在四川省宜賓市江安縣烈士陵園舉行。現場,一本由黨和國家功勳榮譽表彰工作委員會辦公室頒發的《烈士光榮證》頒到江安“救人媽媽”張霞烈士的家屬手中。這是今年宜賓全市唯一一張烈士光榮證。
張霞烈士之墓。
張霞烈士家人到墓前祭奠。
張霞是宜賓市江安縣大妙鎮勝利村村民。2019年3月23日中午12時左右,在上海市闵行區浦江鎮東風村,4名不滿六歲的孩童在東風村鴨頭河水邊嬉戲,其中一名年僅4歲的女孩不慎落入水中,旁邊的小女孩趕忙呼救,“救救我妹妹!救救我妹妹!”
“孩子,别動,媽媽要去救人!”當時,同丈夫暫居在東風村的張霞正帶着自己兩個孩子散步。聽到呼救,她當即放下孩子,留下叮囑,跳入水中。讓張霞沒有想到的是,看似平靜狹窄的小河溝竟然深不見底。三月的河水冰冷刺骨,她幾番掙紮,很快因體力不支沉入水底。
張霞烈士生前照片。
2019年3月30日,張霞遺體回村,200餘村民自發迎接,拉起橫幅——“接英雄回家”。
張霞犧牲後,人們惋惜,人們不值,可人們更多讨論的,是她的品格,她的選擇,還有她留給女兒那句最美遺言。
“她說話很客氣,特别孝順婆婆,特别溫柔。”上海市闵行區浦江鎮東風村居民這樣評價張霞。“她是好得不能再好的人。老實、溫柔、心性好。”從小看張霞長大的江安村民這樣評價。
張霞烈士的證書。
“好得不能再好”是村民樸素的話,卻恰恰印證一個道理,英雄的行為或許來自偶然,但英雄的品格實為日積月累。《中國婦女報》刊發評論文章稱,正是因為張霞對家人、孩子、身邊人充滿着愛,才會在鄉間用“好”來定義。她是普通人,但是,正因為長久以來的“好”,浸潤内心的“愛”,讓她在考驗面前不躊躇,在痛苦面前不退步。其壯舉,已觸摸到很多人的靈魂深處,喚醒了人們内心的柔軟。往往正是這種樸素而真實的愛,讓我們超脫世态炎涼,在前行之路上彼此溫暖。
如今,三年過去,張霞長眠在江安縣烈士陵園。“我會把孩子養大,告訴他們母親當年的故事,讓他們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替妻子收下《烈士光榮證》,張霞的丈夫帶着家人來到她的墓前祭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