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樂,故後人稱其為永樂帝等。在朱元璋去世後,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後采取削藩政策,不僅監視朱棣,還欲調走他的軍隊,朱棣發動靖難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建文四年(1402年)取得勝利,燕王朱棣造反成功,從而在南京稱帝,成為明朝的第三位皇帝。值得注意的是,在朱棣造反成功後,他的兒子朱高煦也是蠢蠢欲動。特别是在自己和太子寶座失之交臂後,朱高煦對于明朝皇帝的觊觎,就一天也沒有停止過。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繼位,朱高煦起兵造反。那麼,問題來了,朱棣死後,他的兒子學他造反,最後是什麼結局呢?
一
首先,根據《明史》、《明通鑒》等史料的記載,朱高煦(xù)(1380年-1426年),明成祖朱棣次子,明仁宗朱高熾同母弟,徐皇後所生。靖難之役時,朱棣多次瀕臨危難,在朱高煦的力戰下方轉敗為勝,因此認為他很像自己。換而言之,在靖難之役中,也即朱棣之所以可以造反成功,朱高煦立下了赫赫戰功。與此相對應的是,朱高煦的兄長朱高熾,因為身體不便,顯然無法在戰場上立功。在此基礎上,朱高煦不僅對自己的這位兄長不太服氣,尤其是在朱高熾成為太子之後,這種不滿可謂與日俱增,而且,朱高煦還自比唐太宗李世民。在唐朝初期,李世民也是立下了赫赫戰功,卻沒有一開始被立為太子。所以,自比李世民,已經暗示了自己的造反之意了。
二
永樂十四年(1416年)十月,明成祖朱棣在發現朱高煦的不臣之心後,備将他廢為庶人。不過,太子朱高熾念及兄弟之情,反而為意圖不軌的朱高煦求情,促使其沒有被廢為庶人。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在北伐回軍途中病逝,太子朱高熾繼位,是為明仁宗。在朱棣死後,朱高煦對于造反的擔憂已經逐漸消除了,畢竟,面對朱棣這位上馬打天下,下馬安天下的皇帝,朱高煦一旦造反,實際沒有什麼赢得可能。但是,在朱棣死後,也即明仁宗朱高熾即位後,朱高煦自然是無所畏懼了。不過,在朱高煦準備造反的過程中,洪熙元年(1425年),明仁宗病逝,也即明仁宗朱高熾在位不到兩年,就去世了。
三
在此背景下,太子朱瞻基從南京趕往北京奔喪,這在朱高煦看來,無疑是一個半途截殺太子朱瞻基的天賜良機。根據《明史》、《明通鑒》等史料的記載,朱高煦打算在半路設伏,截殺朱瞻基。但是,因為太子朱瞻基對這位叔父已經有了防備,加上朱高煦沒有充分的準備,所以這一次刺殺行動沒有成功。公元1425年,太子朱瞻基正式即位,成為明宣宗和明朝第五位皇帝。值得注意的是,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後,選擇了扮豬吃老虎的策略,也即對于朱高煦的各種要求,基本上是有求必應。而這,無疑讓朱高煦對這位侄子形成了誤判,這也為他之後的敗亡埋下了伏筆。
四
最後,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朱高煦正式效仿他的父親朱棣,選擇起兵造反。比較有意思的是,朱棣在靖難之役中,正式擊敗了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才成為登上皇位了。所以,對于朱高煦來說,自然也形成了路徑依賴,也即希望和朱棣一樣造反成功。但是,朱高煦顯然高估了自己的實力,更低估了自己的明宣宗朱瞻基。因為對于朱高煦的一舉一動,明宣宗朱瞻基早已了如指掌。在朱高煦起兵之後,明宣宗朱瞻基親自率領大軍征讨前者,結果,朱高煦幾乎沒有什麼抵抗就選擇投降了。在造反失敗後,朱高煦先是被廢為庶人,囚禁在西安門内,後與諸子相繼被殺。總的來說,作為明成祖朱棣的次子,朱高煦本可安穩地成為一個藩王,結果因為過分地貪婪和不能正确地認識自己,所以落下了滿門抄斬的結局。對此,你怎麼看呢?
文/情懷曆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