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縣脫貧攻堅的經驗?新華社重慶10月24日電題:重慶城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觀察,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城口縣脫貧攻堅的經驗?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新華社重慶10月24日電題:重慶城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觀察
新華社記者王金濤、趙宇飛、周思宇
地處大巴山腹地的城口縣,是重慶最後脫貧“摘帽”的區縣之一、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之一。
如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城口的答案是依托優質生态資源,走“生态産業化、産業生态化”道路,衍生新産業、提升 “老”産業,讓生态優勢持續釋放生态價值。
走進城口縣蓼子鄉明安村,一汪溪水從大山深處潺潺流出,流入冷水魚産業基地,小到兩三斤、大到數十斤的虹鳟魚和硬頭鳟等,在魚池中暢快地遊弋。
“這裡全年水溫最高不超20攝氏度,非常适合養殖冷水魚。”蓼子鄉鄉長王生貴說,3年來,明安村的冷水魚養殖面積已達60餘畝,年産量超60萬斤,産值約3000萬元。
在冷水魚産業基地務工的明安村脫貧戶王世英說:“我負責給魚池撒飼料,加上集體經濟組織分紅和土地流轉收入,一年能賺3萬多元。”
冷水魚養殖隻是城口豐富的生态資源衍生出的新産業之一。大巴山深處的田園風景,也正釋放出獨特的生态價值。
藍天白雲下,群山蒼翠,稻田黃綠相間,古樸的廊橋掩映其間……城口縣鹹宜鎮明月村的田園綜合體,宛如一幅油畫。
“依托明月村絕佳的生态資源和旅遊景觀,我們建設了稻漁綜合種養基地,布局了稻田餐廳、森林木屋、露營基地等文旅項目。”重慶市發改委駐城口縣鹹宜鎮工作隊隊長秦明山說,今年7月以來已吸引遊客2000餘人次,帶動100餘戶村民增收。
明月村5社村民甯毫中告訴記者:“我參加了項目施工,也負責稻田日常巡查、送水,加上土地流轉收入,今年至少能收入6萬元。”
新産業業态豐富,“老”産業轉型升級。擁有千年曆史的城口老臘肉,以高山生态豬肉為原材料,憑借獨特的香料腌制和青岡木炕制技藝,成為國家地理标志産品,如今又走上升級之路。
“目前,縣裡已制定黑标、金标、綠标3個分級分類産品标準标識。”重慶趙孝春野生食品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孝春說,最好的黑标臘肉選用的是海拔1200米條件下、散養10個月以上的本地豬,經90天以上慢火烘炕,風味和口感俱佳。
城口縣委副書記、縣長董奕鋒介紹,計劃用3年時間,實施城口老臘肉标準化生産、質量檢測監測、品牌營銷等體系建設,力争将其培育成鄉村振興的支柱産業。
此外,擁有數百年曆史的雞鳴貢茶,同樣将目光投向廣闊天地,實現“老樹發新芽”。
“雞鳴鄉生态優勢明顯,種出的茶葉質量上乘,但以前我們專注于生産綠茶,附加值有待提高。”城口縣雞鳴茶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唐頻說,近年來縣裡引進安徽農業大學、重慶農業科學院的科研力量,研發出雞鳴火紅、雞鳴黃大茶等紅茶、黃茶系列新産品,附加值提升20%以上,可帶動500餘戶農戶增收。
作為鄉村旅遊的重要抓手,民宿也正叠代升級。在城口縣河魚鄉畜牧村,深秋的山林色彩斑斓,清澈見底的溪流穿村而過,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巴渝民宿點綴其中。
“以前多是村民将自家的農房改造成農家樂,條件簡陋,隻能滿足遊客夏天避暑需求,價格每天僅幾十元。”河魚鄉鄉長林璨說,豐富的生态資源吸引社會資本紛至沓來,畜牧村的民宿日益标準化、高端化,有的房型價格高達上千元,有時還“一房難求”。
畜牧村村民洪紀平正在自家的“落屋民宿”忙碌着。他說:“以前我賣過中藥材,開過小賣部,也做過傳統農家樂,去年投資300多萬元将農家樂改造成特色民宿,年營業額可達80萬元。”(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