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大學生同居心理解析

大學生同居心理解析

情感 更新时间:2024-09-02 13:21:35

  雖然大學生同居現象早已不是什麼新鮮的話題了,但是在今天又不得不重提。因課題研究的需要,我在今年這個早到的“寒冬”裡,帶着幾個學生就此進行了專題調查采訪。在被調研的包括國家、省部重點大學在内21所大學中,獲得了一組耐人尋味的數據:一個是占學生總數39%的大學生有過性經曆,二是有 53.2%的學生在同居(已經超過大學生總數的一半),而有過同居經曆的比例已高達62.7%(其中也有同居之後分手的)。

  我想數字是枯燥的,事實也是平淡的,然而這看上去很美的大學生同居潮卻并不美。這裡,姑且不談大學生“可以結婚就可以同居”的論斷是否有失偏頗,也不談大學生同居對學風和校風以及自身帶來何種不利影響,我隻是想就當下大學生同居現象背後的心理成因做些透析。

  如今的大學生因為年輕好奇、喜歡追逐時尚,所以對同居同樣持有跟風趕潮的動機。認為别人同居很有派、很時尚,我也來一把同居。這其中從衆和趨同的心理所占的比重較大。大一的男生W,來自并不富裕的偏遠農村,但是小夥子品學兼優,人長得也帥,他看到那些成績比自己差,自身條件比自己弱的同學都找到女朋友同居,過起了俨然小夫妻的生活,心理不免有些失落感。在一次同學聚會上,同學們恰恰就拿他沒有同居女朋友來調侃他,受不了同學們奚落的他,旋即找了一個同班的女生,買簡易的家具和生活用品之後,兩人就住到了一起。類似像W同學這樣,認為同居是種時尚的學生真還不在少數。

  一是好奇跟風心理。

  在當今的高校仍然流行着“不在乎天長地久,但求曾經擁有”的觀念,不管兩人之間有愛沒愛,有情沒情,是否非要同居,大凡都有一拍即合的同居對象,同居幾天算幾天,同居一段是一段。因為帶着這種心理的男生和女生,在沒有任何思想準備和感情基礎的情況下,貿然住在一起,一般都是早聚晚散。Y是一個生性活潑開朗、追求時尚和個性的女生,在情感方面也不太收斂,且聽她如是說:“别的女生找男生同居,我也可以。至于能同居多長時間,我可不管。”帶着這樣的心理,她努力挖掘了一個外語系的男生,他倆雙方家庭條件都不錯。女生Y提出不需要男生掏一分錢,就是要同居,男生當然求之不得。在這樣沒有感情基礎和心理準備下,帶着及時行樂的心理,同居3個月後就頗感膩味,不久便勞燕分飛了。像他們這樣的情況,占大學生同居比例的1/3。

  第二是及時行樂的心理。

  一些大學生因為學習期間家庭條件的困窘,而學費過高,生活壓力過大;還有一些是臨近畢業之前為就業、生存問題而憂心忡忡。這就有了減壓的需求。但面對這些壓力,他們很難進行自我調節,于是企圖通過同居來緩解壓力,來緩沖一下情緒,這樣的情況也不在少數。某重點大學機械專業的男生H和學中文的女生J,他們都來自外省,兩人家庭條件都一般,想到平日裡自己想買什麼買不起,想穿的東西穿不起,想戴的東西戴不上,而且每個月都為生活費發愁,既然又是老鄉,在生活上都曾互相幫助着,兩人經過商量之後,索性過起了同居生活。像他們這樣走到一起并同居的大學生一般都帶有很明顯的地域因素,要麼來自相同的地方,要麼高中原本就是同學,很自然就能走到一起。這種情況在大學生同居比例中所占的比重最大。

  第三個是減緩壓力的心理。

  在高校大學生中間流行着“誰能攀高結貴去同居就是一種榮耀”,所以不論男生女生,一些人追逐的同居對象要麼是家裡條件好的,要麼是家庭政治背景比較優越的。男生Z,父親是北方某省一個縣的縣長,平日裡,身後追逐他的女生排長排,但都沒有他看得上的。在他的觀念裡,找女朋友至少要找一個門當戶對的。後來他看上了班上一個女生,當然這個女生也很有背景,其父親是某省一個地級市的市委副書記。他們兩個人同居在一起沒有什麼後顧之憂,在一起花錢如流水,同居的居所俨然比一般常人的婚房還高級。他們能走到一起是因為自身條件都不錯,各自的家庭條件也很優越,但是相處時間長了之後,會因為雙方都以自我為中心,互不相讓,經常會為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吵架,甚至打架。在一次激烈的争吵并動手之後,兩人就各奔東西了。

  第四是愛慕虛榮的心理。

  這種心理在大學生同居者中也不鮮見,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很多來自弱勢群體家庭的學生,因為自身條件的原因常常感到自卑和擡不起頭,自慚形穢。而兩個同樣背景的人走到一起,他們互相同情,互相協助,形成了臨時照顧的心理,這樣兩人之間有了幫襯和依靠。他們之間的同居生活過的雖然比較清苦,平淡而波瀾不驚,但能有滋有味。來自河北農村的T和河南農村的R,盡管他們在班上都功課不錯,可家境的貧寒,讓他倆一直都是沉默寡言,自卑感很強,他倆因同病相憐而走到了一起,在他們的同居生活中幾乎就沒發生過争吵,在同學們看來,他們的小日子雖然過得很清苦,但是他倆呆在一起的日子是快樂的。

  第五是臨時照顧的心理。

  順着大學生同居心理的透析延展開去,我們在調查中還得出一個結論:同居的大學生中文科生比理科生盛,藝術類的更盛;家教不嚴、單親家庭的孩子盛,來自城鎮的盛、來自富裕家庭的更盛;低學曆的盛、民辦高校的更盛。

  事實表明,這5方面的心理都沒有很深的根基,所以一旦涉及到畢業找飯碗的問題時,他們中大多數的同居者都會各奔東西,很少能有走到底的。大學生選擇同居在如今已無所謂對與錯、罪與罰了,但就像買股票一樣,要看準績優股,如果對方不是你在未來十年或者更長時間可以托付的對象,就不要随便下賭注投資。

  眼下,大學生同居心理已日盛一日,對于這一不可回避的問題所帶來的負面效應不可小視。這既給逃學風帶來了助纣為虐的影響,也給高校的管理帶來諸多不便,還給學生本人造成傷害。比如有的為了同居而打架鬥毆的、争風吃醋的,輕則小傷,重則誤傷緻死的事件常有發生,屢見不鮮。

  大學生同居該怎麼管理?畢竟同居與結婚是兩碼事,現在大學生結婚的是少數,而同居的卻是普遍現象。那麼,光靠堵不是辦法,要疏導。至少對同居的大學生要有一個統一的管理,至少每個學校應該有專門負責這項工作的人員,掌握同居學生的信息,了解他們的困難和心理困惑,做好跟蹤服務工作。然後因勢利導做好溝通和引導,竊以為,進行有的放矢的心理幹預,确乎重要。要讓他們知道怎樣正确對待婚戀,樹立怎樣正确的戀愛觀,即便同居,也讓他們順利度過同居的時光。12下一頁尾頁

  高校周邊的民居房如雨後春筍般越蓋越高,這無形中也助長了大學生同居的風潮,學生同居的需求,讓高校周圍的居民形成了租房的産業,這雖然不在本文的叙述之列,作為原因之一略微帶過。

  最後想說的是,我們隻有承認大學生同居現象,正視大學生同居問題,從而進行正确的疏導并加強管理,跟進教育才是明智而科學的态度。從探索他們的同居心理上去反思,而不是一味的去苛責,根據他們心理的特點,舉一反三,實施心理幹預,心理撫慰,心理輔導,确保其身心的健康,才能為學校的管理工作不因大學生同居而引發不應有的負面效應。

  首頁上一頁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