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60年代,小學要畢業的時候,每年放暑假都要經朝天門去外婆家,那時候我家住在長江邊,這個地方沒有公交車,(因為沒有通往城裡的公路)進城就要坐輪船到朝天門,那時候朝天門還有公交纜車,長江沿岸的很多農民,坐船進城賣菜。
城市的喧嚣從清晨開始,天麻麻亮,船靠碼頭進城賣菜的農民擔籮筐,背背兜的,進城辦事的人來去充充非常擁擠。
60年代的朝天門(圖片來自網絡)
70年代參加工作後,每逢休息星期天回家,就要經過朝天門,我們這代人見證了,朝天門每一次變化。重慶直瞎後第二年,(98年)朝天門廣場建成,廣場設計很有寓意,很像一艘将要啟航的艦船,要把重慶人民帶向美好的遠方。
九八年建成的朝天門廣埸(圖片來自網絡)
朝天門廣場像一艘将啟航艦船(圖片來自網絡)
改革開放後,重慶的交通得到很大的改善,長江沿岸往的人進城都坐公交車或者自駕車。2012年朝天門迊來了,新家坡外商投資來福寺購物廣場,2018年完工。引起重慶廣大市民的爭議,從現在來看來福寺的建成,讓朝天門的交通和停車問題,成了有車一族的心病。朝天門也成了重慶人民的鄉愁。
現在的朝天門廣場(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