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日本曆史上最火偶像3人男團

日本曆史上最火偶像3人男團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4 02:06:43

日本曆史上最火偶像3人男團(歌舞伎導賞3日本的男旦為什麼沒被女演員取代)1

《藤娘》

翻閱日本歌舞伎海外公演記錄,1928年訪蘇、1955年訪華、1960年訪美,一直到1991年訪英以及21世紀更加頻繁的海外交流,但凡跨越國境的公演,劇目單中必然包含歌舞伎舞蹈劇目,例如《娘道成寺》、《操三番叟》或《二人三番叟》、《連獅子》或《鏡獅子》、《鹭娘》、《藤娘》等。這次訪華公演,由歌舞伎男旦藝人片岡孝太郎表演最後一出,舞蹈劇《藤娘》。歌舞伎演的是戲,為什麼單有一出舞曲上演?為什麼面對海外觀衆時必須要跳一支舞蹈呢?

日本舞踴

舞蹈這個詞在日語裡叫做“舞踴”,舞踴是翻譯造語,明治時代初期坪内逍遙等文人創造的一個并列關系詞語。為了區别于其他國家、民族的舞蹈,加上前綴的“日本舞踴”限定了地域文化和傳統。日本舞踴的體積容量巨大,全國有200多個舞蹈流派。成為一個流派的舞蹈教師,有嚴格的取得藝名和資格證書的過程,所費精力與财資難以計數。日本舞蹈最大的5個流派,分别為花柳流、藤間流、坂東流、西川流和若柳流,前二流的領袖擔任着當代歌舞伎表演身段和舞蹈的編舞老師,叫做“振付師”;坂東流由現役歌舞伎藝人坂東三津五郎家族繼承;西川流曆史最悠久,創始人原來也是江戶歌舞伎的編舞老師;若柳流是花柳流的分支。事實上,擁有400年曆史的日本舞踴,其母體就是歌舞伎舞蹈。

17世紀初發源的歌舞伎,在向搬演故事的戲劇化道路發展之前,隻是一種服裝标新立異、采用流行音樂的熱鬧集體舞。“歌—舞—伎”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表音假借詞,恰當地表達了“歌舞演故事”的内涵,但在17世紀初,這個詞彙的發音原意是指“離經叛道、标新立異”。日本舞踴在歌舞伎舞蹈這棵大樹上生根發芽,衍生出枝葉繁茂的技巧,除了吸收神樂、盂蘭盆舞等鄉土民俗藝能的舞蹈因素,先行的古代舞樂、能樂舞蹈也成為其營養,并反作用于歌舞伎的舞蹈表演。而歌舞伎劇目分類裡,前文曾經介紹過稱為“時代物”的曆史劇,即這次訪華演出的《鳥居前》;有稱為“世話物”的人情倫理戲,即這次的《封印切》;還有一類稱為“所作事”或“振事”,“所作”或“振”指動作、舞蹈,即指歌舞伎舞曲表演。表演“所作事”,舞台上要特别地鋪設一層堅韌而有彈性的木闆,叫做“所作闆”,可見日本舞蹈重視足部震動的效果,我們要注意這一點。

舞蹈足以單獨形成一類劇目,而且歌舞伎普通劇目中舞蹈因素的普遍存在均可以證明:舞蹈表演是歌舞伎表演藝術體系中的基礎,亦是其美學體系中最閃亮、最鮮豔的一幕。由此我們可以理解,目前國際上把Japanese Dance逐漸改稱為Nihonbuyo(“日本舞踴”的日語發音),原因是民族的、傳統的代表着個性力量。

“女形”“女方”

歌舞伎舞蹈是歌舞伎表演根深蒂固的基因,這個由舞蹈開始出發的戲劇品種,其肢體語言以及所有舞台動作的數據庫都由舞蹈來提供:如何站立、如何邁步行走、手足如何協調一緻、如何驅使目光、如何使用扇子等,歌舞伎表演的“手眼身法步”均融彙其中。更深一步來說,舞蹈的伴奏音樂和歌曲種類繁多,歌舞伎藝人雖無需在舞台上唱,但學習舞蹈時已将音樂爛熟于胸,三弦一響,便知道身段與情緒該處于何種狀态,一個屬于歌舞伎的身體,靠舞蹈鍛煉而成。歌舞伎舞踴的構成,既包含着能樂仕舞等古代舞蹈元素,心懷奉獻衆神的莊重神秘,足部多平行的回旋滑動,追求氣定神閑和内斂安穩的氣場,叫做“舞”;同時也包含江戶時代流行舞、民俗藝能的舞蹈元素,多上下雀躍與踏足,表現生活中的各種場景和姿态,叫做“踴”。當然在一個舞蹈曲目中,舞與踴已經融合,通常難分彼此。舞蹈劇目中既有勇猛威武的《連獅子》、《鏡獅子》等獅子舞系列,也有祝禱色彩濃厚的《操三番叟》系列,《鹭娘》、《藤娘》、《娘道成寺》等為描繪女性情懷的旦行舞蹈劇。

歌舞伎旦行以習舞為重中之重,因為旦行舞蹈比重遠大于生行,舞姿優劣是評判一個旦行藝人的重要指标。職業歌舞伎為清一色男性演員,旦行稱為“女形”或“女方”,他們均為男旦。男旦表演藝術并非一味地臨摹女性的婀娜柔美。男旦所表現的女性美是一種抽象虛構的藝術特質,具有超越現實生活性别特征的濃縮美,這種美以及實現這種美背後的技術,不等于完全趨同女性,當年中國京劇“四大名旦”也曾有類似思考。歌舞伎男旦發音不刻意掩飾男性特征也是如此,晚清報業奠基人王韬1879年遊曆日本時觀歌舞伎,他在《扶桑遊記》中寫道:“所扮婦女,多作男子聲……其聲聞之欲嘔”。舞台上婦女發音雌雄同體,難怪熱愛寫日記的王韬莫名驚詫。京劇男旦在20世紀後半期逐漸被女演員所替代,而歌舞伎男旦一直傳承至今,除時代面貌、社會變革、藝術傳承方式的差别等原因,筆者認為,歌舞伎男旦表演藝術固守其個性特征,具有難以被女性演員替代的中性混合之美也是原因之一。

“大津繪”《藤娘》

《藤娘》在海外上演頻率之高,它幾乎成了歌舞伎舞蹈的代名詞。即便沒有觀看過這支舞蹈,也能在日本明信片、木偶娃娃、旅遊廣告上看到這位著名的姑娘,她身穿绯紅和淺紫色的長袖筒和服,這種服裝叫做“振袖”,說明她還是個待字閨中的年輕姑娘,她戴着黑漆鬥笠,肩上扛着一大串紫色藤花。藤娘最早出現在滋賀縣大津,這裡是琵琶湖南岸,東海道漫漫旅途中一處風景優美的歇息站。江戶時代當地流行“大津繪”,像小明信片、護身符一樣受歡迎,其中有一種畫的是藤娘,據說買了它就走桃花運,良緣從天降,于是很快風靡全國,凡到此處必買來當作特産送禮。1828年的歌舞伎演出中,人見人愛的藤娘被編排了一出戲中戲,讓“大津繪”裡的藤娘從屏風畫中走出來,邊舞蹈邊換裝,叫做“變化舞”,煞是好看,一時引起轟動。1937年,第6代尾上菊五郎改編藤娘舞蹈,使其能獨立表演,藤娘形象由小姑娘變成藤花精靈(其實沒什麼差别),音樂上唱三弦伴奏的長呗歌謠,還有專門的“藤花調”。現在的表演模式,基本遵照菊五郎的改編模式,按不同排場,伴奏和伴唱人員可多可少,唱段歌謠可增可減,舞蹈亦可縮可放。

長呗是江戶時代流行的日本民族音樂,很快發展成為歌舞伎的伴奏音樂形式。它與《鳥居前》、《封印切》裡出現的“竹本義太夫”腔調不太一樣,“義太夫”腔更注重說唱,說多唱少;長呗是以歌唱為主,兩者所用三弦的尺寸大小和音色亦有所區别。長呗伴奏有時還會同時使用小鼓、大鼓、太鼓、笛子等樂器。

“人間國寶”之家

片岡孝太郎出生于1968年,籍貫京都,這次訪華演出三大頭牌中他年紀最小,是當代公認的優秀歌舞伎旦行藝人。孝太郎家族是關西地區上方歌舞伎曆史最悠久的一個家系,他的祖父第13代片岡仁左衛門(1903—1994)是業界公認的德藝雙馨的名優,所演角色被譽為“神品”,晚年失明仍立于舞台,1972年被指定為歌舞伎人間國寶,性格溫厚笃實而才學兼備,著述甚多,近日讀其著作《芝居譚》,文風質樸醇厚,令人敬佩。孝太郎的父親第15代片岡仁左衛門是第13代的三男,由三男襲名而并非長男,這也是出人意表的,第15代不辱其名,“聲優、貌美、姿佳”廣受贊譽,是上方歌舞伎生行翹楚,2015年被指定為歌舞伎人間國寶。片岡孝太郎是第15代片岡仁左衛門的長男,然而他資質禀賦不适合演生,擅演旦,于是他無法繼承父親的藝名,為此創立了一個新的藝名——第1代片岡孝太郎。可見歌舞伎的襲名制度有嚴格傳統,有固定規範,但也有提拔卓越者以及實際的融通。

日本曆史上最火偶像3人男團(歌舞伎導賞3日本的男旦為什麼沒被女演員取代)2

片岡孝太郎 (第一代、松嶋屋)

片岡孝太郎有一張特别溫和、彬彬有禮的日本臉,因此他在銀幕上演過一些特殊角色,例如在1987年斯皮爾伯格導演的《太陽帝國》(Empire of the Sun)裡演特攻隊少年;在1991年著名的大河電視連續劇《太平記》中演足利義诠;2012年在好萊塢電影《天皇》(Emperor)中演昭和天皇。在歌舞伎行内,對他的評價與其外貌氣質非常一緻,大家都認為他品行端正,表演氣度磊落、格調高雅,他擅演閨門旦等年輕女性角色,不過近年來随着演技積累與年齡增長,他開始飾演一些老旦腳色的重頭戲。這次訪華,他在頭一出《鳥居前》裡飾演阿靜,《藤娘》是他一人的獨舞,可見仍以本行應工,駕輕就熟,展示最美的男旦風貌。

快速換衣的“變化舞”

《藤娘》的看點有三,一是漂亮的舞台,拉開幕布的瞬間,舞台瀑布一般的紫色藤花穗傾瀉而下,統一着裝的樂師歌手一列排開,令人眼前一亮。二是典型的日本舞蹈樣式。除了用形容詞贊美舞姿明媚可愛之外,我們可以留意日本舞蹈區别于西洋舞蹈的特點。長呗“藤花調”唱道:

绛英長垂悅嬌花,且沽澧酒蔭紫霞。

妾身如藤君似松,萦纡纏繞樂無涯。

千金一刻休負我,慎言歸去莫還家。

孝太郎會将長袖筒當作下垂的花穗,轉身模仿整片藤枝,“悅嬌花”時輕輕歡快鼓掌,接着将袖筒撈起放在耳邊搖晃,掂量酒壺有沒有酒,接着把袖子當作酒壺斟酒,另一邊袖子當作酒盞呡一口,舞蹈出微醺等待情郎的情态。這些動作均為指事性、戲劇化的具象舞蹈動作,與長呗歌詞兩廂配合。其實中國戲曲舞蹈身段與之異曲同工,昆曲《遊園》一折的【醉扶歸】、【皂羅袍】、【好姐姐】不同樣是叙事描情的身段嗎?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和服這種日本傳統裝束對身體中部的束縛,所以日本舞蹈的腰部是保持穩定的,唯有頸部、手部、足部多有動作,而且腰部下沉、膝蓋微屈的身體姿态極具日本特色。三是“變化舞”的高度技巧。“變化舞”是旦行舞蹈的看家本領,孝太郎身上穿了好幾重和服,在身後“黑衣人”的幫助下,邊舞蹈邊快速地換裝,服裝顔色各異,實際也代表不同身份的女性,舞蹈風姿也有所不同。“黑衣人”的黑色在歌舞伎文化裡代表不存在,其實日本忍者也穿黑色一套,因為他們也是不存在的隐形人。這時我們要看“黑衣人”助手(有時是一個人,有時是兩個人),看他們是否足夠手腳麻利,與孝太郎是否配合得天衣無縫,“啪”地瞬間完成絢麗變身,看看能打多少分。不過也有走到背景的大松樹後換裝的,我們拭目以待吧。

看歌舞伎表演,不知道為什麼,我想到大野一雄和土方巽開創的暗黑舞踏,又想到鈴木忠志的“鈴木訓練法(Suzuki Training Method)”,他們從日本傳統藝能數據庫裡抽取屬于自己民族的肢體語言,加以自己獨特的世界觀,向現代社會傳播灌輸一種個性的力量,影響着世界舞台。日本浮世繪曾影響遙遠的印象派繪畫和西洋古典音樂,成為世界性的靈感和啟示。如果說浮世繪的被發現來自西方将它視為鮮明異國情調的解讀,那麼當今日本傳統藝能界的文化輸出則更多出于其主動地對傳統的深層認識和反省诘問。

圖片提供/松竹株式會社

文:李玲

文藝能超脫

評論是态度

北青藝評

往期精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