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川端康成為我打開了日本文學的大門,他讓我感受到了日本文學的物哀之美、遺憾之美,一直以來深陷川端康成筆下纖細的美的世界。而夏目漱石則為我打開了日本文學的另一扇大門,那就是日本近代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比如他的代表作《我是貓》語言辛辣幽默、荒誕現實、嘲笑和鞭撻了人類自身的弱點和金錢世界的社會弊端,讀來令人在笑聲中抑制不住驚歎。
01 作品大量引用中國古漢語,極具漢文學素養
夏目漱石的作品相比之下會更符合我們的閱讀習慣,大概是因為他自幼喜歡漢學,14歲開始學習中國古典漢文學,他的作品常常大量引用中國古漢語中的作品語錄,有漢文學的教養在裡面,所以讀他的作品不會有陌生的感覺,反而有種老熟人的味道。在這本《夏目漱石回憶錄》中,其中在倫敦搬家的時候便引用了中國《論語·雍也》中的句子。不僅如此,他原名夏目金之助,筆名“漱石”也是取自于中國的《晉書》孫楚傳:“流不能枕,石不能漱”,以“漱石”的典故自喻,極具漢學意涵,并從此明确了“以文立身”的人生宗旨。
他的作品除了極具漢文學的素養,因為有英國留學經驗,在大學專修英美文學,他還擅長日本古典文學、和歌、俳句,因此,他的作品将這幾者很好的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獨特的行文風格。
02 好作品是作者所處時代與自身經曆碰撞沖突後的産物
這本《夏目漱石回憶錄》寫不少他少年學習期和留學倫敦時候的經曆,還有一些随筆散文,把之前我對他斷斷續續的認知連串起來了,讀完這本書對他的生平有了一個整體的解讀。有人說文學是苦悶象征的,作家通常會把自身的遭遇和悲天憫人的情懷以及對真實世界的不滿融入到其作品中,倘若懷着這樣的心情回顧夏目漱石的生平,那便如是了。
孟子曰:“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
結合他的生平以及他在這本回憶錄中提到的每個階段的不同想法,再去看他的作品,此時理解的會更深刻,感受也會有所不同。比如《少爺》、《三四郎》、《哥兒》此刻回憶起來,便覺得這幾本小說都帶有他個人的自傳色彩,故事裡的主人公和他的生平都或多或少有着相似的經曆。理解作品不但要理解作者本人有關,還要理解作者的生平經曆,更要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好作品是作者所處時代與自身經曆碰撞沖突後的産物。
如果要問初讀夏目漱石會推薦哪本書,那麼便是這本《夏目漱石回憶錄》無疑了,即使沒有讀過他的作品依然不影響讀他的回憶錄。
03 寫作不過是順勢而為,沒有刻意、不是人為
這本書中他還談到自己如何創作《我是貓》的,他說到:寫作不過是順勢而為,沒有刻意、不是人為。我認為這種寫作狀态下創作出來的作品是真正發自内心的聲音,這才是藝術的最高境界吧。這本書讓我想到前段時間讀的豐子恺《率真集》,夏目漱石正是如斯,不管是為人還是行文處處率真、謙遜、不做作,在逆境中保持着樂觀積極的心态。即使他的人生颠沛流離,幾經沉浮、幾度滄桑,見慣了人性的和世道,依舊保持一顆藝術的心。
夏目漱石就是這樣一位即使“嘗遍人間甘辛味,言外冷暖我自知”,也依然能說出:“今晚月色真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