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作家野史」第110期·巫哲
網文界一直有個傳說:
有部小說,明明走的是校園純愛路線,卻被廣大學子奉為高考勵志神器。
學渣讀後實現逆襲,成績從中下遊直接沖到前列。
有人因為愛慘了書裡主角,以他為榜樣激勵自己考上了重點大學。
還有人以這部小說為主題寫出了滿分作文,更有甚者隻是摘抄書裡幾個金句,也輕松斬獲高分。
它就是無數讀者心中的白月光——《撒野》 。
有人曾說:“學不下去看蔣丞,活不下去想顧飛”。
《撒野》之所以被稱白月光,不僅僅是故事精彩,更重要的是讓讀者找到了精神支撐。
這得歸功于作者巫哲的細膩筆觸,和她身上那股真實又動人的力量。
2010年前後,是晉江純愛小說發展最快的時期。
一邊是各路大神大招齊出,堪稱“神仙打架”;另一邊是新人作家冒頭,争奪各自地盤。
在這一時期加入晉江的,就有一位名聲不顯的新人作家,巫哲。
初入晉江的巫哲,沒有創作經驗,也沒有粉絲積累,一直處于默默無聞、無人問津的狀态。
當時,她寫了一部名為《荷爾蒙式愛情》的純愛小說。
但成績并不亮眼,于讀者而言,缺乏可讀性,于市場而言,反響平平。
後來,她又嘗試了都市奇幻與搞笑風格,但都沒取得好效果。
直到2016年,《撒野》的出現改變了一切。
這部小說講述了一個校園故事,但它直擊社會的陰暗面,将家庭冷暴力、校園霸淩等因素,全部寫在紙面上。
所以整部書的背景呈現出一種壓抑、昏暗的感覺,就像是連綿不斷的陰雨天,處處透露着絕望。
如果隻是單純的壓抑,還遠不能打動讀者。
它最成功的地方,是用一種愛和救贖,帶給讀者一種思考與反思。
蔣丞和顧飛兩個少年,各自的生活裡隻剩失望,但他們相遇後,就成了黑暗中唯一照亮彼此的光。
因為主角高中生的角色設定,書裡詳細描繪了令人喘不過氣的高考場景:苦口婆心的老師,一天天倒數的日期牌,桌面高高堆起的書本,一模、二模……
學霸蔣丞比任何人都努力,常常熬夜背書,甚至發燒了也在堅持學習。
顧飛雖然聰明有天份,但因為基礎差,最後關頭才沖刺,也隻考了個一般的大學。
沒有主角光環,隻有普通人真實奮鬥的人生。
看書的過程中,總讓人不由自主地回憶起當年高考的日子,或者說,好像随着主角,又把高考重新經曆了一遍。
呈現一個故事不難,但曆曆在目、身臨其境般地呈現一個故事,還能讓讀者産生強烈的共鳴,很難。
《撒野》之後,巫哲徹底火了。
從一個小透明一躍成為知名作家,她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創作道路——寫實風。
後來的《輕狂》 《嚣張》 《一個鋼镚兒》,再一次奠定了巫哲的江湖地位,讓她在晉江的作者積分榜中排名第二,僅次于P大。
除了真,巫哲塑造的人物還有個特點,就是窮。
因為與同為大神的水千丞筆下人均高富帥的角色差距太大,還因此登上熱搜。
巫哲的男主中,霸總、豪門與高幹子弟的比例很小,大多都是一些普通且優秀的人,但這種優秀又很真實,就像是拐個彎就能碰見的朋友。
有人戲稱:巫哲筆下的男主都是低保戶,卻激發出了一衆奮發圖強的讀者。
其實,巫哲不是沒試過 “高大上”的題材。
有次,她在社交平台上公開放話自己要寫總裁文,結果沒撐過10分鐘就被粉絲“打回原形”:
這應該是個承包菜場的總裁,喜歡上了市場裡賣魚丸的魚小鮮,為了追求小鮮就放下身段去賣豬肉,一年後成了有名的“豬一刀”。
雖然是一次戲谑的腦洞創作,但不難看出,她“最接地氣作家”的名号已深入人心。
而這種 “土味”文風的形成,要從她的成長經曆說起。
打開巫哲的社交平台,一股濃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除了偶爾向催更的粉絲彙報碼字進度,絕大多數都是童年的趣事、家人之間的對話、日常的見聞。
她自稱 “那個狗蛋兒”,平日裡最大的樂趣就是養花養狗,因此又被粉絲稱為“園藝博主” “狗老師” 。
因為“狗蛋兒”在社交平台過于活躍,而“巫哲”在作品外又過于低調,有段時間,甚至出現了“巫哲抄襲狗蛋兒”的傳聞。
從巫哲的微博分享來看,她從小就是個皮小孩,幾乎“跟個野人差不多”。
小時候的她常常在外瘋玩不回家,不是蹲在路邊吃不明品種的草,就是爬高登低鑽狗窩,有次爬樹摔下來還把同學砸了個正着。
爸媽也不管她,由着她一個小孩兒到處晃蕩,這種放養模式也養成了巫哲天性浪漫、樂觀積極的性格。
等到再大點上了學,巫哲開始面臨學業的煩惱。
雖然媽媽是老師,但她對讀書卻沒啥興趣,甚至可以算是個“學渣”。
她的數學尤其差,有次期中考試隻考了7分。
因為成績不好,不僅同學瞧不上她,老師也不待見她。
一次課間,她正在和同學聊天,班主任突然出現,盯着她說:
“你就考那麼幾分,還好意思在這笑?”
幸好,在那段自信心備受打擊的灰暗的記憶裡,還有文字可以填滿她的内心。
在所有科目裡,巫哲唯一能拿到及格分的隻有作文。
初中時,她的一篇遊記發表在當地報紙上,賺到了第一筆稿費,10塊錢。
她把這10塊錢小心翼翼地裱在家裡的相框裡,像是給自己做的一塊小紀念牌。
到了高中,巫哲終于遇到了好老師,不僅鼓勵她繼續投稿,還常常催更她的周記。
後來,她不愛寫作業的毛病還是沒改,但周記一次都沒缺過。
臨近高考,身為班主任的語文老師開始替巫哲發愁:你偏科太嚴重了,怕是考不上好大學了,不過你可以寫東西,隻要堅持寫,應該能行。”
結果,她真的再沒停下來,一路寫進大學,一直寫到了今天。
期間,她也遭遇了生活的很多波折,從工作的學校離職,母親患病化療,家裡的長輩離世。
生活很糟糕,一地雞毛,但她不需要别人安慰,面對生活她有一顆很酷的心,敢于沖出任何磨難和束縛。
這些年裡,她見過各種各樣的人,受過各種各樣的傷,去過各種各樣的地方,然後把這些都寫到了書裡,融入到人物的經曆中。
巫哲筆下的人物從不完美,那些問題少年平時挂在嘴邊的總是粗俗的字眼,動不動就跟人打架,離家出走。
可讀者仍然會覺得他們内心是善良的,不惹塵埃。
就像是見過人間醜惡,嘗過酸甜苦辣,最後還能熱愛這個世界,把光灑給更多的人。
所以,巫哲作品的主角雖然經曆坎坷、遍體鱗傷,但是都會振作起來,用不同的方式來面對生活磨難。
慢慢地,這些人物成了大家努力的動力,她寫的小說也被普遍認為是勵志小說。
相比于其他大神作家,巫哲的風格更穩定,十幾年來幾乎一直走現代純愛的路線。
接連創作了20多部小說,她最擅長寫的就是兩個迷茫少年相互救贖的故事。
對感情的呈現大多是細水長流式的,沒有狗血劇情,一切都是水到渠成,很舒服,也很自然。
但在追求情節跌宕起伏、故事刺激帶感的讀者看來,她的作品節奏太慢,類型單一。
不少人認為,巫哲的小說篇幅在現有基礎上縮減30%左右,閱讀體驗會更好。
而别人眼中的“短闆”,其實正是巫哲的特色。
她會花很多筆墨去刻畫主角的日常生活,乍一看像是行文比較有靈氣的流水賬,沒什麼深刻的東西,但再往下細看,就能感受到她四兩撥千斤的深厚筆力。
從睡覺愛搓摸兒的一截兒,到說話結巴卻幽默的初一,一個個生動活潑的可愛男孩兒形象,在她的筆觸下,躍然紙上。
為了給讀者更加真實的體驗,她會對一些細節再三推敲确認。
《撒野》 中,學霸蔣丞最終考上了北京的重點大學R大,在高考成績的設定上,巫哲足足花了一天的時間考慮。
她先是參考了故事背景地東三省的曆年高考分數線,再結合2016年文科高考狀元分數以及朋友妹妹讀重點高中的一模成績,最後得出了精準的662分。
所以,雖然她的故事節奏很慢,沒有大格局也沒有多偉大的人物,但她就是有能力,把很普通的事情寫得吸引人。
隻要沉下心去讀,就會被書裡細膩的情感代入其中、不能自拔。
除了在創作上不忘初心,巫哲也十分懂得感恩回饋粉絲。
知道關注自己的書粉很多都是在校學生,所以每年到了中考和高考時間,她都會發文鼓勵大家“好好休息,考試順利”。
看到有人在評論區留言“很緊張”,她會一遍遍地安慰“保持平常心”。
甚至自爆自己高考時,因為天氣熱貪涼喝了冰水,肚子疼憋了大半天的糗事,來緩解粉絲們的焦慮情緒。
在粉絲的眼裡,巫哲的小說“像是一杯甜甜的泉水,不寡淡,不濃烈,一杯入喉,可以除去一身燥熱,在喉中留下一絲甘甜”。
不夠特别,但足夠治愈。
巫哲的小說就和她的人一樣,平實又細膩。
乍一看好像沒什麼特别的,但總能激起讀者一刷再刷的欲望,每讀一次,都感覺心在沉澱。
當同類小說塑造了一大批絕對強大的主角,讓大衆的審美變得疲勞,巫哲的接地氣,反而顯得格外珍貴。
社交平台上的她總是一副看開一切的佛系模樣,但她的佛系,也是經曆過很多磨難後才練就的。
因為在真實的世界裡,不會有一帆風順的人生,更不會有唾手可得的幸福。
學會面對殘酷的現實,才是普通人的人生必修課。
隻是勇者會選擇直面殘酷,而懦夫選擇極力逃避。
而巫哲顯然屬于前者,她不僅完成了自渡,還把愛和勇氣傳遞給了别人:
無論什麼時候,都要眼看前方,滿懷希望就會所向披靡。
作者丨奧可白©️投稿指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