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她們其實是不良的家庭教育,遲遲不能斷奶……她們有愛的意願,卻因消極等待的态度、不良的家庭教育、狹隘自相矛盾的擇偶條件,與愛無緣的恨嫁女……有相當部分的剩女,隻要沒結婚,哪怕三四十歲,還跟父母朝夕相處,被父母照顧得無微不至,她們在家裡的身份永遠是“女兒”,而非一個獨立的單身女人,在法律上雖是單身,但生活方式上,她們卻已經跟自己的父母“結婚”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單身女人,就要從自己獨立居住開始,不需要買房,租房甚至是跟人合租都好。“父母有房子還要自己花錢住出來,這不是浪費錢嗎?”男人在哪裡?他們絕不會在你和你父母的家裡!剩女們一定要走出家門。想想:你跟父母住,如果到了晚上十點,他們就不停地來電催你回家了,這樣,不可能享受有某個心儀的男人送你到家門口,你請他上樓喝一杯,甚至一起過夜了……那些長期跟父母住在一起的剩女,臉上無不洋溢着安詳的神情,也許被照顧得太好了,也不寂寞,眼睛裡沒有渴望,所以,常被男人誤讀為已婚婦女!很多剩女從小就是聽父母話的乖乖女,大學不讓談情,畢業工作的頭兩年也不讓戀愛。有個男孩塞個條子,父母可能就會興師動衆。但到了女兒廿五六歲時,父母就急了,整天問她:你怎麼還沒有男朋友?就要張羅牽線相親了。長輩眼中,戀愛是不用學習的,是像開水龍頭一樣,要關就關要開就開。在他們看來,談戀愛要一次成功,不然,就沒必要談。中國剩女的青春花季尤短,22歲還開不了花,26歲時,就被“剩”了!剩女們的消極,要找父母“埋單”,在她們父母年輕的年代(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很難被“剩”的,單位都有工會、婦聯、團委,他們的工作重點之一就是為單身男女找對象。居委會的大姐們也兼紅娘,一個女孩隻要乖乖呆在家裡,自然有人會來提親。今天“80後”的父母們,大多沒經曆什麼像樣的戀愛,無非是為結婚而結婚,湊合過,婚後不好也忍着不離。婚前性行為就更少了。但今天呢?男男女女都有了很多選擇,很多自由,可就是因選擇太多,更需要你自己有判斷力和做決定的能力。别以為你們的父母能指導你們怎麼談戀愛、結婚和生兒育女,他們的教導多是當年使用的規則,對你的幫助極之有限。有很多剩女從學生時代起就是兩點成一線的生活,大學走讀每天回家,好像在上高四、高五、高六。工作後每天生活不過把學校換成了工作單位而已。沒有社交,她們還把生活圈子小的原因歸結為“因為我的工作特性,所以沒有社交”。此言錯矣。時尚行業,包括公關、市場、時尚雜志等,人們認為最該有社交圈的行業,卻偏偏是剩女成群的行業。從業者80%是女人,同事客戶供應商也都是女人。如果她們不努力開拓出去,建立自己的社交圈,你也是沒有社交的……剩女中,不乏世界500強中國公司的職員,别以為在世界知名的大公司打工,自己也就很時尚了,她們眼下的生活與她們母親當年的紡織女工無異。上班隻管低頭拉車,不管擡頭看路;下班馬上回父母家,目不斜視,每天午飯帶媽媽便當……交朋友是需要精力時間甚至金錢投入的,你每周多數時間都投入工作,哪有什麼閑心交朋友呢。找男人吧。剩女交友目的性太明确,希望一槍命中,第一面感覺不像是老公的人選就要斃掉,沒嘗試從陌生人到熟人,到朋友,到date(一起吃飯活動沒有親密行為的),到戀愛關系,到性關系,真正考慮結婚的對象這樣的過程。所以,朋友自然就稀缺啦。異性朋友多多益善。就算你百裡挑一,那也得先有那個“百”的基礎啊,不然你“一裡挑一”,“零裡挑一”怎麼挑啊?你得先學會怎麼交朋友,然後才能學會怎麼交男朋友。男朋友不就是從朋友裡來的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