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口袋公園數量達到3000個 改造老舊小區數量達到1723個
2025年 沈陽刷新城市“大數據”未來可期
到2025年,1723個老舊小區将被改造,天藍水綠山青的美麗沈陽加快建設,沈陽都市圈一小時通勤圈基本形成。日前,《沈陽市關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發布并公開征求意見。2025年,沈陽将刷新城市“大數據”,未來可期。
建設口袋公園數量達到3000個
征求意見稿提出,沈陽将完善藍綠交織、親近自然的生态網絡,以口袋公園為突破,因地制宜、見縫插綠,加快建設生态廊道,打造萬裡慢道、千裡水道、百裡花廊,實現居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入園”。到2025年,建成區綠地率39%以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平方米以上,建設口袋公園數量達到3000個。同時,到2025年,綠色建築占新建建築面積比例達到100%。
讓天更藍,水更綠。到2025年,沈陽濕地保護率達到45%,優良天數穩定在320天以上,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率100%。同時,到2025年底,建成區45%區域内澇防治标準達到20年一遇,曆史嚴重内澇積水點全部消除,雨水資源利用率顯著提高。
快速軌道裡程達到257公裡
在建設綠色宜行城市交通方面,征求意見稿提出,到2025年,快速軌道裡程達到257公裡,公共交通全方式出行比例達到33%,綠色交通分擔率達到75%,路網密度達到8公裡/平方公裡,停車泊位供需比例達到1.2。
征求意見稿明确,加快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續建完成第三期、啟動第四期軌道交通建設,做好都市圈軌道交通項目中長期儲備,推進軌道交通四網融合;打通城市内部路網,開展街路更新工程,改造城市背街小巷;提質升級休閑慢道,打通渾北主城慢道斷點,新建渾南水系慢道,西延渾河慢道,建設北山慢道、北沙河慢道。緩解中心城區停車矛盾,完成86處供大于需、226處供需平衡網格綜合治理,針對49處供小于需網格,深化新建項目可行性與資金來源,建管并舉補齊缺口。強化政策體系保障,規範設置路内泊位,将路内泊位比例控制在8%以内,還路于行。
1723個老舊小區将被改造
在補齊城市公共服務短闆方面,征求意見稿提出,實施“一拆、五改、三增加”,推進老舊小區、棚戶區、城中村改造,開展完整社區建設。完善多元住房保障體系,抓好房地産“一城一策”試點,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探索建立住房租賃市場長效機制,把住房作為吸引企業和人才的重要措施,承接人才轉移、産業轉移,助力招商引資。到2025年,改造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舊小區1723個。
同時,全面聚焦15分鐘生活圈,以1000米步行範圍為基準形成街區空間,配置滿足不同類型及層次需求的日常基本保障性公共服務設施和公共空間,高度重視“一老一幼”民生工程,完善幼兒園、中小學校等基礎教育設施,提升基層文化站、圖書館、科普、養老、衛生等便民設施和文體廣場、口袋公園等活動空間,建設“城市書房”“城市書屋”。此外,還要持續開展城市體檢工作,有序推進城市更新五大行動,積極探索具有沈陽特點的國家城市更新試點模式,增加城市活力空間。
(沈陽晚報、沈報全媒體主任記者 劉宏偉 攝影記者 陳鴻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