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男性而言,女性的私處一直都是一個謎一樣的存在,雖然很多男性都已經有過性生活,但是對于女性身體構造的了解依然不是特别的清楚,甚至有的人僅僅是隻知道名詞,卻不知道具體的含義和功能,說明國家對于性知識的普及還是不夠的,下面我們就來看下處女膜是什麼,它到底在哪兒。
Vaginal membrane(陰道膜)這種叫法就比較符合專業規則。當然,處女膜又并不屬于陰道。它位于陰道口外緣,隻是可能遮蓋了後邊的陰道口。
維基百科的準确表述是,處女膜形成了女陰的一部分,或者說是外陰。如果比拟的話,它就像嘴唇之于口腔的情況。所以實際上處女膜并未養在深閨,翻開陰唇就可以看到它。
所以,準确的稱呼應當是外陰膜。處女膜給人一種模糊的暗示。就是說,它與性交有關進而與陰道相關。它的存在仿佛天然的具有某種性交屬性。不過除了專指陰道,英語的vagina還可以泛指女陰。但是,這仍然是一個似是而非的叫法。所以,現在的解剖學應該改變這一稱呼。這個稱呼本身一直在制造某種神話。我們接受這個詞語的同時一并接受了某種觀念。
處女膜名稱的不恰當還包括膜。由于觀念的原因,即使是性教育也對女陰有所回避。處女膜真實圖像的展示則更是一個難事。但是,文字或示意圖到底是虛的東西。它們有意無意地誤導着人們,甚至是成為某種觀念的幫兇。
處女膜是幼态持續的遺留物,于身體機能就是雌性未成熟前的生理組織。關于處女膜的作用,可以防止有害微生物以及活動能力弱的精子進入。
陰道瓣、尿道瓣是處女膜的學術用語,但前者多用于其他動物,後者多用于人類。
處女膜不是長在陰道裡面,它是掩蓋在陰道外口的一層中心有孔的薄膜,其位置就在陰道口,即陰道和陰道前庭的交界處。而陰道是在大陰唇後下部的凹陷處(凹陷深度約2~3厘米)。
它是位于陰道向外開口處的一層薄黏膜,中間有孔,能允許經血從陰道流出。出生的時候,大多數女嬰的處女膜呈環形,即其組織在陰道口的各方向分布均勻。當女嬰長到3歲左右時,新月形的處女膜變得越來越常見陰道口朝向陰蒂一端處女膜組織少,而遠離陰蒂一端處女膜組織多。
膜是哪樣的一種東西?比如心包膜,沒有見這種膜的就隻能瞎想了。現代生活中,人們很容易把處女膜聯想為保鮮膜或塑料薄膜。特别是,幾乎所有的處女膜示意圖就是薄膜的直觀印象。這種示意的确是出自科學需要,但卻鞏固了一個神話。
當一個神話以科學的面目出現,它就具有更大的欺騙性。對于處女膜,處女二字暗示它的功能與處女有關。一個膜則加強了這種功能的認識。試想陰道内隔着一張薄膜,那是多麼鮮明的測試意味啊。造物用它來測試并标志童貞。但是,如果它隻是某種肉狀突起,這種驗證意味就幾乎要消失。如果比拟的話,處女膜就像口腔後部的那個小舌頭。深喉式的口交恐怕也會摩擦這個小舌頭。但是,你不會認為它也具有某種天生的驗證作用。更何況,陰道本身也并不平滑,而是一道道一棱棱的褶皺。
在很多人眼中,那個備受重視的處女膜其實對男人沒有一點好處,對女方更是隻有約束和由此來的無盡非議。處女膜成了檢驗處女的唯一标準,而它的其他作用卻一直淹沒在了人類議論處與非處浩瀚的口水當中了。其實,處女膜的作用并非隻是檢驗處女。
女性的青春期之前,由于體内卵巢中的激素較少、陰道粘膜薄、皺壁少、酸度低、抵抗力弱等生理上的原因,女性的陰道幾乎不能有效阻止各種細菌的侵犯。而這個時候,距離外陰不遠處的處女膜光榮地擔起了驅除鞑虜的使命,并在今後的阻擊戰中出色地發揮了自己的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