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研究生招生考試中,經常會遇到兩個概念,第1個概念是一區和二區,第2個概念是A類考生和A類考生。報考的是一區招生單位的研究生還是二區招生單位的研究生,差别是比較大的。這種差别,主要就體現在劃線分數不一樣。有人覺得,在研究生招生考試中,分區域對考生而言不太公平,對于高校而言也不太公平。還有人說,二區的分數線比一區的分數線低,有可能會導緻地處一區的高校不一定能夠招到優質生源,從而導緻優質生源向二區流失。這種想法對嗎?現在,就讓我們來探讨一下這些問題。
在小編看來,考研設置一區和二區,從而将考生分成A類和B類,恰恰是針對我國教育發展不均衡而做出的合理制度設計。這樣的設計,當然不能說是絕對公平。實際上,絕對的教育公平是沒有的。但是,卻符合了相對公平的邏輯。
首先,考研分區,這是為了保障欠發達地區的研究生教育也能正常推進。哪些高校,地處一區呢?通常都是教育發達省份。而二區的高校,在教育質量上,和一區相比是有差距的。我國有31個省市區,21個省市區被劃為考研的一區,10個省市區被劃分為二區。其中,就有雲南、西藏、甘肅、内蒙等省份,在高等教育發展上,和中東部地區差距都比較大。因此,如果不劃分一區和二區,興許在研究生招生中,可能都難以招滿。
其次,考生分類,并不會導緻一區的優質生源流失。一般而言,本科生中的優秀大學生,都希望自己能考上好的研究生學院,因此,但凡實力在線,基本上都會報考一區的研究生。但是,部分專業積累不是那麼強的大學生,卻可以調低自己的目标,選擇二區的研究生學院。因此,考生分類,實際上是針對考生個人的學習能力強弱進行的一個分流,讓成績好的學生,能夠去競争優質高校。讓成績稍弱的考生,去競争二區的高校。因此,一區的高校,招到的優質生源的可能性,比二區的高校要高,畢竟,分數線劃得高。而作為二區的高校,雖然生源質量可能稍遜一籌,但也能促進研究生教育正常發展。
對此,你怎麼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