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母親單獨一人與兒子組成的家庭。在這樣的家庭中,缺少父親的形象和來自他的教育,使得單身母親對兒子進行恰當的性教育頗為困難。
而在早年生活中缺乏父親形象的兒子,如果母親沒有相應的關注,結果會使孩子在性别角色确認這一環節出現困難和混淆,表現出“男性女性化”的傾向,在性格上會表現出敏感、多疑、自卑、膽小、心胸狹窄、依賴性強等,這會給他的人格塑造及未來的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帶來不良影響。為了讓孩子的性心理得到健康發展,單身母親對男孩要在教育中注意以下幾點。
培養兒子男性角色性格
一些母親在教育兒子時,首先将他看作是自己的孩子,然後才将其當作獨立的男子漢,甚至從未将其視為獨立的男子漢。
對孩子過分支配和保護,滿足于兒子的順從、依賴、怯懦、仔細,這對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極為不利。例如,男孩子總是十分淘氣,天不怕地不怕的,但母親要求他講衛生,不要把衣服搞髒,不要亂跑,不要這樣不要那樣,結果孩子變得處處謹小慎微,縮手縮腳。
成年後,母親對兒子的這種性格當然是“恨鐵不成鋼”,殊不知這主要是母親本人教育的結果。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和模仿的榜樣,如果要培養孩子果斷、自信、大膽、心胸坦蕩等性格,就要有意識地對男孩子采取“内細外粗”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要符合男性性格特征,而不要培養出“脂粉氣”。
給孩子創造适當的交往環境
由于家庭中缺少父親,兒子自然與母親相處的時間大大增多。有的母親認為,與女孩子一起玩安全、文明、衛生,而與男孩子玩則容易出亂子。其實,這樣會使孩子在成年之後産生人際交往上的障礙,他們隻對某些人有安全感,而對另一些人表現出膽小、退縮和敏感。因此,母親應該多安排孩子與爺爺、舅舅、男性同事等交往,補償父親缺乏而造成的同性交往上的空白。
另外,在這樣的交往過程中,他們也不知不覺地模仿了其他男性的行為,這是母親那裡所得不到的。
1 2 上一頁 下一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