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在2006年11月份,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她面色蒼白、行動似乎不是很靈敏,隻能慢慢地一步一步走上講台。她分享着自己曾經的經曆。沒過多久,台下有許多人就開始默默流淚。
這個年輕的演講者是個艾滋病人。
她是中國第一位公開自己艾滋病身份的女孩,她出版過一本書《艾滋女生日記》這本書也是她寫下的中國第一部患者自述的“抗艾滋病書籍”。
這個女孩的一生跌宕起伏,原本連高中都沒有考上的她發憤圖強,竟然考入了“211大學”。本該享受美好的大學生活時,認識了一個來自巴哈馬的黑色人種的碩士生,在書中她勇于自曝與這位男友在一起居住8個月的故事,自此進入無盡深淵。
當生活的一切希望都已破滅的時候,她又重新振作,決定用自己僅存于世的短暫時間,為大衆做些有益的事情——抗擊艾滋病!
她叫朱力亞,一個艾滋病患者,一個已經離開我們,但值得銘記的女生。本篇文章,我們來了解一下一個美麗而又優秀的女孩,一個對愛情充滿執着而又純粹的女孩朱力亞。
1982年,朱力亞出生于陝西西安一個貧窮的家庭,她的父母有一段傳奇的婚姻經曆。朱力亞父親在家裡五個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三,俗話說:中間的孩子沒人愛。她的父親并沒有從自己的父母那裡獲得多少疼愛,因為從小不被父母喜歡,常常要留在家裡幹農活、打稻谷,到了該上學的日子也沒能上學,導緻他們一生文化水平都較低。
在這種家庭長大的他,卻機緣巧合地學會了開車,在那個年代,當個司機也算是個不錯的工作。他也因此認識了朱力亞的母親,一個高中畢業的會計,兩人的感情發展得非常迅速,可女方父母卻不同意這個窮小子娶自己的女兒,朱力亞的母親為了愛情不顧一切,直接與父母斷絕了關系,隻為了嫁給自己的心上人。
朱力亞的父親也為了老婆不再受家裡人為難,從家裡搬了出來成了家。兩人日子過得雖然苦,但是甜甜蜜蜜,朱力亞從小就是聽着父母的愛情故事長大的,這也使她從小就向往愛情。
在朱力亞兩歲那年,在“改制”的浪潮中,父母被迫下崗,家裡瞬間就失去了所有的經濟來源。在老家,朱力亞的父母并沒有分到地,沒辦法,他父親隻能自己買了一塊地,自己種自己賣。
由于家裡條件不好,朱力亞耽擱了上學時間,直到8歲那年,她才開始上小學一年級。即便如此,夫妻倆後來掙了點錢之後,将孩子送到當地最好的學校裡去,畢竟朱力亞是他們唯一的女兒,想讓女兒通過“學習”這條路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
2000年,朱力亞已經出落成了一個大女孩了,這一年18歲的她參加“中考”發揮失常,又因家境貧寒沒有辦法複讀,隻能去湖北荊州一所中專學校上學。
上過大學的人都知道,“中專”“專科”“本科”之間的差距,不言而喻。朱力亞自己也知道其中的道理,哪怕在一個學風并不好的中專學校,她也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盡其所能完成好自己的學業。
朱力亞知道這是父母的期望,也是讓這個家庭出人頭地的機會,她用兩年時間修完了所有課程和學分,最後一年,她自考進了武漢的中國地質大學英語專業,這是一所“211大學”。
她完成了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她也憧憬着大學生活,與自己憧憬的甜蜜愛情。2003年9月,朱力亞順利進入湖北武漢的中國地質大學,來到學校報到後,她本打算在這所中國頂尖大學中暢享青春,可誰也沒能想到,一個黑色人種男友的出現,讓她的後半生出現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轉折!
進入大學後不久,有一次朱力亞在食堂吃飯時,兩個看起來皮膚黝黑的外國人,坐在了她的對面,他們用英語流利地交流着。
在那個年代,擁有一口流利的英語是令人十分羨慕的事情,許多學生為了鍛煉自己的英語口語能力,常常喜歡和外國人或是外國留學生交流對話,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從小與外國筆友相識,練出一口流利英語的馬雲。
朱力亞主動與二人交流起來,并與他們互相交換了聯系方式。其中一個人的中文名叫做馬浪,就是他将會把朱力亞拖入無盡的深淵。随着兩人的交流逐漸深入,朱力亞得知馬浪來自美洲的島國——巴哈馬。
提到巴哈馬,許多讀者并不知道這個國家,筆者一開始以為“巴哈馬”是那個擁有大運河的“巴拿馬”呢,細查地圖才知道,這個國家位于美國佛羅裡達州以東,古巴以北,風景秀麗。
巴哈馬人種複雜,有白人、黑色人種、和混血人種,旅遊資源發達,人均收入較高,在加勒比海地區,巴哈馬是最富裕的國家。巴哈馬與美國緊鄰,許多巴哈馬人同時在美國擁有産業,富人較多,在二十年前,巴哈馬人均收入遠高于中國。
馬浪在認識朱力亞之後就常常與她聊天,他自稱在巴哈馬上完大學後,由于成績優異被保送到中國來讀——碩士研究生。
那時涉世未深,單純執着的朱力亞對此人毫無懷疑,事實上,巴哈馬品學兼優的學生想去的自然是隻有“一牆之隔”的美國。别說在二十年前,就是現在,中國的頂尖大學往往也隻會通過将入學門檻一降再降的方式,來吸引那些不發達地區的學生,學習成績并不是那麼優異的學生來華。
可不用管馬浪真實身份如何,有一點是全世界人民幾乎都認同的,那就是這些外國男人們的“熱情”與“外向”,他們的語言天賦和與生俱來的“甜言蜜語”。
在認識馬浪之後,朱力亞發現他是那麼地有“魅力”,在朱力亞的眼中,馬浪是一個這樣的人:
他幽默自信、風趣大度,常常告訴朱力亞自己家中産業雄厚,自己是富商之子。
馬浪能言善道,常常會誇贊朱力亞的外貌和身材,将朱力亞捧到了“女神”的位置上。不僅如此,馬浪還常常帶點小禮物給朱力亞,給她驚喜,這樣下來時間一長,朱力亞逐漸被馬浪吸引了。
她認為,自己各方面條件并不算好,如果能和馬浪在一起,那是多麼令人開心的事情。或許是朱力亞的名字與“朱麗葉”有幾分相似的緣故,又或許是因為大部分女性都更加富有感性的一面,又或許朱力亞受自己父親“戀愛觀”的影響,對愛情忠誠而執着,總之,随着兩人的不斷接觸交流,他們陷入了熱戀。
2004年5月的一個傍晚,馬浪在炎熱的武漢挑選了一家不錯的餐廳,邀請朱力亞共進晚餐,在吃飯時,他深情地向朱力亞表白,并向她承諾:今後永遠隻會愛她一人。朱力亞聽後大為感動,當場流下了淚水随即答應了馬浪的求愛。
圖片僅供參考
要說朱力亞作為一個女生,在學校裡也不是沒有追求者,可她嫌那些男生太過“木讷死闆”,沒有馬浪那麼浪漫有情調。年輕的她并不知道,命運所有的饋贈早已在暗中标好了價格,感情也是如此!
兩人正式确認戀愛關系之後就決定搬出去住。他們開始在學校附近找出租房,兩個月後,當他們選好了房子,就迅速地搬出了學校宿舍,成為了一對在校外居住的情侶。
在那個時候,社會風氣還不像現在這樣開放,朱力亞作為一個女生既然願意和馬浪一起居住,自然也就代表着,她願意和馬浪發生些什麼。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女生和男人居住在一室,多半是要嫁給那個人的,可朱力亞此時還不知道,她最欣賞的男友,或許有什麼重大的事情在隐瞞着她。
兩人在一起居住之後,朱力亞不是沒有經受過一些流言蜚語,可她毫不在意,常常在學校中與馬浪走在一起,非常親昵。可随後發生的一件事,讓朱力亞十分失望。
有一次,馬浪外出與同學聚會玩耍,朱力亞獨自在家裡收拾衛生,就在整理東西時,她發現了馬浪的護照,随手翻開一看,看到了令她做夢都想不到的一幕:
馬浪哪裡是巴哈馬人,他的國家信息上赫然寫着贊比亞共和國。
贊比亞是全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貧窮和疾病、動蕩與戰争常常困擾着這個國家的人民,對于非洲的上層社會來說,富人們往往會常住在歐美發達國家,将無盡的痛苦留給底層人民,馬浪也是其中一個。
朱力亞發現了馬浪的真實身份後,恍然大悟,她總算知道為什麼馬浪對于故鄉知之甚少,幾乎不談。為什麼巴哈馬人會到中國來留學,而不去近在咫尺富裕的美國佛羅裡達州。
可這時的朱力亞早已沒有了回頭路,畢竟,大家都知道她的男友是“巴哈馬留學生”馬浪,是個外國黑色人種,如果她與馬浪分開,那許多同學曾經的善意勸告,就會變成一把把鋼刀,戳向這個農村女生的心窩子,這是她無論如何也受不了的事情。
朱力亞決定不揭發馬浪的真實身份,繼續與這個男人繼續生活下去。可随之而來的一件事,徹底摧毀了朱力亞的一生。
二人在一起生活一段時間後,朱力亞驚奇地發現身體強壯的馬浪,竟然常常生病,感冒發燒都不算什麼,可馬浪常常會突然嘔吐惡心,甚至渾身上下起皮疹。為此,朱力亞常常勸馬浪去醫院看看,可馬浪卻告訴朱力亞這是他的遺傳病,沒什麼大礙。
朱力亞有點半信半疑,但她沒有懷疑馬浪,甚至向學校請假,在和馬浪租下的那個小房子裡,專心照顧自己的男友——未來的丈夫。
可令朱力亞始料未及的是,哪怕自己悉心照料馬浪,可馬浪的身體還是每況愈下,甚至連朱力亞這個非醫學專業的外行人都能看出來,馬浪生病很嚴重,需要立即就醫。可馬浪就是不願意去醫院看,事實上,這時的馬浪心裡已經有了隐隐約約的感覺——大事不妙。
2005年3月,就在馬浪與朱力亞一起居住8個多月時,他趁朱力亞不在的時候,獨自一人悄悄地到醫院挂号就診,等到三天後就診結果出來之後,診斷書上的漢字驗證了馬浪的猜想,他确診了HIV病毒,俗稱艾滋病。
大家都知道,艾滋病潛伏期一般從幾個月到幾十年都有,但不論潛伏期多長,隻要患病就幾乎意味着死亡。
就筆者查詢到的資料來看,2012年時,贊比亞艾滋病患病率高達百分之十四,換句話說,每一百個人當中就有十四個人是艾滋病患者,這個數據還不包括艾滋病攜帶者,和并不願意暴露自己是艾滋病患者的人。(數據來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2012-06-06 駐贊比亞經商處)而在非洲,“性傳播”往往是艾滋病傳播的最主要途徑。
馬浪在得知自己被确診了艾滋病之後,心知如果被朱力亞發現,自己肯定會被找麻煩,于是他趁朱力亞不在的時候買了機票,在第二天就逃回了非洲,從此杳無音訊。
就在那一天,朱力亞回家之後見男友不在,等到了一夜過去還不回來。她給馬浪打電話才發現,自己的電話号碼早被馬浪拉黑了,自己沒有任何可以聯系到馬浪的方式。她隻能去找馬浪的那些朋友們,而馬浪的朋友們也斬釘截鐵地告訴朱力亞,自己壓根不了解馬浪的行蹤,問他們也是白問。
外國男友不告而别離奇失蹤後,朱力亞隻能在傷心中度過,她沒想到馬浪走得那麼決絕,甚至連一句話都不留給她,就将她抛棄。我們穿了幾年的舊衣服丢掉時,也會有些不舍,何況是一個大活人呢?可馬浪就是如此。
更令朱力亞崩潰的事情還在後面。
沒過幾天,馬浪原來的導師給朱力亞打來了電話,他是個十分負責任的老師,他告訴朱力亞,馬浪因為确診艾滋病已經回國了。導師已從其他人那裡得知朱力亞是馬浪的女朋友,因此建議,朱力亞也去醫院檢查一下最好。
在電話中聽到“艾滋病”三個字時,朱力亞立刻頭腦發懵,仿佛被千鈞重錘砸在了腦袋上一樣,她立刻否定了導師說自己是馬浪的女朋友,并将電話“哐”地一下挂斷。朱力亞不願意面對現實,她更不願意去醫院檢查,好像她不去,就不可能患上艾滋病一樣。
由于馬浪的消失,她負擔不起房租,隻能退了房子,辦過種種手續後再住回宿舍。可就在她住回去一個月後,她發現自己也開始常常咳嗽、感冒了,知道大事不好的朱力亞去醫院檢查後,果然在診斷書上,看到了令她墜入無盡深淵的三個字“艾滋病”。
确診了艾滋病的朱力亞終日以淚洗面,她沒有想到自己追求的愛情,竟然會落得這個下場。學校也因為她的艾滋病身份,給她提供了一間校外宿舍。剛開始的時候,朱力亞不出門,也不和父母老師、同學朋友聯系。
老師和同學們并未因此而嫌棄她,更沒有抛棄她,他們都主動來看望她,學校相關負責人,還專門為朱力亞一事開了會,指出要照顧好她的生活和心理狀況。
在同學、老師們的幫助下,朱力亞逐漸振作了起來,她開始更多地了解艾滋病及其相關知識,她知道許多艾滋病患者發病後,可以活五年甚至更久。在許多發達國家,艾滋病患者甚至可以通過昂貴的治療,一生都保持與常人無異的生活。
在大家的鼓勵和引導下,她決定積極接受治療,絕不自暴自棄。
當時朱力亞有一個想法,将自己的經曆寫成一本書,告誡那些涉世未深的年輕女孩們,要愛惜自己、千萬不要所托非人。當她的大腦中産生這個想法之後,她就抑制不住自己,就開始動筆,隻用了短短幾個月,她的書就被出版。
2006年1月,朱力亞親筆的《艾滋女生日記》出版,并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在當時,患上艾滋病是一件非常恥辱的事情,因為除了母嬰傳播、血液傳播之外,許多大學生患病正是因為“性傳播”。
朱力亞是第一個站出來的患病大學生,她用自己的經曆向大家說明,希望大家吸取自己的教訓,不要重走她的路,患上艾滋病之後絕不要自怨自艾,勇敢地面對,它總好過将自己獨自鎖在房間中等待腐朽。
在此之後,朱力亞名聲大噪。她作為中國第一個公開自己艾滋病患者身份的在校女大學生,常常被邀請到中國各大高校去做演講,去宣傳一些關于預防艾滋方面的知識。
當他人問到朱力亞對于那個讓她染上艾滋病,又将她抛棄的外國留學生是什麼感受時,她竟然說自己“從不後悔”,因為那是自己追求愛情的過程。
哪怕朱力亞樂觀地同病魔對抗,可奇迹畢竟隻發生在電影、電視劇裡,現實是無比殘酷的,2009年7月,朱力亞因艾滋病引發的并發症離世,年僅27歲,這個癡情的姑娘,死前曾說:我不後悔,依然愛他……
一個鮮活的生命就此永遠地告别了世界。每年到12月1日“世界艾滋病宣傳日”,朱力亞的父母、原本要好的同學老師,就會為她點燃蠟燭,寄托哀思。
就筆者看來,追求愛情肯定沒有錯,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歌頌愛情的傳統文化,牛郎織女、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無不是突破了傳統的封建認知的結果。
可追求愛情也得有一雙能夠分辨是非黑白的眼睛,像文中的馬浪一樣的外國男友,在他們的族群中比比皆是,甚至說在中國人群體之中也有許多“不靠譜的人”,歸根結底還是要提高防範,擦亮雙眼,别讓自己成了陷阱中的獵物,最後白白被騙。
筆者寫這篇文章時,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朱力亞的例子是特例嗎?顯然不是,在現實社會中,還有好多女生對着國内的相親者要着“天價”的彩禮而不嫁,但面對外國人時,卻主動送上門去……
圖文僅供參考
我們要樹立一個正确的“戀愛觀”,特别是處于熱戀中的女子,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蒙蔽,在這開放的年代,偷食禁果時一定要采取措施……
朱力亞是好樣的,她為了警示世人,勇敢地将自己暴露在大家面前,面對重大不幸,她始終以積極健康的态度來面對,隻是可惜了,這個美麗而善良的女孩……
參考文獻:
今日早報:首個公開艾滋病情的女生朱力亞對話大學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