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中的知識産權保護2021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于9月2日在北京正式開幕。來自153個國家和地區的1萬餘家企業線上線下共聚一堂,推動全球服務貿易互惠共享。本次服貿會預計打破2020年的5293.3億美元意向成交額,再創新高。
熱情的中外企業在服貿會中尋求引進來和走出去的商機,同時也在積極了解國内外知識産權保護政策和規則,避免陷入知識産權侵權和被侵權誤區,造成損失。
ZASSENHAUS(左) 泰摩(右)
據不完全統計,自2012年以來,數以萬計的中國跨境電商因涉嫌知識産權侵權被原告品牌商在美國法院起訴。中國企業特别是中小企業往往因此被凍結賬戶或追賠,遭受巨大損失,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道路上的障礙之一。
不僅如此,即使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企業,也在出海的道路上困難重重。中國企業遭受的固有偏見僅為一方面因素,缺少以公開換保護的意識和途徑,也影響了企業對權利的主張和企業在行業内的聲譽。中國原創咖啡器具品牌“泰摩Time More”就曾被德國品牌“ZASSENHAUS”光明正大地抄襲。2016年開始研發,于次年獲得外觀專利并面世的泰摩磨豆機,被來自德國的抄襲品搶占歐洲市場,百口莫辯、找不到海外發聲渠道的泰磨因此損失百萬訂單。
韓國艾多美為乳霜包裝在國内做作品著作權登記
而一些國外企業在走進中國市場的時候則顯得有備而來,他們往往會先了解中國的知識産權政策和規則,在産品上市之前将商标、技術、包裝外觀等做好完全的保護,并在面對侵權的時候積極應對,使得品牌在落地中國的時候更安全。例如韓國企業艾多美預先對自己的産品包裝做了著作權登記,在發現電商平台有包裝抄襲的産品時,能夠及時提起申訴,制止侵權,減少因此而造成的損失。
随着中國企業越來越多的走出去,關于境外知識産權保護的信息也越來越全面,我國企業通過在美國版權局備案、做好知識産權海關保護備案、申請國際商标等手段,不斷增強中國品牌的國際競争力,力破偏見,保護品牌聲譽。對知識産權保護的重視,也将進一步幫助中國企提升國際競争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