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農夫也瘋狂
馬上就要迎來24節氣中的大雪節氣了,正所謂“春播夏長,秋收冬藏”,進入到冬季之後,農民朋友可幹的農活不多了,尤其是對于北方的農民朋友來說,在冬季基本上就是在家裡幹一些農活了,因為地裡基本已經冰凍住了,想要幹地裡的活也沒有條件了。但是,對于來年的天氣農民還是比較關注的,其中最擔心的一點就是會不會在春季的時候出現“倒春寒”了。那什麼是倒春寒呢?倒春寒一般什麼時候出現?
“倒春寒”在民間的解釋是“前春暖,後春寒”,而這種天氣就被稱之為倒春寒。簡單來說就是在初春的時候,往往是指三月份初期的氣溫回升比較快,可是到了春季的中後期,也就是四五月的時候又出現氣溫降低的天氣現象。倒春寒天氣往往發生在3月初到4月底,時間跨度可長達兩個月,而且南方的普遍要比北方的早。
而之所以會出現倒春寒,則是天氣在回暖的過程中,因為有強冷空氣的入侵,使得當地的氣溫明顯降低,從而出現了寒冷天氣的現象。而農民在春節的時候最怕的就是倒春寒了,因為其對農作物的危害是非常大的,輕則導緻農作物爛秧,重則會導緻播種的農作物全部死苗。2019年會出現倒春寒天氣嗎?
至于2019年會不會出現倒春寒,這個還是沒有權威的說法的。不過我們可以從老祖宗所流傳下來的一些農諺中找找答案!因為冬季的第三個節氣——大雪就要來了,我們不妨從大雪節氣來提前預測一下2019年是不是會出現倒春寒天氣吧!
大雪不凍,驚蟄不開(蘇、皖、贛、鄂、湘、貴、京、冀、晉)。
這句農諺的意思是說,在大雪節氣的時候如果天氣還是比較暖和,土地還沒有冰凍住,那來年的驚蟄的時候,依然還會比較的寒冷,需要堤防出現倒春寒的現象。
大雪不凍倒春寒(桂)。
這是在廣西地區流傳的農諺,意思是說大雪節氣天氣還不冷,土地沒有冰凍住,那第二年春天就有可能還會出現倒春寒天氣。
大雪晴天,立春雪多(冀)。
意思也比較簡單,說的是如果大雪節氣當天是晴天,在立春的時候就雨雪比較多,需要提防倒春寒天氣。
農村的這些農諺都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是智慧的結晶,在過去是具有很高參考價值的。但是就像倒春寒有地域性一樣,這些農諺也是有地域性的,并且隻能是作為參考,畢竟天氣是變幻莫測的,等到了大雪節氣之後,估計應該可以心中有數了!你認為這些農諺還準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