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武漢市實驗博雅第二小學校長

武漢市實驗博雅第二小學校長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9-30 19:20:56

【校長說】

編者按: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超級課堂》周刊推出《校長說》欄目,聚焦有影響力的知名校長,發掘有作為的新銳校長,展現武漢中小學校長的辦學智慧、辦學理念,以及在學校管理上的新思路、新探索。

校長名片:

武漢市育才第二小學校長 李文華。湖北省骨幹教師、湖北省優秀品德教師、武漢市學科帶頭人、武漢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從教33年,做學校管理27年。帶領全體育才二小人紮紮實實共同踐行“同成教育”這一特色育人模式,學校、學生、教師在國際、國内獲得多個高層次獎項。發展到今天,學校以“一校三區”的辦學格局、高品質辦學效果赢得廣泛的社會聲譽。

武漢市實驗博雅第二小學校長(武漢市育才第二小學校長李文華)1

武漢市育才第二小學校長李文華與學生們親切交流。

教育是什麼?從事教育管理的時間越長,越強烈地感覺到:無論時代怎樣變遷,無論理念怎樣創新,教育最為重要的就是尊重規律。尊重兒童成長的規律,尊重教育發展的規律,把每一項教育常規做好。

如何呵護天性

讓學生“玩出名堂”?

2020年7月,因疫情而順延了一個月的高考交出了五個“零”的高分答卷。一群剛下考場的孩子相約回到育才二小看望童年的恩師。這其中,就有當年的武漢市高考文科第一名、我校2014屆畢業生夏啟洋。他就是大家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而這樣的孩子絕不是僅會讀書的孩子,他們是會學更會玩的孩子。

我始終認為,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會玩的孩子才會學。教育,就是要尊重規律,引導他們将天性和潛能發展為适應未來社會發展的能力。

基于此,我們一直在探索和構建——讓孩子們“玩出名堂”的課程和學習空間。在現代化的“創意坊”,孩子們在人工智能、機器人魔盒、微電影制作等有趣的課程中感受創造未來的愉悅;互動式“非遺公園”“楚劇舞台”,以及版畫、剪紙、舞獅舞龍讓孩子們感受傳統文化的熏陶;“HAPPY吧,酷樂堡”是健身訓練活動區域,成為孩子們最喜歡去的場所之一,名字也是孩子們自己取的!

此外,結合語文拓展性閱讀研究,學校開設了“悅讀天地”“電子悅讀空間”。結合數學的思維創想課程,改建了“數學廣場”,這裡有孩子們喜歡的書籍,還有“數字沙發”“數學郵票”等有趣的數學元素。這些空間,拓展培養語文素養,注重數學思維能力的訓練,讓課間變得更好玩、更有趣。

現在,我們最大限度地讓每一個物理空間釋放教育能量,開設了70多類校本課程。在這裡,孩子們玩機器人、玩藝術、玩發明……讓教育回歸孩童天性,拓展多元通道,學生在探索中選擇最适合的成長路徑,“玩”出了花樣,“玩”出了名堂。

面對家長的訴求學校應有怎樣的姿态?

辦學過程中,難免遇到家校矛盾。為加強彼此間的溝通和交流,形成教育合力,多數學校成立了各級家長委員會,我校也是如此。一次,我在參加六年級家委會座談會時,家長們抛出了一個難題:教室的桌椅舊了,學校可以更換嗎?坦白講,作為校長,我有我的顧慮:六年級的孩子還有幾個月就畢業了,而且以往六年級的桌椅是最易“受傷”的。現在換,合适嗎?但是,思忖片刻後,我當場答複大家:給全體六年級學生更換新桌椅。

聽到這個消息,六年級的家長在群裡歡呼雀躍,孩子們也特别高興。令我沒有想到的是,家長們和孩子們主動發起了一份倡議,号召大家都要愛惜新桌椅,并組織每個孩子在倡議書上簽名。看到倡議書上的一個個名字,我既意外又感動。

學生桌椅老舊了,絕不是簡單的“換與不換”的問題。既要從教育管理者的角度出發,又要從教育合夥人的角度權衡,以“同理心”來看待家長們的訴求。這兩種立場不是對立的,而是能實現雙赢。

回歸成長本真,推心置腹地理解家長的心聲,不讓家校溝通變味兒,也不流于形式。在成長的“馬拉松”中,我們都是一起向孩子喊“加油”的那群人。家校響亮而優美的和聲,最終彙成孩子前進的原動力、加速度。

選擇“學區房”和遇到好教師

哪個更重要?

我一直認為:一所好的學校和一群優秀的老師不是一蹴而就的,沒有實踐的磨砺和文化的浸潤,不可能成就名校和名師。那些“三年成就名校”“五年成就名師”的口号顯然沒有尊重教育規律。

我想跟大家講講我旁聽的一次數學教研活動。

這次教研就像一節課。台上是數學老師,台下也坐滿了數學老師。台上的老師在講解一道題的思考方法,台下的老師在做筆記。我随意瞄了一眼坐在我旁邊的老師,發現她的書上已經寫滿了題解,一道題标注了至少兩種以上不同的解法。這節“教研課”很充實,前後有兩位老師主講,講解完畢後,無論老少,每一位教師還現場完成一份小試卷,40分鐘很快過去。此時,本節“教研課”的組織者——教學主任給每位教師又布置了課後作業:圍繞今天講述的方法,構思四種有意思的數學題,并且一定要原創。

這節“教研課”是一個縮影,它呈現了教師們真實的教研狀态。此外,我特别欣賞的還有教師們常常在課間開展的“小教研”,為解決當天教學的某個小問題大家自主開展的探讨,有時候甚至還争得臉紅脖子粗。年長的教師常常會向青年教師傳遞這樣一種觀念:教師要首先教學生學會思考,其次是掌握方法、觸類旁通,因為最好的“教”就是讓學生學會“學”。

回歸教育初心,教師們不去急功近利地追求結果,而是腳踏實地引導培養學生思考習慣,将最樸素的教學常規落實到課堂的每分每秒,學生樂學,這才能成就一批“好教師”,而更多的好教師自然而然會成就“好學校”。我認為,選擇再貴的學區房不如有緣遇到專業紮實又有愛心的好教師。

“四顆糖”的故事

告訴了我們什麼?

大家都知道陶行知先生“四顆糖”的故事——有個男生用泥塊砸自己班上的同學,沒有受到批評,反而先後獎勵了四顆糖,看似不講原則,看似獎罰不明,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有人說,教育應懷有善意的初心,善意的前提是教師懂得平視孩子;教育應該有真誠的先知,先知的意思是教師能夠把問題看得更全面一些,更深入一些。

在這裡分享一個師生之間“借1分”的小故事。每次測試學生很關注自己的成績,97分和98分對于學生來說沒有很大差别,但89分和90分對某些學生來說卻有着較大差異,因為媽媽常常會對孩子說“你這次要考90分以上”。這意味着能否得到來自父母的認可。一位語文老師在給學生批改小測試的時候發現,班裡的一個小女孩的成績是89分,老師非常了解這個孩子,這是一個在班級裡成績居于中等的孩子。當然,教師也知道此時給予孩子鼓勵與肯定比分數本身更重要。所以,這位老師做出了一個暖心的小舉動,在試卷上給了孩子90分,然後将孩子拉到一邊悄悄地告訴孩子:“借1分,下次還。”最終,孩子因為老師善意的舉動,也因此增加了不少的學習動力!這位老師“借1分”給孩子的不僅僅是分數,更是自信心,是鼓勵孩子前進的動力,“下次還”不僅僅是叮囑,更是一種鞭策和期盼。

“四顆糖”和“借1分”都是教師用一顆善意的心鼓勵孩子成長,真教育就是師生之間的心心相印,當教師用心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最大限度地理解不同孩子的個性需求時,可以讓愛、平等、尊重等美好的教育慢慢綻放,也可以讓深厚而沉實的教育行動能夠有枝可栖。

孩子進入一年級

家長需要了解什麼?

開學後不久,我邀請一年級家長代表們和我一起共進午餐。當家長們了解到3000多師生要在同一時間内就餐時,很是驚訝。他們不約而同地拿出手機記錄起孩子們當天的餐食:食堂師傅推着餐車、列着長隊走進各個教室送餐的情景。

和家長們一起邊吃邊聊,我們不僅談到了午餐,更談到了學習。

學校每天葷素搭配三道菜,還會安排雜糧飯,每周通過網站公示食譜,膳食委員會對食譜進行審核并調整。食堂師傅和生活老師每天至少提前半個小時先行用餐,以保障孩子們的食品安全。孩子們每天使用的餐具,是學校專門聘請專業公司配送的消毒碗勺,安全放心。

家長還說:感覺到學校作業不多,有些擔心孩子“吃不飽”。我也借着共同午餐的機會跟家長們聊起來:低年級孩子重在習慣與興趣的培養,隻要跟着老師的步子走,保持對學習有興趣就是最好的狀态。如果孩子有更多精力可以去發掘一下其他的興趣愛好。特别不建議家長一年級就帶着孩子開始各種“培優”,孩子身心疲憊,影響學校的正常學習,如果一開始就有厭學心理,那就得不償失了!

對于一年級的寶貝們,我還聊到幾點建議:坐得住——知道自己從幼兒園變成小學生了,适應角色變化,能夠坐下來,培養專注的習慣;讀起來——語文教材加大了閱讀和古詩詞的内容,要重視孩子的讀記能力培養,所以,學校提倡每日晨讀、午讀,回到家裡能夠親子共讀;會傾聽——聽師長的要求,聽各類學習内容,聽自己需要了解的事情;做得到——能夠按照小學生的标準,對自己的言行舉止、行為規範有基本要求;另外,還特别囑咐家長們,能夠讓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家長就放手讓孩子做,培養良好的自理自立的能力在小學階段很重要。例如,有孩子總是不會清理自己的學習用品,經常丢三落四,家長就不厭其煩地幫着送來——不懂得放手的父母,孩子永遠長不大。所以,一年級開始,期待父母能夠幫助孩子“斷奶”,讓孩子擁有獨立行走的能力。

回歸兒童世界的規則,要給孩子時間“喘口氣”,讓孩子從容不迫地長大!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一定要有定力,不要總是把自己的孩子與别人家的孩子比,你要相信,你的孩子是獨一無二的,學會給孩子空間,學會慢慢等待,相信你的孩子一定會給你驚喜!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回歸孩童天性,回歸成長本真,回歸教育初心,才能做實基礎教育。道法自然,尊重規律,才能讓每個孩子汲取受益一生的力量。

(文|武漢市育才第二小學校長 李文華)

【編輯:舒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