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深深,心之所向,便是遠方
馮愛霞
庭院,它像一個時間容器,裝滿了童年記憶;它像一個空間房子,盛滿了生活哲理,以時間擁抱四季深情,以空間收納身心疲憊,是生活之向往。
也許每個人心底,都有一方夢想之地,不用氣派,不用奢華,方寸之間,可以舒心;一物一什,可以惬意。遍植各色異草,種上應時花木,春有海棠,夏照榴花,秋聽栖楓,冬落寒梅,裝滿對生活的理想,承載詩意的遠方。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它像一幅畫,讓我産生無限的向往。陽光透過芭蕉葉,暗影稀疏,貓咪躍過湖石,翻過牆根,不覺日暮。待到三月,可在屋檐下聽雨,落在青磚上滴答的聲響。院外車馬喧鬧,院内清雅靜谧。
喜歡魯迅的《朝花夕拾》:采桑椹,捉蟋蟀,夏時納涼聽蟬,寒時雪中羅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方庭院,藏着童年最美的回憶。
時光仿佛回到童年,娘家的老宅展現在眼前。剛離休的父親,像失了業一樣,端詳着空蕩蕩的大院,露出了笑臉,“院子空着可惜了,種菜種樹吧,自足自給。”于是,種下了地瓜花、月季花、菊花,香椿樹、櫻桃樹、山楂、石榴,樹下耕成一小塊一小塊的菜地,随着時令的更叠,種下韭菜、香菜、白菜、蘿蔔和大蔥。牆根搭上架子,種上絲瓜、黃瓜、吊瓜,東牆邊用磚頭、木棍、油紙搭成了雞窩和兔籠。兩棵葡萄藤蔓,纏繞在高高的架子,濃密葉片形成了天然涼亭。更有趣的是,蓋得雞窩像小房子,有門有窗,有樓層,還養了幾隻兔子,一隻羊。每天晨曦,年輕人上班,爸爸就牽着山羊到郊外山上,羊兒養的膘肥體壯。每當看到爸爸去放羊,我就繞道走,因有同學說,我爸像個“農民羊倌”,為此還和同學吵的臉紅脖子粗。“我爸是軍人老幹部,才不是農民呢......”
我放學到家,看到老爸正打掃羊圈,氣便不打一處來,說出了心中的怨。父親說:“我本來就是農民的兒子,是農民種田養家畜,才有了我們一日三餐,誰瞧不起農民,就是忘本。”看着他生氣的樣子,我的話憋了回去。
羊兒成年後,老爸翻山越嶺,還到鄉下給這隻母羊找了個公羊,幾次“相親相愛”,我家的羊兒竟生了兩隻可愛的羊寶寶,等羊寶寶會吃草後,就被爸爸的老朋友要走了。羊奶自然成了我的飲料,好喝極了。
一天傍晚,月朗星稀,一隻螢火蟲飛到窗前,我驚喜地大氣不敢喘,雙手合籠。這時,從窗棂傳來了父母的對話,媽媽說:“你的辛苦,終于見成效了,你看霞兒喝着羊奶都長高了。”爸爸說“是呀,孩子不愛吃飯面黃肌瘦,醫生說喝羊奶好,這才下決心養了這隻母羊。”我怔住了,淚水打濕了眼眶,緩緩張開手掌,螢火蟲飛向了月亮的方向。
那時的家園,春看花開,夏納藤涼。秋享果菜樂,冬盼雞兔香。爸爸的藤椅、蒲扇和收音機,媽媽的眼鏡、針線盒,成了最美的回憶。當夕陽西下,金色的霞光,溫暖着院落,媽媽呼喚開飯的聲音,是最動聽的樂曲。光陰似水,随着父母的遠去,連同歡樂的庭院都消失了,但它永遠镌刻在我們的心裡。
為此,我常想擁有一個小院,在院子裡種花、草、樹。希望在節假日,住小院裡,睡到自然醒,樹蔭下,一壺,一杯,一蒲扇,一碟瓜,三兩友人,蟬鳴陣陣,微風習習,漸見晚霞滿天,流螢飛轉,炊煙袅袅。晨光看葉芽萌發,暮色點燭照紅妝,閑看花開花落,漫随雲卷雲舒。
有時也癡癡地想,在月明,山秀,風清中,如果能夠“漁樵于江渚之上”,或禅定于“空山明月”下,或“躬耕隴畝”中,也許是件灑脫超然的事,于是産生出一種,滋養心靈的縷縷神往。陶淵明愛菊,其東籬下菊亦幽幽;鄭闆橋畫竹,其門庭外竹也蕭蕭;白樂天之築室香山、杜少陵之栖隐草堂。我們是凡人,擁有以庭院,即可安放心靈。
老公猜透了我的心思,就在鄉下老家宅基地上,建起了四合院。院外,田野一碧千裡,流水潺潺,院後背靠山嶺,空氣晚來秋。每至晨時,當白鹭飛過,已入畫三分。
院外有湖,依水而建,将嶙峋山石,散落岸邊,星點錯落,以效古人之法,又暗合山水之意。遍植蒲草、荻花、隐隐綽綽,一番田園意境,油然而生。小院之中,有茅屋茶室,陶瓷茶具,汲山間清泉,備于爐中,起火,燒炭,煮茶,繼而茶香清冽,甘爽可人。茶室間置以屏風,外植以竹林,一清澈水池中,魚戲荷葉間,周邊磊以怪石,并有春之梨,可賞月白;有夏之榴,可觀脂紅;有秋之楓,可倚霜花;有冬之梅,可待落雪……滿目之間幽靜深邃。于此間,此身可安,此心亦可隐。閑暇時,偶約幾位友人,讀書、品茶、賞花、暢聊……紅塵的喧嚣與嘈雜,便過濾在這閑雅之中,變得靜心安詳。待至暢懷之處,不覺日色已暮。書房在二樓,爬牆虎爬滿軒窗,窗外竹影婆娑交錯,檐下芳草萋萋,案上擺書卷,有硯台、筆墨、宣紙,記得老公公生前,酷愛書法,常屏聲靜氣,揮毫潑墨。
暑期度假,來到庭院,擺一張木桌,幾把竹椅,呈上瓜果、點心、茶飲,用質樸的食物,慰藉平淡的心境。村子裡,雞叫、鵝鳴、狗犬聲、牛羊聲,再加上村民的吆喝聲,彙成了動聽的晨曲。入夜與天幕垂沉,看月影、星光、山形,别有一番畫圖。寒假時來,有茶當酒暖身,暑天來時,有風入戶納涼。
我想人們之所以喜歡庭院,是因為院子裡,可以種幾棵樹,辟一汪水,綴以花木、頑石、修竹、盆景,便生出一番小山水的情緻。以石代山,以泉代水,雖不出城廓,已得山水之樂。僅一方院子,就能把建築、山水、草木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在有限的空間内,創造出無限的延伸。朝有日光,夜有暮色,有山可望,有水可濯,一方天地,不似人間,勝似人間。院子把思想觀念、審美情趣、精神追求,濃縮在這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一山一水中,交融彙合,合璧生輝。
春天來時,登高可以觀山景,出院可以看農人種菜。有一空地,我也用鋤頭有模有樣地翻地,種上韭菜,從種下的那一刻,就成了我的牽挂,載着期待,仿佛聽到它們鑽出土壤的聲音。遠處有一畝稻田,可以看見農民們正在插秧,一排排秧苗随着微風起舞,繪成了一幅自然、和諧的田園油畫。
秋天來時,山路上到處是低矮的野山棗,每一棵都像挂着明豔豔的紅珠珠。吃一顆,酸甜可口,唇齒萦繞,滿口都是山野的味道。山楂更是風情萬種,探出頭來搖曳招搖。山中景物,都有情感的,再美的山色,也需要人類對大自然的珍愛和保護。
山鳥突然會從身邊飛過,留下一串叫聲劃過曠野。我們走累了,坐在山石上,躺在草地上,談天說地。仰頭看到幾顆栗子樹,挂着刺猬般的栗子果,惹人喜愛,心生欲望,想摘下幾串玩耍,無奈樹高,難以實現,正巧遇到主人,一大叔正在農忙,“大叔,我們想要付錢,摘幾個栗子。”城市生活方式的思維,總是以為用錢才可以交易。“你們盡管摘吧,不要錢。”大叔憨厚的聲音裡,透出淳樸與真誠。
大叔拿出一根長竹竿,我們以為用竹竿去打,大叔擺擺手,随即在竹竿頂端,劈開十多公分口,然後用粗糙的大手,在竹竿的裂縫處,放上一段小木棍,形成一個三角形狀,再用麻繩纏住。“你們可以夾住栗子的小枝頭,連帶栗子一起弄下來。”真是莊稼人的智慧,就地取材,方法從實踐中來。我們很方便地摘下了栗子果,回家挂在牆上,如一件帶刺的藝術品,遠觀而不可亵渎。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牍之勞形”。居于山野之間,享受靜谧的時光,摒棄鋼筋水泥的喧嚣,身無所役,心無所累,大抵為世人奢想。我們從自然而來,向城市走去,又希望返璞歸真,追尋一方心靈淨土,去打理一片菜園,澆灌幾株果蔬,以最平靜的心态,貼近自然的生息,體會生活之純美。
陳丹青曾問木心:“怎麼成為藝術家?”木心回答:“連生活都要成為藝術。”我們不可能人人成為藝術家,但我們可以有一顆藝術的心。
庭院深深,心之所向,便是遠方......
馮愛霞,筆名小雨。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浙江桐鄉市作協會員、日照市作協會員、中國西部散文學會會員、齊魯晚報青未了副刊簽約作家。作品在《人民日報》數字、《浙江工人日報》《山東工人報》《中國經濟報》《青年文學家》《西部散文選刊》《農村大衆》《魯中晨報》《黃海晨刊》等國家、省市級紙刊、網站發表,征文朗誦攝影數十次獲省市及全國獎項。征文獲莒縣慶祝建黨百年一等獎、山東金融文學慶祝建黨百年二等獎、全國郦道元山水文學大賽二等獎、第一屆青未了散文獎、香山杯美麗中國文學獎、經典杯華人文學大賽獎等。有系列作品收編多家文選、詩集及《中國當代優秀作家散文選》《膠東散文十二家》等。
壹點号天街小雨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