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對學習PLC過程中對于數據類型有很多疑問,利用本文再對PLC中的基本數據類型跟大家進行一下解讀。
對于數據類型的解釋在手冊中是這麼說的:
“數據類型用于指定數據元素的大小以及如何解釋數據。每個指令參數至少支持一種數據類型,而有些參數支持多種數據類型。将光标停在指令的參數域上方,便可看到給定參數所支持的數據類型”。
從上面的手冊解釋來說就是在編程中要對程序中用的數據給指定一個數據類型,要能滿足數據大小(長度),讓程序能進行計算,所以,要能明白你所使用的數據是什麼類型,長度有多大,這樣你才能在程序中準确進行邏輯運算、數學運算及數據傳輸等,同時,也要看你所使用的指令可以使用哪些數據類型,根據指令需要進行一些數據類型的轉換。
一、基本數據類型包含哪些?
以西門子TIA S7-1200為例來說,1200的基本數據類型包括:二進制數、整數、浮點數、定時器數據、時間和日期、字符串等。下面主要以容易混淆的二進制數、整數和浮點數進行解讀:
1、二進制數(BOOL、BYTE、WORD、DWORD、LWORD)
從上圖看不到偏移量,這時因為TIA中的DB塊默認勾選“優化的塊訪問”,隻能顯示符号地址,而沒有偏移量,可以在塊屬性中将“優化的塊訪問”去掉即可,
下面就看看不同數據類型的地址:
從上圖大家能發現什麼?
(1)BOOL型,雖然隻有一位,但是也要占一個字節。
(2)SINT USINT 和BYTE都是1個字節,但是它們的初始值的格式是不同的。同樣WORD和INT也是一樣2個字節,所以,在數據類型分類,将WORD歸到二進制數中,一般用于邏輯運算,而INT用于數學運算。
(3)REAL是4個字節,在進行數學計算時要注意,比如,我前面寫轉換指令文章#跟我一起看1200手冊之基本指令(轉換指令)如何使用中用到的求平方根指令,就是對REAL型數據進行計算,所以,在選擇數據時我使用的DINT數據。(如下圖所示)。不注意的話容易造成計算錯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