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互戀情結”的後果是可怕的,極端的危害便是釀成不正常母子關系的悲劇,更為普遍的危害是嚴重影響男孩子的個性發展。
“戀母情結”最初是弗洛伊德提出來的,他認為在性心理的發展過程中,孩子的性要求要在親近的異性家長那裡得到滿足,稱之為“戀父情結”或“戀母情結”。這一學說後來受到了人們的批評,人們認為它缺乏足夠的科學依據,不具有普遍意義,因此不能将其絕對化。可是,我們又不能完全否認它。特别是就我國目前的家庭現狀而言,“戀母情結”似乎有蔓延之勢。
近年來,由于獨生子女增多,男孩子尤其被格外嬌寵,家長一時一刻不敢放手,生怕孩子出什麼意外。如果隻是在意孩子的身體健康還情有可原,而問題出在有些父母對待孩子的态度和養育方式上:有的男孩一直與母親同睡一床,以緻青春期剛剛到來便出現許多問題;有些中年的母親還會将母子間的親昵津津樂道。她們不認為兒子大了還賴着自己有什麼不好,相反倒覺得這是“母子情深”的表現。她們的口氣中似乎認為孩子在“撒嬌”,沒有意識到這有什麼不好。可是随着孩子青春期的到來以及性意識的萌動,難道男孩子會對母親——一位成熟的女性的身體無動于衷嗎?
在有些家庭中,獨生子與母親的關系過于親密。尤其是在父親工作忙碌忽視妻兒的情況下,有些男孩與母親事實上成了感情上的“情人”。這一現象在現實生活中并不罕見,各中原因值得探詢。
男孩子随着年齡的增長,随着青春期的到來,性意識的萌動,很難面對成熟女性的身體而無動于衷。如果他們青春期朦胧的性沖動因母親養育方式不當而發生了指向的偏差,這豈不是我們現代人的一種莫大的悲劇嗎?
由此看來,我們今天家庭中的“戀母情結”的成因,與弗洛伊德對“戀母情結”成因的解釋不同。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戀母情結”多是錯誤家教的産物,或者說是由于母親對兒子的過分愛戀造成的。套用弗洛伊德的話,也許可以說是母親的“戀子情結”誘發了兒子的“戀母情結”。所以,對這種現象不妨叫“母子互戀情結”。
“母子互戀情結”是人際關系的一個怪胎,其後果是可怕又可悲的。由于“家醜不可外揚”的觀念作祟,在某些家庭中即使已經發生類似的事情,也不會輕易向外人透露。可是這種畸型的感情卻嚴重地影響着男孩子的個性發展。由于母親過分的愛憐,使男孩子的心理幼稚,依賴性強,孤僻不合群,不擅長與同齡人交往,缺乏男孩子的陽剛之氣。
雖然這種現象令人擔憂,可綜觀我們的家庭教育,還是看到更多的中青年父母是睿智而富于遠見的。他們大多數懂得及早培養孩子獨睡的好習慣,給孩子屬于自己的小天地,使孩子能夠盡早地不再依賴父母。由于這些父母教育得法,他們的孩子大多獨立性強,能夠很快适應不同的新環境。這些都得益于懂得如何真愛孩子的父母們。
經專家研究:“長不大”的男孩,他們都是大小夥子了,心理上卻跟幾歲的娃娃一樣,幼稚得很。經了解,他們有一個共性:都是和母親一個床上睡覺長到10多歲的。當他們的母親為孩子“長不大”而憂慮的時候,我倒有些替她們慶幸,畢竟,他們的兒子還沒有把自己朦胧的性意識投射到自己母親身上!
“母子互戀情結”的後果是可怕的,極端的危害便是釀成不正常母子關系的悲劇,更為普遍的危害是嚴重影響男孩子的個性發展。然而,更多的中青年父母是有遠見的,他們開始培養3歲以上的孩子獨居一室的習慣,他們對孩子說:你長大了,應該有自己的小天地,給你布置一個屬于你的小房間吧,要鍛煉能夠一個人睡覺,不要再依賴父母。他們态度堅決,教育得法,孩子的獨立性逐步增強,并很快适應這樣的要求。這才是對孩子的真愛。
專家:過度戀子應分開居住
夫妻兩人正呆在小天地裡打情罵俏時,冷不防婆婆沉着臉推門闖入,氣氛頓時變得有點尴尬。最近的“悄悄信箱”中,幾位剛走進婚姻殿堂的讀者向悄悄傾訴了家中婆婆對兒子過分的依戀情結,跟《孔雀東南飛》中的焦母為難兒媳蘭芝的情形有幾分相似。
在性心理專家看來,這是婆婆的一種嫉妒心理在作怪。撫養了20多年的兒子轉眼間跟别的女人更親密,做婆婆的難免心裡有說不出的滋味,少部分戀子情結嚴重者幹脆專跟兒媳婦過不去。遇到這種情況,不妨分開居住為好。
畸形的愛讓兒子也反感
今年29歲的小孫從小喪父,為讓他有個開心的童年,母親一直未再嫁,堅強地把他撫養大,小孫也從内心對母親格外敬重和疼愛。早在5年前談戀愛的時候,母親就對小孫帶回家的女朋友“橫挑鼻子豎挑眼”,為了讓母親高興,小孫在談崩4個女朋友後,終于挑了一個母親比較滿意的女孩子。
今年5月,小孫和女友步入了婚姻殿堂。在結束完宴席回到酒店贈送的婚房休息時,小孫看到母親還呆在房間不走。當問及母親還有什麼事情時,母親說自己太累,不想走了,幹脆就在他們房間的地闆上休息一夜。孝順的小孫立即為母親在隔壁訂了一個房間,誰知母親大發雷霆,堅決要和小夫妻共居一室。看着心情不好的母親,無奈的小夫妻隻得在新婚之夜陪着母親坐到淩晨三點。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母親時常會以各種借口,呆在小夫妻房間不想離開,阻擾夫妻倆休息。時間一長,婆媳關系開始緊張,經常因一些小事情吵架,這讓小孫夾在中間痛苦萬分。他既反感母親對自己那種畸形的愛,又感到無可奈何。
“戀子情結”會發展到“戀母”
近年來,由于獨生子女增多,男孩子尤其被格外嬌寵,家長一時一刻不敢放手,生怕孩子出什麼意外。如果隻是在意孩子身體健康還情有可願,可問題往往出在父母對待孩子的态度和養育方式上:有的男孩子一直與父母同睡一床,甚至父母的性生活也不回避較小的孩子。更多的情況是,父親長期不在家或已經去世,母親從感情、生活上依戀兒子,這種依戀已超越了母子情感。在她的内心深處,已把兒媳婦看作一個情敵,不願她搶走了兒子,分走了兒子的感情。長此以往,母親的“戀子情結”也會誘發兒子的“戀母情結”。
“母子互戀情結”的後果是可怕的。極端的危害便是釀成不正常母子關系的悲劇。據有關心理咨詢的調查,類似個案在保密性較好的電話咨詢或通信咨詢中時有出現。更為普遍性的危害是嚴重影響男孩子的個性發展。
母親戀子應分開居住12下一頁尾頁
上海性心理專家朱教授指出,類似小孫這樣的典型案例,充分說明母親具有戀子傾向。“戀子情結”嚴重的女人往往是那些單親家庭的母親。她們對兒子的依戀更為突出明顯。一般來說,“戀母情結”嚴重的男子要麼以母親為标準來找對象要麼幹脆不找對象,而“戀子情結”嚴重的母親則更可怕,她會在潛意識裡不希望兒子結婚。即使兒子結了婚,也會産生對兒媳莫名的妒嫉。人類這些看起來荒唐的現象在心理學裡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釋。
針對這種情況,必須意識到母親有心理上的障礙,讓她自己去看心理醫生。另外,隻能與母親分開居住,必須在她恢複前慢慢疏遠她,讓她把感情慢慢從你的身上轉移開。當然,這個過程很漫長、很艱難,且必須要有心理準備。
首頁上一頁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