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州鹹豐縣與重慶市黔江區交界處有一個地方名叫蛇盤溪,沿蛇盤溪的一條岔河而上,有一個小村莊名叫付爾溪。
付爾溪是一個居民小組,原住村民140餘人,由于實行扶貧搬遷,已有上百人先後遷出了大山,現在山溝裡的村民隻剩下不到40人。
黃樹安的家
黃樹安家就是少數還留在山溝裡的村民之一,有關部門曾經動員黃樹安搬遷到距離鹹豐縣城隻有幾公裡的一處安置點,他思前想後,決定放棄了這次遷出的機會。
不搬的原因很簡單,這個老家實在讓他離不開,因為在這裡,有着他非同一般的生活經曆。
黃樹安今年66歲
上世紀60年代末,付爾溪有一戶姓唐的人家,男主人唐國超是生産隊隊長,在當地算是有能力的人。唐國超娶了一個漂亮能幹的媳婦,婚後夫妻倆先後生了4個孩子。
1972年,唐國超做了一個小手術,因術後傷口感染嚴重,不幸去世,丢下了28歲的妻子譚繼英和4個年幼的孩子,那時,最小的兒子才剛出生幾個月。
黃樹安家的吊腳樓
除了4個孩子,還有一個癱瘓在床的父親,面對一家老小,譚繼英幾乎陷入了絕望之中。悲痛過後,她堅強起來,擔負起贍養老人和撫養孩子的重任。
老人癱瘓在床,不能動彈,吃喝拉撒全靠譚繼英一個人照顧。
孩子幼小,整天張着幾張嘴要吃飯。為了養活他們,譚繼英在生産隊拼命地幹活,多掙工分換來糧食養活一家6口人。
譚繼英今年77歲
她家的境況引起了一個年輕人的關注,他既同情譚繼英家的遭遇,又佩服這個女人的堅強和能幹,于是,他有意無意地走近她,時不時地幫她做一些事情。
他叫黃樹安,他家與譚繼英同村,但兩家距離有四五裡路的樣子。
為了盡可能為譚繼英多分擔一些,黃樹安幹脆向譚繼英求了婚。看着黃樹安的真誠,家裡确實也家裡确實也需要一個頂梁柱,譚繼英爽快地答應。
黃樹安的家也很特别,他的父親死得早,留下母親和他們兄妹四人。他和大哥分家,由大哥負責撫養年幼的小妹,黃樹安負責贍養母親以及撫養尚未成年的大妹。
66歲丈夫和77歲妻子
1974年,19歲的黃樹安和30歲的譚繼英結婚,帶着自己的母親和妹妹一同住進了譚繼英家。
黃樹安的決定有些出人意料,農村有句俗話:“甯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 黃樹安比妻子小11歲,且女方拖娃帶仔,還有癱瘓在床的老人,不知他圖個啥?
他們結婚後,兩個家庭組合在一起共有9口人吃飯,婚後,夫妻倆又陸續生育了6個小孩。
兩個老人先後去世後,黃樹安親生的6個孩子中有5個也先後夭折,最後隻剩下一個女兒長大成人。
令他欣慰的是,盡管自己的5個孩子都沒有保住,但妻子和她前夫所生育的四個孩子則全部健康成長。
黃樹安和譚繼英
譚繼英對黃樹安帶進家門的妹妹也很好,作為嫂嫂的她就像一個母親,教妹妹耕田種地做農活、煮飯洗碗幹家務,還手把手地教會妹妹縫補漿裳,教會了妹妹生活的能力。
到了出嫁的年齡,哥哥嫂嫂給妹妹找到了一個可以托付的人家,準備了嫁妝,熱熱鬧鬧将妹妹嫁了出去。
妹妹出嫁後,家裡還有4個女兒,夫妻倆勤爬苦做,攢錢添置嫁妝,然後一個一個地将4個女兒嫁了出去。
兒子也娶了媳婦成了家,夫妻倆完成了撫養孩子并将其全部安家的任務,自己也變成了老人。
倆老人和兒媳吃午飯
如今,兩個老人與兒子一起生活,三個孫子也即将長大成人。
現在,66歲的黃安全每天看管着10隻羊、1頭牛,77歲的譚繼英身體多病,隻能在家休息。
77歲的譚繼英體弱多病
本來有扶貧項目要求他們搬出大山,但是他們故土難離,實在丢舍不下這個充滿幸福和艱辛的家。
(文中均為化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