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心理虐待”又稱“心理施暴”或“情感虐待”,是那種在幼兒教育過程中有意或無意的、經常性或習慣性的發生的任何影響兒童心理健康并對其受到傷害的言行。 — 幼兒虐待在幼兒園中,對幼兒實施心理虐待的主要現象有如下幾種情況:
一、威脅恐吓。有些教師對那些調皮、不聽話或犯了錯誤的孩子,不進行正面耐心的教育,而是施行恐吓,“你再不聽話,我就把你鎖到黑屋子裡去”。“你再打人,我就把你送到公安局裡去”。“上課你再做小動作,我就把你的手捆起來”。這樣,孩子們會大氣也不敢出,生怕災難落到自己的頭上。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膽小怕事的性格,壓抑其創造性。
二、疏遠冷落。教師對那些能力太差、不聽話的幼兒或看到老師打怯的幼兒,常給出一個冷面孔,不理不睬,更不去親近他們。長此以往,這些孩子會更孤僻、更懦弱、更膽小,發展更慢。 — 幼兒虐待
三、愛算舊賬。這是許多教師的一種通病。當某個幼兒犯了錯誤後,教師在進行教育時,總是把過去的陳谷子爛芝麻一起搬出來進行數落。上次犯的錯誤已經批評過了,但教師還是念念不忘,這次乃至下次還會翻出來:“上次你打小朋友,這次你有搶玩具,你看你有什麼好!”……這些錯誤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搞得孩子總是背着極大的思想包袱,永遠擡不起頭。
四、武斷誇大。有些教師在處理幼兒的一些“狀況”時,往往運用頭腦中已有的模式去武斷的批評。因此同一事件發生在不同的幼兒身上,教師的處理方式常常是時褒時貶不盡相同,可謂“對人不對事”,有的教師在批評幼兒時,總愛帶上“從來”“每次”“總是”“沒有一點”等誇大的字眼。如“怎麼幹壞事總有你的份”“你作業完成過一次嗎?”對幼兒全盤否定。其結果隻能挫傷孩子的進取心、自尊心。使孩子自暴自棄。孩子那種悔過之意就蕩然無存了。 — 幼兒虐待
心理虐待給孩子造成的傷害與體罰一樣嚴重,甚至還大于體罰所造成的傷害。專家們認為,缺乏老師關懷愛撫和鼓勵的幼兒,比起那種遭受教師體罰的幼兒,心靈所受到的創傷更深,智力和心理發展所受到的損失更大。因此,心理虐待問題必須引起廣大幼兒教育工作者的重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