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地黃種植前後詳細步驟

地黃種植前後詳細步驟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14:59:44

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幹燥根。别名懷地黃、酒壺花、山煙根、生地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塊根人藥,以加工方法不同分鮮地、生地和熟地,主含多種武類,氨基酸、多糖、脂肪酸等成分。味甘、苦,性微寒。鮮地黃能清熱生津、涼血。用于熱病傷陰、舌绛煩渴,發斑發疹、吐血、衄血、咽喉腫痛等症。生地黃能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用于治療熱病、舌绛煩渴、陰虛内熱、骨蒸痨熱、内熱消渴及吐血、衄血、發斑發疹等症。熟地則有滋陰補腎、補血調經的作用。

地黃種植前後詳細步驟(具體有哪些内容呢)1

1,繁殖方法

主要用塊根繁殖,新近試驗成功推廣提芽繁殖方法,也可用種子繁殖。

(1)塊根繁殖

于7-8月,在當年春栽地黃内,挑選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優良品種,将根莖刨出截成5~6cm的小段,稍風幹後,按行株距20cm x 10cm種植于另一塊施足底肥的地裡,于翌春或夏種時,挖出盆栽,随種随栽。每畝一般可栽10-15畝。

地黃種植前後詳細步驟(具體有哪些内容呢)2

(2)提芽繁殖

所謂“提芽”或稱“提苗",即在苗高7-12cm時,将嫩苗從母株(種莖)上掰下,立即定植。具體做法如下:3月初,選背風向陽地塊作苗床,北高南低。背面壘寬20cm,高30cm的磚牆,南面與地面同高,兩牆相距150-200cm作苗床。深翻地35cm,挖出的土全部移走,坑内用200倍液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噴霧消毒。然後填入20cm後經過消毒并摻有适量土雜肥的細沙或細土,造成苗床。将去年秋季培育的健壯無病蟲害的地黃塊莖中上部,截成3.5cm長小段,用4号生根粉50~100mg/L浸泡30分鐘,撈出晾幹,按間距1-2cm平擺于苗床,上覆2cm消毒細土,再覆蓋塑料薄膜。注意觀察出苗情況,揭膜。苗高7~8cm,有8-12片葉時,可以提芽做種栽。苗陸續長高後,可以第二次、第三次提芽。苗栽植的方法與塊根繁殖基本相同。

地黃種植前後詳細步驟(具體有哪些内容呢)3

(3)種子繁殖

地黃也可用種子繁殖,但不能保持穩定産量,生産上一般不使用,多在培育新種時應用。

2.選地、整地

選擇平坦、向陽、肥沃、無蔭蔽物、排水良好、又有灌溉條件的砂質壤土;前作無病蟲的為好。重施底肥,每畝施堆肥、廄肥4000~5000kg,油籽餅100 ~ 150kg;酸性土還應施草木灰150-200kg,于前作收獲後,均勻撒施,深耕耙細。降水多的地方,将低窪的地方作1.3m寬的高畦;在較幹燥的地方,可做成1.3m的平畦。要先灌水後耕耙,有利于春季出苗。北方在降水多、較低窪的地方,做成高壟,壟距33~78cm,壟高25cm

地黃種植前後詳細步驟(具體有哪些内容呢)4

3,播種移栽

塊根繁殖多在日平均氣溫達到13℃時,開始栽種,18-21℃為栽種最适期。栽種時在畦上或壟上開溝,溝距33cm,每隔15-20cm橫放種栽一節,覆土後3-4cm,壓實并澆水。一般每畝用種30-40kgo.

地黃種植前後詳細步驟(具體有哪些内容呢)5

4.田間管理

(1)補苗 可在栽種時另選地塊,按行距17cm,株距7cm加植。補苗時,帶土挖苗補栽。補栽應選陰天進行。

(2)中耕除草 要做到“早、淺、遠”。即在出苗50%左右時進行,淺鋤,離苗遠一些。穴心的草和後期除草,隻能用手拔,以免損傷新生根莖。

(3)間苗 在後1個月左右,每穴長出1至數株苗不等。為了養分集中供塊莖生長,每穴隻留1株健苗,其餘的用小刀或剪刀盡早除去。注意間苗不能用手拔,以免傷害塊根。

地黃種植前後詳細步驟(具體有哪些内容呢)6

(4)追肥 地黃需肥較多,除應施足底肥外,還應追肥2-3次,一般結合每次中耕除草進行,特别需要重視早期追肥,第一次于出齊苗後,每畝施人畜糞水2000 ~ 2500kg,餅肥50kg;第二次于苗高10~15cm時進行,每畝施人畜糞水2500-3000kg,過磷酸鈣100kg;8月根莖膨大增長期,應補充鉀肥。以利根莖的生長膨大。

地黃種植前後詳細步驟(具體有哪些内容呢)7

(5)灌溉與排水 地黃喜不幹不濕的土壤,7月份出苗以前,應及時澆水。7月份以後,根莖開始形成,應少澆水,以保持“黃摘”為宜。采用“三澆、三不澆”的方法。“三澆”既施肥後澆水,夏季雷陣雨後小澆涼井水,植株中午呈薦菱狀時澆水。“三不澆”是天不旱不澆,中午地溫、氣溫很高時不澆,天陰欲雨不澆。雨後或澆水後有積水及時排除。

地黃種植前後詳細步驟(具體有哪些内容呢)8

(6)摘蕾去分葉 植株在出苗後,就會陸續抽薹開花和分羹,消耗大量養分。應于剛抽墓和分羹時,立即用小刀或剪刀,将花薹及分藥基部留2-3片葉子,以外部分切除。因花薹與分葉出現早、晚不一,故需分次進行。

(7)打穿皮根 地黃除主要的根傾斜的插入土中膨大外,還會在生長中期,在地表長出一些細長的地下莖,俗稱"跑馬根",會消耗大量養分,影響塊根生長。因此,應全部除去。串根皮上有時也會長出幼苗,也應除去。由于串根皮會陸續出現,除結合中耕除草外,還應分次除去。

地黃種植前後詳細步驟(具體有哪些内容呢)9

5.病蟲害防治

(1)病害

1.1 斑枯病 危害葉片。被害葉片出現黃綠色病斑,邊緣不明顯,以後病斑擴大,呈黃褐色,圓形,或因受葉脈限制,呈不規則形。病斑較大,無同心輪紋,上生小黑點,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本病以分生孢子器随病葉落入土中越冬,翌年産生大量分生孢子器,借風雨傳播,擴大為害。高溫多雨季節繁殖最快。防治方法:地黃收獲前徹底清除病殘株燒毀,以減少病源;采用無病區種栽留種,減輕翌年病害;選栽抗病品種;發病前後,可噴1:1:150的波爾多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每隔10天1次,連噴2-3次。

地黃種植前後詳細步驟(具體有哪些内容呢)10

1.2 枯萎病又名幹腐病。在發病初期,在葉柄上出現水漬狀的褐色病斑,由外緣葉片迅速向新葉蔓延,葉柄腐爛。濕度大時病部産生白色棉絮狀菌絲,以後塊根幹腐,隻剩表皮和木質部。細根幹腐脫落,地上部逐漸萎縮下垂,最後枯死。防治方法:實行輪作,最适于和禾本科作物輪作;選用無病健壯塊根做種;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排水,增施磷鉀肥,促進地黃健壯生長,提高抗病力;栽種前用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1000倍浸種3~5分鐘後下種,并結合翻土每畝用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1-1.5kg,或70%敵克松可濕性粉劑2-2.5kg,勻施地裡進行消毒;發病初期,用50%退菌特可濕甯粉劑1000-100倍液澆灌,每隔7-10天1次,連續澆灌2-3次。

地黃種植前後詳細步驟(具體有哪些内容呢)11

1.3 黃褐斑是一種病毒病。發病初期,病葉葉面産生黃白色的近圓形病斑,黃斑擴大後,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或不規則形。被害葉片顔色黃綠相同,葉脈隆起,葉面凹凸不平,呈皺縮狀。一般在夏季高溫期間,在新葉上,病狀潛伏,不再出現病斑;而在天氣轉涼後再出現症狀。防治方法:選育抗病品種,這是目前解決黃斑病的較好措施;及早防治蚜蟲、葉蟬等可能帶毒的害蟲,減少病毒傳播的機會。

地黃種植前後詳細步驟(具體有哪些内容呢)12

(2)蟲害

①紅如妹6-7月份天旱時發生。該害蟲聚集在葉片背面,繁殖快,嚴重時使苗葉像火燒過一樣,造成無收。防治方法:可用40%樂果乳油800~ 1500倍液或20%氰戊菊脂乳油2000倍液噴殺。

②地老虎在幼苗期發生,危害嚴重,常将莖葉咬斷。防治方法:早晨人工捕殺;用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噴苗或拌毒餌誘殺。

地黃種植前後詳細步驟(具體有哪些内容呢)13

③地黃峽蝶幼蟲咬食葉片。每年發生2-4代,以3-4齡幼蟲在殘株枯葉内或地表土縫下越冬。前期早地黃和後期晚地黃受害嚴重。防治方法:收獲後清園處理殘株;忌連作;于地黃鞅蝶幼蟲期,用90%晶體敵百蟲500-10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800 ~ 1500倍液噴殺。

地黃種植前後詳細步驟(具體有哪些内容呢)14

6.采收加工

1,采收 栽種當年9-11月份,地黃停止生長時即可收獲。先割去莖葉,仔細挖采,不要把地黃挖斷,挖掘幹淨,輕拿輕放,以免塊根碎斷。除去泥沙雜物,即為鮮地黃,運回加工。

2,加工将鮮地黃在炕上慢慢烘焙,至内部逐漸幹燥而顔色變黑,全身柔軟,外皮變硬時即可取出,即為熟地黃。亦可将鮮地黃切片或小塊幹燥成生地。生地再進行蒸曬制作,即為熟地。

地黃種植前後詳細步驟(具體有哪些内容呢)15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種植戶可以多參考參考,或者大家想了解哪方面三農知識及技術,都可以留言評論,筆者會根據實際情況來為大家解惑。創作不易,也希望大家能關注一下筆者以及積極留言評論轉發,謝謝大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