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可算作是最不可辜負的年度春宴。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訊(記者 田傑雄)有愛茶的人說,中國幾千年的曆史,也是一部“茶史”。這茶可通古今,上在秦後漢末的《神農本草經》中可以解毒,下至今朝油鹽醬醋茶的市井喧嚣裡俗雅共賞;這茶可在“道人曉出南屏山,來試點茶三昧手”的文化中,也能在“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隻道是尋常”的情感裡。谷雨時節,但凡對茶有些執念的飲茶人,都好喝一口雨前茶,而作為在大多數人眼中“越陳越香”的雲南普洱茶,或許從沒能在人們“雨前茶”的概念裡占有一席之地。但對于已經和普洱打了15年交道的邱明忠來說,滋養萬物的谷雨,仍是一年中不可多得的好時節。
采茶,老班章古茶樹綻放出了綠枝新芽。受訪者供圖
谷雨前後孕育“真正的好茶”
邱明忠所在的勐海縣位于雲南省西南部,是聞名中外的普洱茶故鄉。身處一年四季并不分明、隻有幹濕兩季的雲南,邱明忠向新京報記者介紹的第一個概念,聽起來一下子切斷了茶葉與節氣的關系——“我們講究的好茶,其實是經過了一個冬天的孕育後,春季裡茶樹的第一次發芽,而不能簡單的說到了某個時節的時間點。”在邱明忠看來,茶樹的發芽時間與具體的溫度和土壤環境都有關系,因此人們雖然有喝“明前茶”、“雨前茶”的習慣,但準确的節氣并不能給普洱茶的品質帶來嚴格的劃分。
炒茶,鮮葉在高溫與翻抖中完成了初步的轉化。受訪者供圖
自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在自己所在部隊的茶園裡與普洱茶結緣,退伍10年後的2004年,邱明忠正式入了行,沒過兩三年創始“臻字号”經營古樹普洱茶,至今已經過15年。在勐海縣,邱明忠與茶農共有的古茶園分布在20個村寨周圍,古茶樹大多依山而立,由于并非像是大面積人工種植的茶園有相對穩定的規律性,因此自然生長狀态下樹的年齡大小、背陰向陽,都會使古樹的發芽時間有所不同,有時往往到了清明,一些古樹還并沒有發芽。
但不可否認的是,每年到了4月10日左右,古樹茶園内的茶農們會迎來第一波高峰。邱明忠說,清明後至谷雨前後的這段時間,由于芽孢可以随着溫度變化充分舒展,茶葉内含物,也就是多酚物質也會更加全面均衡,對于普洱來說,也确實會産出“真正的好茶”。
傳承,邱明忠在古老茶樹下感受歲月的力量。受訪者供圖
遵循自然 喝茶為健康
“多酚物質”、“内含物”一直是邱明忠在向記者自述對茶文化理解時的“高頻詞”。勐海縣的普洱茶一直以其剛勁的口感著稱,邱明忠也直言自己所做的茶的口感相對苦澀,也并不花哨好看。這源于一開始邱明忠對于“回歸茶葉本質”的初衷。
在他看來,無論是普洱茶、龍井茶、還是碧螺春、竹葉青,在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被冠以了現代價值觀。由于消費者對于茶顔色、形态、氣味的追求,往往導緻茶商以及内行人的刻意迎合,也就忽視了茶葉本身的内在價值。“茶葉其實就是一種植物,它不一緻、不規則,才是它應該有的本色。” 邱明忠說。
滋味,普洱茶中飽含着大自然的饋贈。受訪者供圖
在我國與茶相關的曆史文化中,人們與茶共同曆經了嚼、煮、飲三個時期的變遷。《神農本草經》中說,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其中荼與茶相通。邱明忠認為,正像是如此,人們最開始接觸茶、接受茶、使用茶,是因為茶葉能夠使人健康。
“其實香氣和加工工藝的關系很大。茶葉本身其實并沒有很多的香味,我們置身于茶園中,更多聞到的也隻是淡淡的清香。可是我覺得這并不是我們喝茶的核心。我們喝的一定是加工者的技術嗎?在我看來,大自然已經賦予茶樹非常豐富的内質,而我們隻要把它呈現出來便是不辜負自然的饋贈。”
新京報記者 田傑雄 編輯 張牽 校對 吳興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