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天地陰陽交歡大樂賦》

《天地陰陽交歡大樂賦》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2-11 13:08:15

  事事都有例外,以娶妻納妾而言,除了生殖,當然不排除單純的性愛目的。中國古代對于納妾的寬容滿足了一些性能力超強的人們對性愛的需求。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簡,曾作千古奇文《天地陰陽交歡大樂賦》傳世。洋洋灑灑數萬言,将性愛的諸般好處言說殆盡。直到今天,依然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賦中采用當時俗語,如含奶醋氣,姐姐哥哥等字,至今尚有流傳。此賦堪稱難得的性文學佳作。 此賦開篇就說:“夫性命者,人之本;嗜欲者,人之利。本存利資,莫甚乎衣食。‘衣食’既足,莫遠乎歡娛。‘歡娛’至精,極乎夫婦之道,合乎男女之情。情所知,莫甚交接。其餘官爵功名,實人情之衰也。”這白行簡的性愛宣言——生命是人最寶貴的東西,欲望則是人生存的需求。保持生命的重要因素是衣食,衣食滿足之後,還有功名利祿等欲望和要求,但這些要求比起夫妻性生活的歡快來,就顯得微不足道了。宇宙和自然界已為萬物生息安排得完美而奇特,天地交接(指陰陽交接),日月運轉,保持均衡是生物界的巧妙結合。 之後,他便從洞房花燭夜寫起,寫到一年四季的性愛生活,寫到性愛的諸多姿勢,每一個細節,毫不隐諱,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堪稱極度色情文學了。 最讓人心驚神蕩的當屬對于“偷情”的描寫。 嗟乎!在室未婚,殊鄉異客,是事乖違,時多屈厄。宿旅館而鳏情不寐,處閨房而同心有隔。有素之花貌,每懇交歡;睹馬上之玉顔,常思匹偶。羨委情於庭弊,願擲果於春陌。念陽剛之欲斷,往往癫狂;覺精神之散飛,看看瘦瘠。是即睡食俱廢,行止無操,夢中獨見,暗處相招。信息稠于百度,顧眄希于一朝。想美質,念纖腰,有時暗合,魄散魂消。……或有因事而遇,不施床鋪;或牆畔草邊,亂花深處。隻恐人知,烏論禮度!或鋪裙而藉草,或伏地而倚柱。心膽驚飛,精神恐懼。當匆遽之一回,勝安床上百度。 這段文字可以對中國古代性愛的“惟生殖目的論”做一個有力的駁诘。倘若僅僅是為了生子,何必惦記旅店隔壁的美麗女子?又何必為之輾轉反側?何必為之癫狂?又何必于夢中請人為之說媒?甚至在夢中與美女交合,弄得自己魂飛魄散,肝腸寸斷?當真是“妻不如妾,妾不如偷”。雖然偷情是快樂的,但心中的擔憂和恐懼還是有的。有些男女随便野合,沒有床鋪,為怕别人發現,在背牆角、草坪、草木深處等地草草行事,或鋪裙子,或在身下墊些草;或彎腰從背後插入,或站立靠着柱子交合,雖然有些擔驚和不适,但這種幽會和交合,勝過床上的百次。 這篇奇文中也提到了古人的一種性愛養生法——還精補腦。即指當性高潮即将到來時,有時故意不射精,使精液回轉而不洩,再深深地吸氣,并吞咽口中津液,據說此法可以益壽養生。近世有醫家指出,所謂的還精補腦,不過是古人的一種臆測,毫無科學根據,而且,這種做法還易導緻前列腺炎,使人過早喪失性功能。可惜此說已無法告知古人。 --不可解的方法與不可解的愛情凡欲令婦人愛敬,子日取東南引桃枝,則作木人,書名,安廁上,驗。--敦煌唐人《攮女子婚人述秘法》 中國古人素以含蓄著稱,帏幄秘事于外人是萬萬不能講的。于是,關于此類問題的探讨也就顯得尤其少。所幸的是,開放的大唐帝國為我們留下了彌足珍貴的史料,足以填補我們的某種欲求。 在敦煌唐人中,由于性愛習俗的泛濫,産生了一系列奇異的男女求愛的新方法。《攮女子婚人述秘法》就是奇異的求愛法之反映。所謂“攮”,通“禳”。即祈禳,意為祈求福祥,祛除災變。“婚人”指結過婚的男人。 已婚女子在得不到丈夫的愛情時,有許多方法向丈夫求愛。譬如用赤着的腳放在丈夫肚臍處抓癢;譬如把丈夫的大拇指甲燒作灰,用來飲酒,表示對丈夫極為尊敬,以赢得丈夫的憐愛;譬如取自己下眼睫毛14根燒作灰,用來飲酒,用這種輕微的苦肉計赢得丈夫的憐愛;譬如将自家門戶下方五寸範圍的泥土取出得到魔力,表示對自己丈夫極度的愛,以赢得丈夫的畏敬與愛情。 男子求愛方法并沒有比女子高明多少,然而,其使用率卻遠遠超出女子。 桃枝求愛“凡欲令婦人愛敬,子日取東南引桃枝,則作木人,書名,安廁上,驗。”男人得不到妻子的愛,便以為是有鬼将自己妻子的魂勾跑了。于是在某月第一天取東南桃枝做一個木人,上面寫上所愛女子的名字,将它安放在廁所上,就可得到這個女人的愛情了。 關于桃枝的神奇色彩,文獻屢有記載。《事物紀原》卷八引《玉燭寶典》雲:“元曰施桃版着戶上,謂之仙木,兇郁壘山桃,百鬼畏之故也。”《山海經》曰:“東海度朔山有大桃樹,蟠屈三千裡,其卑枝門東北曰鬼門,萬鬼出入也,有二神,一曰神荼,一曰郁壘,主閱領衆鬼之害人者,于是黃帝法而象上,驅除畢,因立桃版于門戶,畫郁壘以禦兇鬼,此則桃版制也。蓋其起自黃帝,故今世畫神像于版上,猶于其下書右郁壘,左神荼,元日以置門戶間也。” 庚子書女名“凡欲令女愛,以庚子日,書女姓名,方圓,無主,即得。”這是未婚少男求其所愛的姑娘之法。意為,凡欲取少女之愛者,在“庚子日”(吉日)寫上這女孩子的姓名,貼在其處,如果女方無主,便可得到她了。現代人看來雖覺可笑,但敦煌唐人卻是虔誠信之。為什麼一定“庚子日”才能書貼呢?因為庚子是吉日,據佰三二四七《大唐同光四年(926)具丙一卷》所記:“(正月)十二日庚子土執,修寨穴吉。”“(四月)十五日庚子土危,鎮吉。”“(六月)十六日庚子土執,裁友吉。”所以必需在庚子吉日書名才有效。 喝發灰酒這一方法與女子喝丈夫的指甲灰酒有一拼。“凡男子欲令婦愛,取女頭發,燒成灰,以酒和成服之,驗。”這是一種感化之法,認為一個男子對一個女子愛得要命,為了要得到她的愛情,想方設法弄到她的數根頭發,将它燒成灰,和酒飲下肚,便能使女子感動得愛他了。 上述種種方法,是敦煌唐人認定的求愛藥方。 但奇異的是,吃藥在男方(或女方),卻治好了對方之病,召回了對方之魂,這就是敦煌民間求愛法的神秘有趣之處。總之,在敦煌唐人看來,愛情是神秘不可解的,吃這種不可解之藥,便能得到這種不可解的愛情。 這其實是巫術在情愛中的應用。 利用巫術來求愛,主要遵循如下兩種原則。 其一為感應律。凡曾經接觸過的兩種東西,以後即使是分開了,也能互相感應,這種叫做“接觸巫術”,比如一個人的衣物或東西,因為曾經接觸過這個人的身體,施巫術于此物,這些衣物或東西就能與人體互相感應,其人必然受其影響。敦煌唐人認為女子将赤足觸夫臍處,必得愛敬,就是典型的接觸巫術。還有寫着妻子姓名吉日,必得女愛,也是這種巫術戀愛之反映。 第二種原則為相征律。這種也叫“模仿巫術”。一般來說分為兩種形态,一種是同類相生死,如仿照某人形狀做木偶,此木偶便與某人同類,置木偶于死地,也象征着某人已亡。另一種是同類相療法,這是最早的巫術醫學産生的原則,即吃動物的某一部分器官,就能補救人的某一部分器官。 上面所述,敦煌唐人認為凡欲取得婦人愛敬,“子日取東南引桃枝,則作木人,書名,安廁上,驗”。就是模仿巫術戀愛。其特征是以“木人”象征所愛對象。 在宋代仍有模仿巫術,是用寺廟中的土偶來治療男子的遺精、性衰竭、陽萎等病。據宋朝洪邁《夷堅志》甲志卷十七說,宋代有一姓黃的行者,看見寺廟中有尊泥菩薩乳房垂于被外,便用手去撫愛,以後每到廟裡來燒香,便來摸乳房,後來他便有幻覺,感到泥菩薩眼睛動起來,和他一起到屏内去做愛,自是日以為常,經月以後他便病了。廟裡的老和尚暗地裡偷看,跟着那泥胎演化的婦人上山,後來有一天,等到那婦人又來時,便用手杖打她,她铿然撲地,泥菩薩成了碎土塊,奇怪的是在土中得到一個泥兒胎,好像懷孕數月的娃娃。老和尚令黃某人把泥胎帶回家,弄成屑末,和藥以食,終于治好了性虛。這就是模仿巫術治病虛構的故事,用來迷惑更多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