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爸爸媽媽與寶寶共讀要領

爸爸媽媽與寶寶共讀要領

情感 更新时间:2025-11-05 09:38:05

  和寶寶一起讀書,要适合寶寶的認知特點和接受能力,爸爸媽媽需要掌握一下要領,這樣就能輕松應對了。

  要領一:選得适合

  不同年齡階段的寶寶需要不同種類的讀物。1歲以内的寶寶視力發展還不成熟,要選擇色彩豐富的大圖片;1~2歲的寶寶認為所有的事物都像他一樣能動、會說話,非常想知道它們之間都發生了什麼故事,因此情節豐富的童話如《白雪公主》、《醜小鴨》等等對寶寶很有吸引力;2~3歲的寶寶可以讀一些知識性較強的書,掌握一些諸如分類、顔色、形狀、大小、遠近等概念。有時候,寶寶的生活中無法直接接觸到這些概念,書中具體的圖像能使他快速地理解事物之間的抽象關系,從而跨入一個更寬廣的知識領域。

  要領二:讀得生動

  在給寶寶讀書、講故事的時候,語言要清晰緩慢,音量一般隻要使寶寶能聽清楚就可以了。但是如果父母讀書的聲音平淡如水,語調始終如一,寶寶聽一會兒就會失去興趣,心不在焉地亂摸亂動了。隻有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适當地變化聲音和語調,才能吸引寶寶的注意,讓他的思維跟着故事發展轉動。

  有些父母抱怨自己不會像老師一樣講得生動活潑,其實,在給寶寶讀書的時候,把生活中的高興、驚訝、傷心、生氣等情緒用較為誇張的語氣和神情表現出來,就足以使寶寶屏息凝神地進入故事情節了。例如,講白雪公主吃了毒蘋果的時候,可以将語氣轉急,表達出傷心的感情,寶寶受到這種情緒的感染,也會感到難過和不平,急切地想知道下文。

  要領三:演得形象

  寶寶頭腦中的圖式多為形象性的,為此,要提高親子共讀的質量,必須把“講”延伸到動作表演當中。例如,講小貓釣魚的故事時,寶寶不知道“撲”蝴蝶是什麼樣子,父母就可以表演一個“撲”的動作。寶寶看了,就很容易理解和記憶這個情節了。

  在講寶寶已經熟悉的故事時,可以讓寶寶表演故事中人物的動作。起初,寶寶可能會手足無措,笑料百出,但還是會樂此不疲的。慢慢地,經過父母的鼓勵和指導,寶寶能夠通過表演深刻體會故事人物的情感,提高情緒智力。

  要領四:問得關鍵

  選擇适當的時機向寶寶提問非常關鍵。發現寶寶聽故事心不在焉時,給他提一個問題,就能夠提醒寶寶集中注意力;即将講到重要部分時,提一個問題,可以增加故事的懸疑性;當需要寶寶記住某一個知識點時,提出的問題會輔助寶寶主動地加強記憶。

  故事結束後提出的問題,可以幫助寶寶理解和感受故事。例如,講完《小紅帽》的故事後,可以問“大灰狼為什麼要變成外婆的樣子?”“小紅帽是怎麼發現外婆是大灰狼變成的?”需要注意的是提問的技藝性,寶寶隻能理解一些表面的意義,提問的順序要由淺入深,符合寶寶的理解力。父母最好把提問當作一種輔助學習的方式,而不是考察寶寶學得如何的考試,當寶寶回答不出時,要以鼓勵的态度提出輔助性的問題進行引導,從而拓展寶寶的思路。

  要領五:想得發散

  寶寶的想像力極其豐富,他可以把一根草當成打仗時的槍、打針的針管、主的頭飾、寫字用的筆等等。寶寶常常不按照書上的說法理解故事,一個個稀奇古怪的問題,都能從他的口中冒出來。了解這一點對父母而言很重要!父母不要因為這些想法與書上的内容不一緻,就強迫寶寶把思路統一在書本的标準上,這樣做的結果是扼殺寶寶的想像力,打消寶寶主動思考問題的積極性。

  故事書不過是父母給寶寶講故事的一個“腳本”,故事的情節可以按照書上寫的發展,也完全可以不這樣進行。如果寶寶能夠另辟蹊徑,編導自己的小故事,表明寶寶在自覺地展開想像,發散思維來思考問題,父母應為寶寶動腦筋的精神感到高興,盡量鼓勵寶寶這樣做。

  愛心提醒:

  和寶寶一起讀書時要确保光線充足、柔和,以保護寶寶的視力。周圍環境不能太吵,以免寶寶分心。親子共讀重在培養寶寶的閱讀習慣,因此最好規定固定的讀書時間,如果此時寶寶的精神狀态不好或者十分興奮,也不要勉強寶寶讀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