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大學生們的性秘密

大學生們的性秘密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19 15:42:21

  一項關于大學生生殖健康知識的抽樣調查顯示,大學生的性觀念開放程度與性知識不成正比,大學生中性關切與性焦慮的程度越來越高。但在大學校園裡,大學生公開場合談性,欲說還羞;而私底下,在寝室卧談會或網絡上卻聊得很歡。

  性教育如何展開才能讓青年人接受,成了專家們心頭的最大難題。因為實踐證明,說教是無法取得好效果的。

  相戀卻因性而鬧别扭

  周末的晚上,曉川向相戀已久的女友玲玲提出了性要求。玲玲考慮了許久,婉言拒絕了男友的要求。但是,兩個相愛的戀人卻因為這件事情而鬧起了别扭。難道因為性的緣故,兩人的愛情就停滞不前了嗎?年輕多情的玲玲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這是一場情景表演。台上的一對戀人僵持在那裡,台下的大學生觀衆也陷入了沉思。

  “玲玲拒絕曉川的要求是對的。如果男友以拒絕就是不信任他的愛情為理由要求發生性關系,那麼,尊重玲玲自己的意願也是愛情的一部分。因為我們現在還年輕,很多責任還不能保證承擔得了,性并不代表愛情的最高境界。”一位束馬尾巴的高個女生第一個站出來表示對玲玲的支持。

  “我覺得隻要有責任心,采取必要的措施,男女戀人之間有一定的性行為也是可以理解的。”一位男生大膽亮出不同的觀點。

  在杭州師範學院下沙分院的一間教室裡,記者參加了一場名為“同伴教育”讨論會,同學們通過情景表演的方式,展示遇到感情困惑時的處理方法,及怎樣拒絕戀人的性要求。

  讨論會主持人對記者說:“對于學生來說,性是非常隐私的問題,同伴教育不可能阻止性沖動,但是我們可以告訴同學們:愛和性不僅是一種心理和生理上的體驗和感受,它背後還有一個嚴肅的責任問題。”

  培訓課上吹安全套

  這種先對個體進行培訓,通過他們與自己年齡相仿,知識背景和興趣愛好相近的人分享信息、觀念或者行為技能,以實現性教育目标的方式,就是“同伴性教育”。

  “同伴教育”(Peer Education)流行于英美等國,“同伴教育”廣泛應用于生殖健康、艾滋病教育和吸毒、自殺、酗酒、性别歧視和婦女問題等社會領域。對青少年生殖健康、艾滋病宣傳教育上效果很好。

  “同伴教育”的方式多種多樣。比如給大學生一個安全套,比一比誰能把它吹得最大;用香蕉做道具,形象地展示安全套的使用方法等。

  公開談性不容易

  陸建良,杭州師範學院下沙分院政治經濟學大三學生,個子不高,文靜清秀,戴一副細邊的眼鏡。剛見面時,記者真有點不相信,就是這麼一個看起來有點腼腆的小夥子經常要在同學中講“什麼是性”、“應該怎樣面對男/女友提出的性要求”等問題。

  陸建良是杭師院青春健康志願者協會的二期成員,偶爾也擔任培訓工作。他和他的夥伴一直自發地在進行“同伴教育”,宣講性知識。

  剛開始進行“同伴教育”時,碰到了意料之中的阻力。陸建良說,畢竟,十幾個20出頭的姑娘、小夥子公開談“性”,多少有些困難。

  他回憶,在最初的一次培訓中,一位女生“憤然離席”,她說,受不了聽到那麼多的性用語。大多數協會的骨幹都遇到過同學的不理解,甚至一些風言風語,“他們可能不會當着我們的面說什麼,但是我們能從他們‘詭異’的笑容裡讀出一些不友好的東西”。

  同伴教育讓人暢所欲言

  “我們從前的性教育簡直是一片空白,高中時的生理課,老師隻讓我們自己看書,大學裡沒有性教育課程,所以對性話題幾乎都有一種‘天生’的回避傾向。”

  22歲的文靜女生嶽曉曲感受頗深地說,“自從學校開展同伴教育後,宿舍卧談會的秘密不再是秘密了,公開健康地談論性的話題,獲得科學的生理知識,而不是自己從網上或是小說裡獲取模糊的,甚至是錯誤的性知識。”

  “年輕人哪個沒有過性沖動?但如果由老師站在那裡講這種課程,我們會很不好意思去聽,有疑問也不敢講。同伴教育好就好在它是同學之間的交流,我們可以暢所欲言。”一男生這樣說。

  在尊重、平等中喚起共鳴

  一般來說,具有相同背景共同經曆、由于某些原因使具有共同語言的人在一起,由其中一人或數人(經過培訓)向同伴講述自己的經曆和體會,喚起共鳴,往往能達到一定效果。這就是“同伴教育”的優勢。

  如果做一個簡單的劃分,中國的性教育和預防艾滋病教育大緻經曆了禁忌、恐慌和理性三個階段。

  在禁忌階段,性教育和防艾教育幾乎是一片空白,即使有那麼可憐的一星半點的知識,人們也都心照不宣地諱莫如深。在恐慌階段,鑒于性病、艾滋病在局部地區和高危人群中持續高發,有人内心充滿了極度的驚懼,有人對患者投以鄙薄、歧視和敵意的目光。

  事實證明,禁忌和恐慌不利于社會對性病、艾滋病的預防與控制。從前幾年開始,一些地方在公共場所公開發放安全套,現在在北京、上海、浙江、山東、雲南等地都在開展同伴教育活動,這标志着中國的性教育和防艾教育進入了理性階段。

  性教育和防艾教育,不應該是成年人單方面給未成年人“灌輸”什麼東西,而是要通過交流、讨論、遊戲等豐富多樣的形式,讓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所有人,在彼此尊重、平等參與的過程中交換信息,喚起共鳴,改變态度,尋找解決的辦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