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時令正值白露和秋風之間、在立秋後的第三與第四個節令之間,也就是立秋後的第二個月,一年四季,每季三個月,那農曆八月十五就是中秋的佳節了。每年這個時節既是農民收獲的季節,也是一家團圓的節日。收獲給人以勞動的回報、成果的收獲、過程的體現。農民們在這段時間裡,不分晝夜地收獲着大自然賦予的勞動成果,男女老少一齊下地,興奮、激動、快活的勞作、收獲。同時,外出他鄉農民思念着家鄉的親人,渴望着回家團聚的急切心情……
秋收碾場的場景
我們出生在六十年代,對中秋節氣和節日更有着深刻的理解和體會。小的時候,正是計劃經濟體制,水果、食品供給制,當地不種水果。每到八月十五,所在的公社按生産大隊、生産小隊,在市縣區域内調撥一定數量的水果,按人分發,河北北方地區調撥的水果主要有紅元帥、黃元帥、槟果、小黃果、鴨梨、紫葡萄等,根據年成收獲,品種不一定那麼齊全,一般兩到三種,量也不多,人均也就三五斤。在我記憶最深的是每年分到的槟果,味醇香、厚重、甜美,家裡分上槟果後,從外面進來,香味噴鼻,滿屋都是果香味。用果絡帶在胸前、放在書包裡、藏在衣櫃裡都能宣染着深濃的果香味,有了這種果香味就預示着八月十五的到來。集體再按人再分上幾個上紅或混糖月餅,一人一芽先嘗嘗,等到八月十五先貢月亮,而後飽食一頓。
那時八月十五主要吃羊肉,在十五前生産小隊根據本隊羊的飼養量,在農曆八月十三或十四都要宰殺幾隻,每人能分到三斤左右羊肉,集體萊園再分些蘿蔔、芹菜(胡芹)、元白菜,吃頓羊肉餃子、羊肉餡餅,羊肉炒胡芹更是色香味美,吃個飽,享受着節日的喜悅和快樂,記憶猶新。當時沒有冰箱,吃不完的羊肉拉成條曬幹保存,用來招待客人,分到的羊尾(當時養的大尾羊,一個羊尾五六斤)放在莜面櫃裡保存,吃山藥魚時炖湯沾着吃,仔細的人家二斤左右的羊尾炖湯吃兩三個月。
味香色美的槟果
金紅123小果
富士蘋果
農村家庭聯産承包經營責任制後,水果市場放開了,品種也增多了,除了紅元帥、黃元帥、槟果、鴨梨、西瓜、紫葡萄還有香果、123野果、紅富仕、黃太平、牛乳葡萄等新品種,每年還有新品種上市,農戶人家也不局限于幾斤,甚至于平時也吃上了水果。但八月十五吃羊肉相對少了,因一家宰殺一隻不好保存又吃不起,幾家殺一隻費時費工不好分配;過八月十五,一般村裡有的養豬戶宰殺一口大豬,村民們買上一塊記上帳,秋後用糧食或折換成錢兌現,或者到集市買上幾斤豬肉或其它肉類,吃幾頓肉食,也就過了十五。
九十年代後,農副産品品種和數量越來越豐富,吃水果和肉蛋食品頻率也逐漸增多,平時來人來客也要改善夥食,人們的生活顯得越來越富裕。因社會發展速度快,人們都覺得手裡的錢不夠用(子女擇校讀書,操辦子女婚事,在城市買房、買車等)。但八月十五這個節日,仍然保持着傳統的習慣,還要買好多樣水果、月餅、各種肉食,一家人團圓、團聚,享受着秋天的收獲和節日快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