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千尋麻麻 東西兒童教育 2022-08-22 發表于四川
大家好,我是千媽。
前幾天,我在“老俞閑話”訪談裡看俞敏洪和漫畫家蔡志忠對話。
俞老師說:
“蔡先生一直是我敬仰的人物,他講述中國傳統文化的漫畫《孔子說》《老子說》等,我在二十多年前就讀過,幽默輕松有内涵,語言簡潔明了,傳文達意清晰,老少皆宜。
後續他出版的幾十本漫畫我也全部一一拜讀,對他的人生經曆和專注精神,尤其心服。”
訪談結束後,兩人又去了東方甄選,上萬套漫畫很快被蹲播的爸媽們一搶而空。
我猜很多家長買蔡志忠漫畫,不全為給孩子看,更多也是和俞老師一樣,圓童年時的情懷。
我自己就是,對蔡先生的漫畫特别有感情。
記得小時候,有年開學前,媽媽就送了我一套《論語》,說是裡面有許多做人求學的道理。
我印象很深,翻開第一頁就是“學而篇”。
它告訴我“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到知識後,還要記得按時複習。
它還告訴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隻學習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适從,隻空想不學習就會心中充滿疑惑而無定見。
除了“求學”,它還告訴了我許多做人做事的準則。
“三人行,必有我師”,要保持謙虛,多向他人請教學習。
“吾日三省吾身”,每天睡前問問自己今天都做了什麼,有沒有做得不好的地方。
這些飽含智慧的人生哲理,被蔡老一幅幅幽默風趣的畫展現出來,讓我的童年受益無比,也是我記憶裡最特别的“開學第一課”。
所以待自己當媽媽,我也買了套蔡先生的漫畫,作為開學禮送給女兒,希望對她有所啟發。
▲ 來張開箱照吧
千尋特别喜歡,等不及開學就看了起來,旅途動車上,她讀完了整本《世說新語》,并與我津津有味讨論半天。
今天,我就把這套《蔡志忠國學經典漫畫》也分享給你們,它特别适合孩子在開學季閱讀,用滿滿儀式感的智慧金句,開啟新學期。
正好閱讀群也有媽媽求推薦适合孩子讀的《世說新語》《史記》等大語文書籍,講真,這些書即便是改編過的青少年版,孩子理解起來也不容易。
現在好了,蔡老出的這套漫畫裡,幾乎包含所有大語文必讀書籍,它分為4大部分:
儒家四書:《論語》《大學中庸》《孟子》
諸子百家:《老子》《莊子》《孫子兵法》《韓非子》
中華風流:《唐詩》《宋詞》《世說新語》《菜根譚》《史記》
神話志異:《六朝怪談》《聊齋志異》《列子》《禅說》
如果你想趁開學,選一些孩子能讀懂的大語文書籍,用蔡老的漫畫版入門也最好不過。
從大語文角度說,這套漫畫孩子可是能從小學看到初中呢。
小學語文課本,有一半古文都在這漫畫裡,其中《論語》1篇,《世說新語》2篇……古詩詞就更是啦,唐詩宋詞兩本涵蓋了大量古詩詞。
▲ 小學語文課本
▲ 蔡志忠漫畫《唐詩》中篇目
初中語文課本,三分一的古文都包含在這套漫畫裡,主要是《世說新語》和《史記》,有14篇左右。
當然,如果你和我一樣本身就喜歡蔡老的畫,便是一套藏書全家看,值啦!
這套漫畫還有專屬贈品:解壓漫畫手賬本和蔡老親繪複刻畫及明信片。
都已被我“占為己有”
,複刻畫我給加了原木相框,随意放置書櫃一角,藝術感拉滿~
/ 01 /
蔡老其人,是位奇人
可能還有些媽媽不太了解蔡志忠先生,聊書前,我先做個簡單介紹吧~
蔡先生是中國最著名的漫畫家之一,也是一位奇人。
他1歲看聖經,3歲背誦四書五經,9歲幾乎看完了所有世界名著,15歲就成為了職業漫畫家,36歲已名聲在外,如今70多歲了,依然不停地畫。
他的作品不僅風靡中國,還享譽海外。
荷蘭克勞斯王子基金會也曾為他頒獎,表彰他“通過漫畫将中國傳統哲學與文學作出了史無前例的再創造”!
▲ 蔡志忠作品英文版,分别為
《莊子》《孫子兵法》《道德經》《論語》
用漫畫給孩子講述中國傳統文化,是蔡先生獨具匠心的創舉。
他的漫畫,被納入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推出的漫畫版中小學傳統文化課程教材,教材中一共收錄了蔡志忠漫畫中的260個故事,被公認為最适合孩子了解和學習傳統文化的經典漫畫。
我曾經看過一段對蔡老的采訪,覺得裡面有句話,最能概括他作品的精髓。
“孩子看世界充滿了為什麼,他能保留孩子看世界的眼光,又能成熟地知道保留這些問題的意義。”
比如,《菜根譚》裡有句:“愛重反為仇,薄極反成喜”。
乍一讀艱澀難懂,但配上蔡老簡練的語言和生動的畫面,這個深刻的寓意,就連9歲的千尋也一下能看明白。
再比如,《論語》中有句:“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理解起來很不容易。
但你看下面這位君臨天下的巨人一登場,頓時生動演繹出了庇護萬民的含義
~
▲ “大手”象征着保護萬民
這樣鮮活有趣的書,孩子們拿到手,就再也舍不得放下了。
而“既有成人通透,又懂孩子靈性”的蔡志忠,便也成了能将深刻國學經典變通俗的獨一人。
/ 02 /
由畫入史,意外收獲
雖然從小陪千尋讀國外繪本多,但傳統文化這塊,我一直不敢耽誤。
一方面是文化自信的原因,咱們中國孩子理應對自己的文化有所了解;
一方面是應試必需,自打部編版教材改版以來,傳統文化知識考查的比重就是逐年上升,不由得家長不關注。
▲ 小學考試裡對《左傳》《周易》《論語》裡
“改過”内容的考查
小學一年級時,我本打算讓千尋誦讀《論語》。
但讀一段時間後,發現《論語》中的章句缺乏故事性和邏輯性,對一個六七歲的孩子來說,十分枯燥。
而且,傳統文化讀物大多是古文,比白話繪本難度大多了,陪讀時,我常常既要注意速度又要講解,幾頁下來,真是累癱掉,深感費媽!
有這套《蔡志忠國學經典漫畫》,就輕松多了。
你看,這是小學語文課本裡的《王戎不取道旁李》:
老師雖然解釋過意思,但更多會讓孩子多讀成誦。
理解不深刻的情況下,孩子很容易死記硬背,到了考試或者日常要用的時候又完全想不出。
而看過生動漫畫的孩子,不再用我做“旁白”,自然就有了同感、思考,繼而産生有效聯想,活學活用。
有一日,讀《論語》至“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我下意識地解釋說,孔子講仁,愛人,因此問人,馬是财産,不問馬。
女兒就提出了異議,說這句話有諷刺孔子的意思。
馬也是有生命的,孔子隻問人不問馬,是諷刺他不愛護動物。
雖幼稚,卻包含了她的灼見。
後來讀《孟子》,她又發現,孟子事事取法周公,就懷疑周公的真實性,說周公肯定沒有孟子說得那麼好。
“媽媽,周公如果真有,他就是個人,人不可能完美無缺。”
這些質疑和思考,都是她在讀漫畫國學過程中誕生的。
由畫入史,這一點算是我們閱讀的意外收獲!
/ 03 /
人文素養,觸類旁通
這套漫畫還有個特别之處,我十分欣賞:
它每個看似簡單的小故事裡,都包含了非常多曆史和社會學知識,對孩子觸類旁通,提升人文素養大有幫助。
比如,從故事裡,孩子能了解到古代的勞動場景:
比如,“雞鳴狗盜”的小故事裡,孩子能讀到孟嘗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這戰國四大公子的人物生平:
比如,“蘭亭集序”裡,孩子讀到了東晉時期的民俗風物:
故事在漫畫家的筆下,幻化為一幅幅生動的場景圖,孩子整本讀下來,對于古人的想象就有了更為具象化的感受,同時也能觸類旁通,對曆史和社會都有更深的認知。
這才是貨真價實的大語文啊~
EASTWEST
寫到這裡,我就忍不住想到有段時間,網上關于孩子要不要學國學的争議。
其實我覺得,大多數家長包括我自己,并不是對國學有成見,而是不太接受孩子通過被動背誦來學習國學。
我在一些學堂,見過能背誦幾十萬字的孩子,直觀感受是,這些孩子在用一種極為快速而模糊的發音,被迫記住毫無意義的音節組合。
隻要一個月不複習那些音節組合,他們就會忘記。
或許有人會說,強行背誦也是一種習得式記憶。
但我想說,如果有更好的選擇,為什麼不升級?
把讀來枯燥拗口、令人頭疼費解的古文,轉化成這麼有趣、睿智、幽默的漫畫。
幫囿于晦澀的孩子,找回信心和興趣,在傳統文學、哲學中獲得力量,把生活過得有滋味、有智慧,多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