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勳中袁隆平?新華社長沙10月15日電 題:袁隆平團隊:“禾下乘涼夢” 自有後來人,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功勳中袁隆平?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新華社長沙10月15日電 題:袁隆平團隊:“禾下乘涼夢” 自有後來人
新華社記者周勉
“袁老師逝世前,我們的雜交水稻單季畝産最高紀錄是1152.3公斤,他生前一直希望能突破1200公斤。”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栽培生理生态室主任李建武說,今年他和同事們在全國設置了5個攻關試驗點,其中一些試驗點已實現了這一目标。
在“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生前工作的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曾經像呵護稻子一樣愛護并寄予厚望的年輕人已經成長起來,他們正沿着袁隆平的腳步,繼續追尋着“禾下乘涼夢”。
從2011年“跟班學習”超級雜交稻單季畝産900公斤攻關,到2014年以骨幹身份參與1000公斤攻關,再到2020年、2021年連續兩年實現第三代雜交水稻雙季畝産突破1500公斤時“挑大梁”……37歲的李建武在成長過程中,深刻感受到袁隆平對年輕人的關愛與信任。
2008年冬天,當時還未畢業的李建武以實習生身份前往三亞參與科研試驗。一天,到試驗田查看的袁隆平被一處“種得特别好”的田塊吸引,便問“是哪個種的?”李建武被指導老師鄧啟雲拉到袁隆平面前,看着曬得黝黑的李建武,袁隆平連問了好幾個問題,李建武都對答如流。
下田,才是成功的“捷徑”。李建武一直謹記袁隆平的教誨,每次攻關試驗,都需要試驗田所在地農民的配合。為了說服和指導大家,李建武總會連續幾個月與老鄉同吃同住同下田,确保精心設計的栽培方案能順利實施。
從2018年袁隆平提出“三分地養活一個人”糧食高産綠色優質科技創新工程(簡稱“三一工程”)開始,李建武就一直是項目的主要負責人。2021年,“三一工程”增産糧食20.9萬噸,新增經濟效益4.3億元。同年10月,他又和同事們将第三代雜交水稻雙季畝産的紀錄,從2020年的1530.76公斤提高到1603.9公斤。
我國有10多億畝鹽堿地。袁隆平曾說,希望能在其中“再造億畝良田”,并于2019年提出了“近期實現育種突破、中期提高技術集成度、遠期實現産能效益雙提升”的三個目标。
今年3月16日,實現這個夢想邁出了重要一步:由來自全國7個省的11家單位組成的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正式挂牌。牽頭單位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組建了專門團隊,“80後”“90後”年輕人占團隊總人數的70%。
1986年出生的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試驗基地管理處副處長郭夏宇的主要工作,就是往來于東北、西北、華南和華東的四個區域中心,和專家們一起持續攻關耐鹽堿水稻的相關課題。
郭夏宇說,年輕人幹勁特别高,常常到了晚上10點多,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辦公樓還燈火通明。
努力換來了令人興奮的成果:目前,他們在全國完成了近10萬畝鹽堿地改良,完成耐鹽堿水稻種植60萬畝。内蒙古興安盟、新疆喀什、海南崖州、江蘇南通等試驗田紛紛創造了不同類型鹽堿地水稻畝産新紀錄。此外,他們還在土壤定向調節劑、植物生長調節劑等方面取得了突破。
“我在袁老師身邊工作、學習了近10年時間,他一直告誡我們年輕人‘種田無小事’。”郭夏宇說,“對耐鹽堿水稻的培育,尤其體現了這句話的分量。把荒地變良田,這是我們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一個重要舉措。”
30歲的米微微一直記得袁隆平重視雜交水稻國際推廣的種種細節。“以前隻要中心舉辦國際培訓班,袁老師都會親自給來自各國的學員頒發結業證書。”米微微2015年進入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産業處工作。在她印象中,袁隆平每次都會事先了解每個學員的國籍,然後根據當地雜交水稻的具體情況,向學員們叮囑幾句。
盡管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培訓班的形式由線下改為線上,但米微微和同事們并沒有中斷雜交水稻的國際推廣。
這兩年,她一直忙着協助在海外的中國專家和工作人員更新課件,保證培訓内容能契合當地實際。去年,他們通過“雲授課”等方式,為馬達加斯加100多名農技人員集中授課,讓他們更好地為當地農民服務。
一年多前,在尼日利亞,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開始了雜交水稻産業鍊開發,并與當地開展技術培訓合作,進行雜交水稻種子生産試驗。在幾内亞,中心也開始和當地有意願投資參與雜交水稻産業開發的企業接觸……
來源: 新華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