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明 編輯|燕子 圖片|網絡
李太白詩歎:“峥嵘西嶽何壯哉”,是啊,華山是何等的壯觀!它聳向秦嶺東段,氣壓渭河平原,俯視萬裡黃河,懷抱千年潼關,其形勢之險要、氣勢之宏大,足以撼人心魄!
我向往華山久矣!這些年來,遊南覽北,走遍大半個中國,而對于華山,卻隻在夢裡想,在詩裡尋。二十多年前,一同事遊過華山,我與他攀談許久,略知華山五峰的排列格局。前幾年,我自豫至陝,三過其前,在火車上透過山豁石縫,望見過它非凡的身影。再就是,把谷歌地球放得大大的,去尋找華山的景點分布。可是,沒有登過,總是遺憾。
終于,在2013年清明小長假到來的時候,我決計約幾位朋友一起遊華山。因為向往強烈,所以不辭辛勞,一千三百裡的路程,我一人駕車當天到達。
登華山大緻有東路、西路兩個入口。我們走的是東路。在入山口面南而望,華山顯露出非凡的氣度,它像一個最漂亮、最耐看、最精緻的山石盆景,展現在天地間,令人心曠神怡。
自入口向裡,乘景區提供的浏覽車行了一段,然後就是自己攀登了。這是一條蜿蜒曲折的深谷,山高谷深,峰如刀劈,石面光硬、石縫挺直,很難找到一絲曲線。隻有在峰頭石縫、澗邊路旁,可以看到蒼松翠草。嵩山與此相似,但小巫見大巫。華山的石形峰态更典型,更奇險,更宏大。
路随谷轉,且延且升,有時台階還很陡。我們精神抖擻,一路前行。原以為數我最癡,誰知更有癡于我者。這不,長我許多的老曹小跑似地沖在前面,登上一個制高點就回望一下,朝我們大聲喊幾嗓子,羸得山谷與我們一起回應。
越到高處越難爬,山路的角度一再加大,有些地方簡單就是垂直90度。于是,不得不在台階兩邊設置鐵鍊供人牽抓。我們幾個雖然饒有年紀,還是下決心效仿前行者,把身體貼緊石面,用雙手抓緊鐵鍊,吃力地爬過這段艱難的台階。
自東路登北峰,有當年解放軍智取華山的路。《智取華山》的電影給過我們對英雄的崇拜,這次二話沒說,就向那搗毀敵巢的地方攀登。這裡有解放軍智取華山的紀念石碑,身臨其境回味當年,非山外人可得。北峰之巅,一些廟宇之類的建築依次排列在如削的巨石上,其間有古今名人氣壯山河的題刻。盡管北峰在華山諸峰中不算高,但在這裡已經可以感受華山的大千氣象,西眺終南山馀雪你會想起“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詩句,北望八百裡秦川你會想到“秦中自古帝王州”的說法。至于南望,就更驚心動魄了:挺立的山峰劍一樣直插雲霄,你都不敢想象路在哪裡,更不要說攀登了。那上面有西峰、南峰、東峰等峰頭。西峰最高,最險,年輕、有時間的人肯定會繼續攀登的,面對如此壯美的山河,焉有望峰而退之理。可惜我們急于回轉,隻能在北峰依着那塊“華山論劍”的巨石照幾張像,然後帶着遺憾下山。
這一次,華山最美處沒看到,留個想頭,下次去,一定登上最高峰!真心提醒出遊的朋友,别管到哪裡,最好一次看全、看細、看出門道,切莫走馬觀花匆匆而歸。
作者:盧明,男,1960年生人,筆名黃河入海。郓城縣委退休幹部,郓城縣作家協會主席,縣詩詞學會會長。系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菏澤市詩詞學會副會長,郓城中國水浒學會理事,菏澤學院水浒文化研究基地特約研究員,郓城縣曆史文化研究學者。在《光明日報》、《山東文學》、《時代文學》等多種報刊及網絡平台發表散文100餘篇、小說20餘篇、詩詞詩歌1000餘首,其中《菏澤賦》在《光明日報》發表。著有《正話水浒》《水浒印象》《好漢文化探究》《郓城文史考略》(三卷)文化書籍六部,主編《郓城文學作品選》《郓城文韻》《水浒别傳》《水浒酒故事》作品集四部。在菏澤電視台主講主講水浒文化十三期。
壹點号心夢文學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