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環路怎麼走?”剛到北京的外地人有的會問這個問題,之所以如此問,大約是看到“二環路”“三環路”等道路的緣故吧。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還真不好回答。共有三種答案:
首先,答案是否定的,沒有一環路:北京最早出現的是三環路,以後才有二環路,并沒有所謂的一環路。可這麼回答,難免讓人一頭霧水:北京有四環、五環、六環,為什麼沒一環呢?
第二,指的是紫禁城周圍的這條路:始建于明代,長3.5公裡左右,但這條路有寬有窄,有的是胡同,道路規格不統一,怎能稱為環路呢?
第三,老北京第一條有軌電車的線路:1924年12月18日通車,從天安門前開始,繞西單、地安門、東單再回天安門,全長17公裡,基本是原皇城沿線,但東西兩線較皇城範圍更遠,20世紀50年代被拆除,但一直被稱為環形路。但這條路的問題依然是規格不統一,亦無環路氣象。
那麼,老北京的“一環路”究竟有沒有?
原來,這裡有一個很大的誤會。老北京本無環路,上世紀50年代參考蘇聯城市規劃方式,開始設計北京環路,1958年開修,但當時沒有貫通,隻有北環路、東環路、南環路,且三條路都沒修完。由于三條路距老城區比較遠,人們日常很少用到這三條路,所以在口語中将其合并稱為“三環路”,并非第三條環路的意思。這種說法流行甚廣,1970年北京交通圖上,尚未采用這一說法,但幾年後便正式承認了這一說法,因當時已有貫通計劃,1981年,三環路全程通車,如果從開工算起,它算北京市第一條環路。
而二環路晚于三環路,規劃三環路時,老北京不可能有二環路,因它是老城牆所在。但老北京沿城牆有一條鐵路線,是貨運使用,道路基礎設施比較好,老城牆被拆除後,鐵路已無實際作用,也被拆除,這就給修建環路提供了便利條件,上世紀70年代,北京修建地鐵2号線,徹底拆除殘餘的城牆與城門,這就為修建二環路創造了有利條件,故它的道路規格基本統一。
既然三環早于二環,那一環之說顯然是誤會。
以紫禁城環線當成一環顯然沒有道理,因為那裡屬皇家重地,過去根本不允許平民進入,皇家内部的人數才有多少?根本不需要用一條環線公路來保證其通行。
至于以老北京電車為環線,更不合理,因為今天這條路不少地方是禁止轉彎的,既然如此,怎能稱為是環線呢?況且公交線路多為環形,難道開通早就可以自命為一環?那麼在有軌電車前北京已有公交運行,它們經過的線路算不算一環呢?
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紀90年代北京曾有過修建内環的規劃,根據規劃,西單将建立交橋,但對長安街景觀影響較大,故未能執行。
本文摘錄于《北京的一百張面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