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各國成千上萬的樂器中,現代鋼琴被衆多的音樂家們譽為“樂器之王”。鋼琴受到音樂大師們的寵愛,又有着很高的普及度,主要是因為這個内部結構極其複雜的大家夥是根據十二平均律來定音的,擁有着優良且全面的演奏性能。
鋼琴的包含了十二平均律音樂中使用的所有音級,其音級數量僅次于必須依附于建築物而構建的、有數層樓高的巨型管風琴,除此之外其它任何樂器無法與之等量齊觀。
現代鋼琴是古今中外常用的樂器中音域最寬的,音樂中為了區分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各個音。
比如1234567(CDEFGAB)中1與7的音名都是dou。
因此把樂音體系分成許多組,在上行音列中從任何一個C(也就是1)到它相鄰的下一個C1之前(高一個音高的1)之間所有的音就構成一個音組。
鋼琴能所發出88個不同高度的樂音,包括了七個完整的音組,共涉及九個音組,可以從頻率為27.5HZ的最低音大字二組A(A2),到頻率為4186 HZ的最高音小字五組c(c5)頻率,完全涵蓋了音樂演奏中所使用的整個樂音體系。
這樣寬廣的音域無疑來自于它内部精細複雜的結構,一部鋼琴由超過12000個零件組成,曆經過300多年的改進和演變,最終才成為我們看到的現代鋼琴。
現代鋼琴的組成部分與結構主要由外殼、鍵盤、弦槌、擊弦機組成的機械傳動系統、音源系統和踏闆連杆系統這三大系統組成。
鍵盤、弦槌、擊弦機組成的機械傳動系統可以通過彈奏鍵盤,擊弦機帶動弦槌運動,使之瞬間産生爆發力擊打琴弦,振動産生聲波形成悅耳的琴聲。
音源系統則是鋼琴的發音體,包括琴弦、音闆、鑄鐵闆等部分,該系統選用的材質、加工工藝決定了鋼琴的音質和音色,是鋼琴的心髒部分。踏闆連杆系統可通過制音器給鋼琴帶來更加多變的音色,豐富了演奏的效果。
那麼鋼琴是怎樣從無到有,并一步步成為樂器大家族中的“王者”呢?
1
籍籍無名——最初的誕生
鋼琴的發明者是意大利佛羅倫薩的一位樂器制作師巴爾托洛奧·克裡斯托福裡。 1709年,他以撥弦古鋼琴為原形,将用羽管制的撥子撥弦發音改為了靠弦槌擊弦發音,制作出世界上第一架“Pianoforte”,意為具有"強弱音變化的古鋼琴",表現這件樂器既能發出弱音又能發出強音的能力。
後來,也許是為了稱呼上的方便,人們将“Pianoforte”簡稱為"piano"。與撥弦古鋼琴相比,改造後的擊弦發音方式可以使琴聲更富有表現力,聲音音響層次更豐富,手指的直接觸摸鍵盤的方式使其可控制性也加強了。
複震杠杆系統
第一架鋼琴誕生之後,好評寥寥,撥弦古鋼琴仍然在當時的音樂生活中保持着相當顯赫的位置。
克裡斯托福馬上又對“Pianoforte”進行改進,他改革了舊擊弦機的結構,并在這部機械中安裝了一種與現代擊弦機的複震杠杆系統近乎完全一緻的起動杠杆,大大提高了擊弦速度,可以實現快速連續彈奏,音域也增加為4組,可以說這就是現代鋼琴的雛形。
2
他鄉遇知己——德國人的改造
克裡斯托福裡的發明始終沒有引起意大利同行及當時演奏家們的重視,直到1730年慧眼識珠的人終于出現了,他就是德國管風琴師、制作師戈特弗裡德·威廉·萊布尼茨,他借鑒克裡斯托福裡的發明,制造出德國第一架鋼琴。
西爾伯曼制造的鋼琴
同樣的,這架鋼琴一開始也受到了衆多質疑,除了它令人诟病的複雜構造系統,音樂大師巴赫就它認為"觸鍵太重,高音音色太弱”,但也提出了一些改進的建議。
西爾伯曼聞後又加以革新,1747年巴赫在波茨坦進宮晉見腓特烈大帝時彈奏了西爾伯曼的新型鋼琴,這無疑是對鋼琴的一次重要肯定。
十七世紀末的時候,歐洲進入了機械文明的黃金時期,鋼琴在技術和結構上得到了簡化,這使鋼琴得以真正普及,1768年巴赫最小的兒子J.C.巴赫就是用這種簡單的機械的鋼琴進行了鋼琴史上的第一次公開演奏。
西爾曼對鋼琴改革的主要貢獻在于對鋼琴制音器的運用。他發明了手動音拴可以使制音器離開弦,豐富了鋼琴的音響效果。
在現代鋼琴中制音器的控制改為了腳踩的踏闆,這個構造一開始由是英國人布勞馬于1783年提出的,慢慢演化為現代鋼琴中的踏闆連杆系統。
踏闆兩岸系統中最重要的是其中一左一右的兩個踏闆,右邊的叫強音踏闆,令任何弦被擊時能自由地震動加大音響;左邊的叫柔音踏闆,是一個能造出柔和的聲音的踏闆,這使得鋼琴的音色更加變化多姿。
鋼琴制音器
3
成名在望
——世界上第一次鋼琴演奏比賽
繼承西爾伯曼制作鋼琴技藝的弟子們,形成兩大不同的鋼琴制作流派,分别制造出兩種不同風格的鋼琴,即"維也納式擊弦機鋼琴"和"英國式擊弦機鋼琴",這兩種類型的鋼琴由不同的機械性能帶來不同的音響效果。
維也納式擊弦機鋼琴的鍵盤觸感較輕,能夠彈出快速的音符,音色變化細微、對比清晰,這正符合在與管弦樂隊協奏時,莫紮特譜寫的溫文爾雅又富有歌唱性的快闆。
英國式擊弦機鋼琴的觸鍵感覺較重,但音色渾厚深沉,正适合于克萊門蒂那堅實有力的音樂風格。
Edouard Hamman(1819-1888)所繪畫的“莫紮特在維也納”
1789年1月,這兩個因為鋼琴而形成的音樂風格經曆了第一次碰撞,莫紮特和克萊門蒂在維也納奧國國王的王宮裡舉行了世界上第一次鋼琴演奏比賽,成為了轟動一時的大事。鋼琴豐富細膩的表現力征服了許多聽衆,這次比賽無疑提高了鋼琴在諸樂器中的地位。
在1850年至1860年期間,鋼琴業迅速發展并趨于成熟,一台鋼琴可以通過多變的演奏手法表現出多種風格的樂曲。
4
"樂器之王"——鋼琴大師們的推動
曆經一個世紀的多次改良,擁有越來越廣闊的音域、豐富細膩的音色、有力的音響的現代鋼琴逐步取代了音量弱小、古闆、缺乏生機的撥弦古鋼琴,成為了衆多音樂大師的寵兒。
鋼琴作曲家中人才輩出,崛起了一大批出色的鋼琴大師,各擅勝場,影響深遠。貝多芬的奏鳴曲、莫紮特的協奏曲、德彪西的“鋼琴畫”、肖邦的“鋼琴詩”等無疑都是在音樂領域舉足輕重的大師級作品。
不計其數的經典鋼琴曲進一步地推動了鋼琴的普及與傳播,被一代又一代的音樂人演奏。直到19世紀鋼琴終于登上"樂器之王"的寶座。
鋼琴在它誕生之初,無人問津,被形容為鍋爐工制造出的粗陋機械,它巨大笨重,音色也不受歡迎,沒有人能把它和優美、貴重聯想到一起。
伴随人類社會精神文明的不斷發展,經過一代代鋼琴制作師的精心打磨以及音樂家們對其投入的熱情與才華,鋼琴的制作工藝不斷改善,在世界各地都響起了它的優美樂聲,是當之無愧的“樂器之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