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煙危害衆人皆知,控制吸煙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和地區預防支氣管炎、肺氣腫和肺心病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提高人口壽命的重要公共衛生措施。來自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報告顯示,近年來世界範圍内青少年吸煙人數在逐漸增多,開始吸煙年齡逐年提前,長期吸煙者中約50%的死亡可歸因于煙草,由于吸煙行為的開始形成主要在青少年時期,低年齡段早期的嘗試性吸煙與成人後吸煙習慣的養成密切相關,因此控制青少年吸煙成為降低人群吸煙率的關鍵。
課題組對1453名高中生進行了随機調查,調查内容包括吸煙行為、青春期發育情況、其它可能影響青少年吸煙的社會心理因素,如家庭經濟狀況、學業成績等。研究結果提示,相對較早的青春期性發育可以促使男女青年過早地嘗試吸煙,并成為習慣吸煙者。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首先性發育較早者,體内性激素尤其是雄激素的上升較早,由于雄激素對青少年行為的直接作用往往表現在增加進攻性和冒險性,因此促使性發育較早的青少年具備了嘗試吸煙的生理基礎。第二是伴随性激素增加的同時,人體的第二性征相繼出現,生殖功能不斷完善,體型也逐漸發生改變,青少年的自我意識與人際關系也出現了微妙的變化。如早熟的男生往往迫切希望建立自我,樹立成人形象,而吸煙則恰恰被認為是獨立和成人的标志。
研究人員認為,青少年正處在生理和心理急劇變化的青春發育階段,這一階段他們的認知、情緒、行為和信念等都會出現相應的改變。近幾十年來,生存環境和條件的改善導緻兒童和青少年的生長發育呈現出不協調狀态,即身高的增長和性發育提前,而心理社會發育相對滞後。在這種認知發育落後于生理發育的情況下,青少年往往會缺乏權衡吸煙利弊的生活技能,并由此做出錯誤的選擇,或在同伴及周圍環境的影響下開始嘗試吸煙。
有關專家認為,影響青少年吸煙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該研究從一個側面為我國今後開展青少年控制吸煙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在開展控煙健康教育或相關危險因素幹預計劃時,應将性發育或性早熟年齡作為重要的參考依據,而不是僅僅是生理年齡。學校、家庭和社會尤其應關心并且正确引導性發育年齡偏離正常的青少年,加強對他們進行吸煙危害的健康教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