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筆者走進初夏時節位于安徽來安縣半塔鎮紅旗村的憫農生态農業園。園區入口,一溜排稻草藝術雕像惟妙惟肖,入園道路兩旁的葡萄架郁郁蔥蔥,不少枝頭已經挂果。不遠處,一人高的桃樹碩果累累、半米高的紅葉石楠成片排開。再往深處走,幾個育苗大棚整齊排列。遊園小道上,三三兩兩的遊客在緩緩踱步,工作人員在大棚内埋頭工作。葡萄大棚裡,筆者遇到了正在工作的貧困戶花許梅。
“在這裡幹活,每個月都有工資拿,農閑能出去打工賺錢,年底還有産業園的分紅,每年收入輕松過兩萬。” 花許梅一邊跟筆者說着,一邊仔細地給棚内的葡萄樹修剪枝葉。從去年開始,花許梅在憫農生态園務工,主要從事苗木和果樹的修剪、施肥、澆水等工作。和花許梅一樣,半塔鎮還有20多名貧困戶在憫農生态園上班。
“我們憫農生态園是來安縣最大的農家樂之一,去年全年接待遊客将近5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超過200萬元。目前,我們園區裡有220畝苗木基地和50畝水産養殖基地,另外還有蔬菜園、水果園、農莊飯店等設施。2017年,我們開始吸納附近農村的剩餘勞動力并且有意識地給建檔立卡貧困戶留出崗位。”生态園負責人幹月華告訴筆者。幹月華介紹,除了吸納貧困戶在園區内工作,農業園還積極引導貧困戶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的種植和養殖,由産業園負責聯系收購,帶動貧困戶發展産業。
為進一步做大做強村級集體經濟,助力精準扶貧,2017年,來安縣半塔鎮啟動扶貧産業園建設,依托已有的農業發展帶頭人、農業專業合作社,利用現有基礎設施,采取抵押優質資産入股的方式,完成扶貧産業園的建設、分紅、帶動發展等工作,當時已初具規模的憫農生态農業園首批被選中。該鎮邀請專業公司對園區内20畝櫻桃樹、農莊飯店、辦公場所等資産進行評估,利用評估資産作為抵押,并配套上級政策性扶持資金200萬元,由生态園所在的紅旗、半塔、龍湖、北澗4個村投資入股,充分擴建蔬菜、瓜果采摘基地,安裝電排灌溉網,整修鋼架大棚,并修建溝渠、道路及保溫設施,建設面積300畝的扶貧産業園,全面發展現代農業和鄉村旅遊。在扶貧産業園建設中,半塔鎮大力協調市場監管、鎮工業辦公室等部門在園區的證照辦理等方面開通了綠色通道;并積極幫助園區申報省五星級農家樂,幫助園區制定了較為明晰的未來發展規劃和更加科學的園區管理辦法。“為了讓扶貧産業園更好地發揮作用,我們還深入摸排了産業園附近的貧困戶,并動員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去産業園上班,目前,有20多戶貧困戶在憫農農業生态園實現了就業。”半塔鎮副鎮長周華兵說。作為扶貧産業園,憫農農業生态園采取“分紅 保底”方式,實現村集體與貧困戶分紅收益。2017年,該園實現收益分紅16萬元。
“除了憫農生态園,我們還建設了黃郢橋乒乓球葡萄專業合作社和趙八港農産品專業合作社,目前全鎮共有3個扶貧産業園。”半塔鎮黨委書記王海甲介紹,3個扶貧産業園對入股的7個村的集體經濟增收和貧困戶家庭産業發展都起到了積極作用。2017年,該鎮實現村集體經濟增收9.1萬元,貧困戶增收16.9萬元,1394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扶貧産業園的帶動下實現了就業或發展了産業。目前,得益于各類扶貧政策的實施,半塔鎮3個貧困村全部實現脫貧摘帽,2017年實現脫貧383戶合計913人。
半塔鎮扶貧産業園的成功隻是一個縮影。據統計,2017年,來安縣20個扶貧産業園共吸納415名貧困人口就業,同時帶動了850戶貧困戶發展特色種養業。今年,該縣繼續利用近2000萬元的“一鎮一園”産業扶貧資金和省财政撥付的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縣資金,按照“渠道不變、管理不亂、各負其責、各記其功”的原則投向經鄉鎮推薦,縣扶貧辦、農委、财政局論證篩選的18個項目,42個試點村,有計劃、有重點、有針對性地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中,來安縣優先流轉貧困戶土地、優先安排貧困戶就業、優先帶動貧困戶發展産業,并按照鄉鎮收益100%、村收益至少50%的比例支持貧困戶脫貧,實現壯大村集體經濟和産業扶貧的雙赢。 趙正平
圖為貧困戶在扶貧産業園裡修剪枝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