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中,很多同性戀都不是天生的。他們中的大多數同性戀者都受到過傷害,所以才走進同性戀的圈子裡尋找自我保護,或是散散心,如果某天傷痛好了,他們或許就會離開。
其實,同性戀的後天形成和社會風氣有關。它會直接影響人們的性取向。
在社會學家看來,人與動物不同的就是其社會屬性,人類雖然有很多本能的行為,但由于後天的人的社會化,這些本能已經轉化為一種習慣,或者說是文明行為,特别是人類的道德精神,基本都是後天獲得的,而這些道德精神又直接影響着人們的所有行為,包括那些本能的行為。從這一角度審視同性戀,社會的影響或者說教育、環境等的影響是形成同性戀的主要原因。社會學家不同意精神分析理論關于人生來便具有同性戀和異性戀的兩種傾向,而認為後來的性取向主要是由于“社會化”而造成的。他們認為,人類并非生來就有同性戀或異性戀的傾向,而隻有産生性反應的能力。
就如同一個正常人的性啟蒙一樣,許多的野生動物的交歡,和對鄰裡坊間成人情事的耳聞目睹,也會讓這些青年男女們無師之通。同性戀者的興趣愛好,首先是從自己的異位生活開始的;因為在幼年穿戴異性服裝,或者被家人溺愛,裝扮成異性;這些都是造成本人在社會生活中的思想的變位和心理的變位。也有的人是受環境因素,而在自己的内心中種下過度喜愛異性的種子,當這粒種子長成大樹時,通過比較,在社會中發現自己的性取向是和大家的性取向背道而馳,并受到社會上的人們苛刻對待時,再想改變已是悔之晚矣。這個時候,社會上的人用他們的品頭論足,潛移默化地左右着這個在性角色中換位的人;時間久了,他(她)就潛移默化地把自己當成異性,有了一種角色認同感,并以異性的身份和欲望,及異性應該獲得的權力及情感而自豪。
如今,社會的寬容已經開始接納同性戀者。那些在同性身上可以尋找到人生激情和快樂感覺的人,就可以理所當然地要求和自己有着同樣愛好同樣情感同樣生活方式的人在一起,終其一生。現在,社會既然已經把同性戀的性心理培養成了“畸形”,那麼,在無法矯正或者本人不願意矯正的情況下,他們有權力為自己的快樂和生活,而選擇他們自己想要的人生伴侶。(文/子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