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漣水有什麼好吃的特産美食

漣水有什麼好吃的特産美食

民俗 更新时间:2024-11-28 19:39:32

漣水有什麼好吃的特産美食?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不管誰家遇到什麼紅白大事(紅事指喜事,白事指喪事),或者逢年過節,或者貴客來訪,一般都要設筵席招待客人禮出于俗,俗化為禮,禮儀是來自習俗的俗話說:“百裡不同風,十裡不同俗!”家鄉待客筵席到底有哪些習俗呢?,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漣水有什麼好吃的特産美食?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漣水有什麼好吃的特産美食(漣水民俗文化之筵席篇)1

漣水有什麼好吃的特産美食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不管誰家遇到什麼紅白大事(紅事指喜事,白事指喪事),或者逢年過節,或者貴客來訪,一般都要設筵席招待客人。禮出于俗,俗化為禮,禮儀是來自習俗的。俗話說:“百裡不同風,十裡不同俗!”家鄉待客筵席到底有哪些習俗呢?

坐席

筵席用的是八仙桌,四張雙人大闆凳,或八張小凳子(少數人家用椅子),每面坐兩人,每桌圍坐八人。桌上擺着八個酒盅,八把湯勺(即調羹),八隻“醋墩”(家鄉俗語,也就是醋碟),八雙筷子。

對于每桌的八個座位,按照八仙桌所擺放的位置也有尊位、卑位之分。八仙桌面的闆縫不能對準正席方向,也就是八仙桌面的橫邊靠近堂屋裡邊,這個桌面為尊位,統稱“上席”;上席對面橫邊的位置統稱為“前口”;其餘打橫的兩邊就再次了。尊位又按照左尊右卑有上下席之分。由此可知,上席左首位置為首席,上席右首位置為第二号位。以此類推,上席右面打橫的右首位置為第八号位子,一般都是主人或受主人委托的人來坐,以便執壺斟酒,俗稱“酒司令”。

酒席的坐次是按照客人的身份、輩份、年齡及與主人的親近程度而定。身份(職位)高的、輩份長的、年紀大的,最尊貴、輩分最高、與主人關系最親者坐上席首位,其他依次而排,如不注意做錯了位置,就會被别人說三道四的,甚至引起糾紛,因此凡請客的人家是十分注意酒席坐次的。

對于首席位置,特殊酒席上,如結婚會親時陪親家(通常是新娘父親,如新娘父親不在,可以是新娘的伯伯、叔叔、哥哥、弟弟等娘家人),那麼不管你的身份(職位)多高、年紀多大,首席位置肯定是親家坐的,還有結婚時新婿第一次“回門”到嶽父家,也是坐首席,别人隻有到陪坐的位子上就坐。如果你認為自己輩長位高而坐錯位置,那就會鬧出笑話來的!

如果赴宴客人按照每桌八人安排坐定後,還有剩餘又不夠另開一席的,通常又會在前口兩邊的桌角增加獨凳位置,稱作“挎拐”。

如果筵席是單純用來招待貴客的,一般成年女性和未成年小孩子是不能入席陪客的。

如果客人較多,通常都是男女分桌而坐,而不像如今大家不問男女老少,都撿眼熟的圍坐一桌就可以了。

菜肴

記憶中,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招待客人酒席的傳統菜式是八冷八熱,其中八道熱菜用帶雙邊藍花瓷碗盛裝,故這種酒席通常稱為“八大碗”。

八道冷菜一般是四葷四素,入席前,都已經按照葷素間隔擺放在桌面中間位置。這八道冷菜一般都用小号碟子盛放,故俗稱八冷小碟子。

八道熱菜通常是七個燒菜,外加一個湯,用帶雙邊藍花瓷碗盛裝。八道熱菜按照上菜的順序有上下四碗之分:“上四碗”乃下酒菜,“下四碗”為下飯菜。

“正八碗”中每道菜的上菜順序與菜品質量通常都有一個固定的模式。“上四碗”基本有:第一道菜稱“鴨”(實際就是時蔬炖豬肉片),第二道菜為“雞”(就是家鄉的特産漣水雞糕),第三道菜乃糖醋魚圓,第四道菜是“紅魚”(紅燒鯉魚,鯉魚選擇大約二斤重左右的)。關于這道“紅魚”,也有好多規矩。擺放這道菜,要将魚頭的方向對着上席位置,如果擺放錯了,會鬧出笑話,甚至可産生糾紛的。吃這道菜前,坐上席位置的客人必須先單獨喝酒三盅,然後才能帶着所有的客人一起吃魚,後來又慢慢産生了魚尾所對位置(即前口)的客人一起喝四盅酒的說法,俗稱“頭三(盅)、尾四(盅)”,再後來又演變成為“頭三(盅)、尾四(盅)、肚五(盅)、背六(盅)”的說法。

“下四碗”其實是三個菜加一碗湯(也有說是兩菜兩湯),上菜順序分别是:“馱子”(取家鄉俚語諧音,就是肉圓子)、皮表(“表”音第一聲,就是豬皮通過油炸等一系列工序制成,口感松軟)或者黃花肉(魚皮或五花豬肉蘸上雞蛋液後經過油炸而成)、甜肉(又稱甜湯,帶皮豬肉切成一寸見方,與山藥、紅糖等煨制),以及青菜蛋湯。

由于受當時經濟條件所制約,還會根據菜品的質量标準分為“正八碗”和“散八碗”。對于“散八碗”酒席中,那“窦(豆)家幾兄弟”,諸如豆腐、千張(百葉)、“小豆餅”(綠豆制成),以及紅薯粉絲等都可以,但是豬肉、“馱子”、紅燒魚、湯等幾道菜還是不可缺少的。

不過在當時,有些主人因為經濟條件實在太差,可又怕丢面子,于是招待客人的菜品又會做一些“表面文章”,如在“雞”、“鴨”等暈菜下面用大米飯進行墊底,将豬肉片或漣水雞糕片整齊地擺放在表面(相似于粵菜中的梅菜扣肉、川菜中的鹹燒白),這樣的菜又稱“壓羹菜”或“扣菜”。

對于白事中招待來客的“八大碗”中,有些地方是沒有最後那道湯的(用其它菜來代替),其它也沒有什麼兩樣。

而如今的筵席,不但有傳統的炖菜,還有火鍋、煲、炒菜、冷盤、水果、點心等,菜品數目也增至十幾盤、幾十盤不等,桌椅、盛裝器皿等也很考究,但人們還是習慣稱作“八大碗”。

飲酒

家鄉盛産美酒,自古以來就是有名酒鄉,逢年過節以喝酒為樂。“辣酒涮牙、啤酒當茶”,同時喝酒的禮數與規矩也特多。

過去,筵席上斟酒通常用的是有嘴帶把的大肚白瓷壺(與如今宜興紫砂小茶壺差不多大,再早些時候是錫制的酒壺),喝酒用三錢的小酒盅,通常一斤白酒可斟三十二盅。

筵席開始前,主人通常簡短地說幾句請客的意圖和客氣話,然後酒司令才開始斟酒。酒司令斟酒也是有一定順序與講究的。斟酒先從首位開始,然後是第二号位;上席斟好後,要換手斟前口的酒;再換手斟酒司令對面席位上的酒;最後斟自己桌面的酒。斟酒時,為什麼每換一個桌面就要換手?原來斟酒時,酒壺嘴(或瓶口)對着客人表示一種尊敬。

筵席開始,每人先喝三盅(現在都改為四盅了),稱作“門盅酒”,這也就是常說的“入席三盅”,也稱“三巡”。喝門盅酒也有講究,“開始先分三口飲盡,接着再兩口飲盡,再一口飲盡,是為三二一。”如果哪位客人因故來晚了,入席後不但要補上三盅門盅酒,還要罰酒三盅方可罷了。

門盅酒喝完後,酒司令自己要先喝兩盅,名曰“令盅酒”,喝完後,他就有“權”了,提出本席吃酒的辦法(酒規),大家沒有意見後,開始按照商定的辦法喝酒。

敬酒開始,通常是“同桌自找,互敬互飲,敬人喝酒通常是一口一杯。歲數大點的,量小些的,也可一杯兩抿”。

敬酒通常是雙數盅。敬酒的先喝,稱“先幹為敬”,而被敬的還要回敬敬酒者相同盅數的酒。

敬酒,通常是晚輩先敬長輩酒、職位低的先敬職位高的酒、年輕的先敬年老的酒、坐次席的先敬坐上席的酒、主人先敬客人酒……敬酒時如碰杯,敬酒人的酒杯口要低于被敬者的酒杯,表示尊重。

主人如入席,為了表示自己的好客,往往在敬酒方面會發揮得淋漓盡緻,同時用敬酒的方式加強與客人的感情交流。“客人喝酒就得醉,要不主人多慚愧!”所以敬酒時,主人往往都想對方多喝點酒,以表示自己盡到了主人之誼。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興,說明客人看得起自己。如果客人不喝酒,主人就會覺得有失面子。

客人與客人之間也會互相敬酒,為了使對方多飲酒,敬酒者會找出種種必須喝酒的理由,若被敬酒者無法找出反駁的理由,就得喝酒。為了勸酒,酒席上有許多很好聽的勸酒語言,如“好事成雙”勸人喝兩盅;“事事如意”勸人喝四盅,再如“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感情厚,喝個夠;感情薄,喝不着;感情鐵,喝出血。”

一些客人因為酒量小,或不會飲酒,或飲酒太多,但是主人或客人又非得敬酒以表達敬意,這時,可請人代酒,當然代飲酒的人一般與其有特殊的關系。

喝酒(包括敬酒),都要坐在座位上喝,不能站起喝。于是産生了一些諸如“兩腿一站,喝了不算”,或者“屁股一擡,從頭再來”等喝酒規矩的俗語,那些不小心站着喝酒的人于是就趕忙辯稱:“我是站着喝,坐着咽的啊!”,或“屁股一動,表示尊重!”

酒敬完了,有的人還會再“鞏固”一下。如果“鞏固”完了,還感到意猶未盡,于是就會有人提出行酒令,家鄉俗稱“劃拳”。家鄉的酒令語與全國各地基本差不多,但是也有一個地方有區别,那就是不準行“五(魁首)”的酒令,“表示不枉自稱大”;不伸食指、中指作二指禅狀,是避免摳人眼目之嫌。但是也有行“無”(稱“寶對錘”)的酒令。

如客人較多,主人通常也會不上席,但是在喝酒期間,主人往往會上席來與各位客人“客串”一下。

喝酒結束前,酒司令還得再飲兩盅,叫“收令酒”,所有人将門前杯中酒喝完。

整個筵席期間,客人們往往在“甯可喝醉酒,也不得罪人”的思想指導下,開懷暢飲,最終多飄飄然、暈暈乎,歪歪遛遛、迷迷糊糊,方可盡興,更有一些還會來個“現場直播”。特别是“喜酒”,酒喝得更多,為此有“喜酒喜酒,歪歪遛遛”的說法。(來源:新浪博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