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英章毛筆行書偏旁部首之“矢字旁”。
今天,繼續分享行書偏旁部首:矢字旁。
矢,shǐ,象形字,最早見于甲骨文,像箭的镝、幹、栝羽之形,本義為箭,後引申為定向的,堅定不移的,正直,端正等含義。如圖所示:
行書中的矢字旁:
行書中通常将首撇與短橫連寫為短小的撇折,起筆露鋒輕入,略向左下行,行筆勿長,到轉折處折筆向右抗肩上行,橫畫要短,收筆向左下方回鋒引帶;下橫略長,起筆左探,大抗肩,右部收斂,勢平;長撇起筆略帶“屈頭”,撇身稍直;末點與左撇對應,位置稍低,收筆回鋒向左。
楷書中的矢字旁:
在行書中,為了提高其書寫速度,除了首撇與短橫連寫為一筆之外,下方的長橫與長撇也可以連寫為橫撇。當其作為偏旁居于字左時橫部抗肩角度較大,末點要緊縮靠上,切不可寫大。整體斜勢抗肩,左伸右收。
具體字例:
短 duǎn
疾 jí
矯 jiǎo jiáo
矩 jǔ
矧 shěn
矢 shǐ
矣 yǐ
知 zhī zhì
智 zhì
雉 zhì
字例打印本:
字例描紅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