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了,在學校很優秀的大學生在社會上,卻不再“優秀”,兩年來,隻能一直“沉睡”在家中;金融危機了,生活富裕的白領失業了,過着囊中羞澀的日子,再也沒有勇氣重新找工作……這就是眼下就業的兩個縮影。現實讓不少面臨就業的大學生和失業的白領們産生巨大的心理壓力。日前,本報聯合成都各大心理機構對金融危機下失業人群心理作出詳盡分析,為大學畢業生,以及面臨就業心理困惑的人群開出一劑良藥。
典型故事
畢業未就業
優秀大學生在家“沉睡”兩年
2006年張志勇(化名)畢業于西昌學院數學系,當他拿到畢業證、學士學位證以及“優秀畢業生”等獲獎證明跨出學校的那一刻,他以為實現自己理想的時候到了。2006年10月,張志勇回到成都開始自己的求職生涯,但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都過去了,他在網上發出的求職信沒有任何回音,親自上門投簡曆卻又屢屢碰壁,“找個工作居然比登天還難”。漸漸地張志勇從信心滿滿變得“灰頭土臉”。2007年春節過後,他的父母本以為一向優秀自信的兒子會重整旗鼓,但沒想到的是,張志勇卻仍然是一幅事不關己的樣子,再也不出門找工作。後來,他更是不顧父母感受,幹脆到相關單位領取了失業證呆在家裡,名義上是暫時在家待業找工作,實際上張志勇完全喪失鬥志,整日在家吃了就睡,每天能睡十多個小時。張父說,本身家境并不富裕,兒子卻“心安理得”的當起了“寄生蟲”。
今年,張志勇25歲了。面對記者講述起自己的經曆,張志勇顯得很尴尬。他說,知道逃避不是辦法,父母始終不能養他一輩子。他決心克服内心恐懼,積極面對生活和尋找适合的工作。
金融危機裁員
失業白領夜夜失眠
名表、高級公文包……曾經月薪上萬的陳明(化名)是一位追求生活品質的白領,如今卻不得不勒緊褲腰帶,過着提心吊膽的日子。這一切都源于那“該死的”裁員。
陳明今年37歲,曾是成都某房産公司銷售經理。那時,在房産行業努力拼搏多年的他在公司有着一席之地,再加上前些年房産行業一直“走俏”,隻要新項目一出來就會吸引不少的購房者前來排号,甚至還有人為了争搶有利地勢找他拉關系。行業紅火,陳明的日子也過得熱火,幾年時間,他就貸款買了房子、車子,除去月供款陳明的高薪水也足以讓三口之家其樂融融。可他們的舒坦日子從去年9月份開始發生了變化。受金融危機影響,行業越來越不景氣,公司決定縮減開支,這就意味着包括他在内的公司中層都可能會被“炒鱿魚”。雖已有所察覺,但随之而來的12月份公司裁員的事實卻始終讓陳明無法接受。随之而來,家裡一下子沒了經濟支柱。沒有了經濟收入每月幾千元的房貸、車貸等開銷陳明不知道該如何應對,失業在家陳明開始夜夜失眠,心裡也憋得難受。“本來想好好休息一個月,過完年再找工作,時間一天天過去現在也還沒有着落。”年紀偏大不說,還将面臨重新競争、家裡的經濟壓力等種種問題。焦慮不僅讓陳明無法找到新工作,就連過年也弄得緊張兮兮,羞于見人。
記者調查
現象一 “裁員滾滾”
尋求心理幫助白領持續增加
職位緊缺大學生畢業找工作難,經濟危機來襲在職人員面臨裁員、降薪危機,在這嚴峻的形式下,心理出現壓力不可避免。記者從多家心理咨詢公司獲悉,自去年9月份以來,前去進行心理咨詢的求助者中,受金融危機影響的求助者越來越多。
成都太陽島心理咨詢中心心理咨詢師李素群告訴記者,該中心去年10月份開始将工作重心轉向“關愛受金融危機影響人群”以來,截至去年年底,已經先後有近200例求助者前去進行心理咨詢,占到去年年末三個月的求助案例的三成以上。另外,記者從四川圓迹陽光心理咨詢中心、成都筱林心理工作室、四川淩海心理咨詢中心等心理機構了解到,春節後尋求心理幫助的白領也明顯增加。
現象二 高不成低不就
家長樂觀扶持玩新“花樣”
碩士研究生月薪800元,大學畢業生當保安都不再是什麼新鮮事,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雖然已經有部分高校畢業生轉換觀念,從“低”做起,但仍然有多數高校畢業生面臨“高不成低不就”窘境,“畢業了!失業了!心理壓力大得很!”逐漸在這個群體中流行起來。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家長們心裡也暗自着急,為子女們出謀劃策。一位姓李的家長告訴記者,現在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不被一時找不到滿意工作而挫敗,他們通常選擇“互換”,先讓孩子“到崗預演”,也就是幾個有着“家族生意”的家庭聯合起來,家長仍然給生活費,讓孩子在朋友企業裡先打工學習,為今後找工作做好準備。但這僅限于寬松家庭條件的孩子,而對于家庭條件稍差的高校畢業生來說,緩解其就業壓力導緻的心理壓力仍刻不容緩。
專家觀點
無法正确認識自己
易發就業焦慮症
日前,本報邀請成都知名心理專家、創業培訓師、高級職業指導師等,就金融危機下失業人群的心理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讨。專家們一緻認為,就業壓力加大,金融危機大環境下的職場壓力的擴大,直接導緻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甚至是在職人員心理難以找到平衡點。
四川省科協技管會心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吳萬方分析,其實就業壓力、失業壓力一直存在,隻是在金融危機下尤為突出。就求職者自身來講,也往往是自信不足的表現,簡單說,最大壓力來自自身的能力不足,無法正确認識自己,易發就業焦慮症,其他的焦慮和恐懼就将伴随而來。
成都筱林心理工作室心理專家趙曉玲進一步闡釋了出現就業焦慮的人群的内部心理原因:當代大學畢業生最突出的問題是沒有轉換角色,甚至有的大學生為了不出學校面對就業壓力,而選擇繼續考研讀博,其實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是陷入了學習性障礙,面臨很多選擇他們卻不敢觸碰,在心理上表現為一種就業焦慮。而對于剛被裁掉的人員則面臨再就業問題,由于一時難以再找着滿意的,往往也會出現就業焦慮,主要是經濟壓力和心理壓力,具體表現就可能是吃不香還常失眠等。
另外,在讨論中,心理專家李素群認為,除了自身這一重要因素,用人單位在運營過程中無意識刁難也平添就業者的心理壓力,比如用人單位對新進員工和老員工的暗示:“有的是人,你随時有可能被取代”。這些言語容易引發他們各種負面情緒,過度焦慮、恐懼,對未來茫然,缺乏目标。12下一頁尾頁
危機是機遇
四川圓迹心理咨詢中心心理專家、高級職業規劃師鄧甯表示,金融危機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一場心理危機,但他認為,危機同樣也是機遇,隻要先有了這個意識,即使面臨危機也可轉換觀念,積極調整心态,重新建立自己的信心,因為不管是經濟危機和心理危機,要面對它們克服它們都是一個信心問題,不僅是對行業還是對個人都是如此。另外,失業人員适當降低期望值是有必要。
企業觀點
能為企業創造價值就不會被淘汰
中國企業家協會特聘教授趙崇舜表示,從一個用人企業的角度來說,他們當然希望員工能為自己創造更多的價值和利益。當然要能創造出價值,這肯定和一個人的能力分不開。剛踏出高校大門的畢業生切忌“心高氣傲”,更應該處理好擇業、就業、從業、事業幾者的關系。建議他們先嘗試去做專業職業測試和職業規劃,從自己興趣出發。同樣,在一個企業中如果是一個舉足輕重的職位人員是不可能被裁掉的,在職人員能力的提升就顯得尤為重要。
首頁上一頁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