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家教不當易引發孩子“心病”

家教不當易引發孩子“心病”

情感 更新时间:2024-05-15 08:52:37

  又到新春開學季,許多家長總忙着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學習班,期望孩子的一切問題都能在學校和課外班裡得到解決。其實,兒童心理出現問題,除了遺傳、生活方式等因素外,家庭教育的缺失越來越占主導位置。專家表示,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或過低都可能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家庭極端教育都極易令孩子出現緊張、焦慮、退縮、恐懼等情緒問題,引發不同形式的心理疾病。

  今年3歲的小綜,要上幼兒園了,父母把他從老家接回來。由于在祖父母的溺愛中長大,小綜在爸爸媽媽面前也當起了“小皇帝”。面對不聽話、固執的兒子,父母對他的蠻橫無理進行了指責。小綜有一天竟突然說出:“爸媽死了才好呢!”

  專家表示,兒童心理出現問題,除了遺傳、生活方式等因素外,家庭教育的缺失越來越占主導位置。“家庭極端教育都極易令孩子出現緊張、焦慮、退縮、恐懼等情緒問題,引發不同形式的心理疾病。”

  家教不當1:過分驕縱,小孩“脾氣大”

  小綜的行為就極具攻擊性,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理科副教授謝海燕指出:“攻擊性行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幼兒階段主要表現為吵鬧、惹是生非,是一種身體上的攻擊;稍大一些的孩子更多的是采用語言攻擊,謾罵、诋毀,故意給對方造成心理傷害。他們口中常說諸如‘不喜歡這個’、 ‘不跟你好了’、‘煩死了’等”。

  攻擊性行為形成的關鍵期是嬰幼兒階段,謝海燕提醒:“父母脾氣暴躁,當孩子的行為令其不滿意時,訓斥、打罵,為孩子樹立了攻擊性行為的模型,形成了攻擊意識。在溺愛嬌慣縱容孩子的環境中生長的孩子常表現出任性、蠻橫、不講理。家庭成員教育态度的不一緻并将分歧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如孩子犯錯時,有批評、有訓斥、有體罰的、也有哄騙的,孩子與大人意見相左無法适從,極易産生強烈的攻擊意識,稍不如意就以‘攻擊’的手段來發洩不滿情緒,甚至發展到以攻擊他人為樂趣的地步”。

  家教不當2:恐吓教育,孩子易焦慮

  今年8歲的芊芊一直有“肚子疼”的毛病,且經常在早晨上學前“發作”,醫生檢查後診斷,肚子疼是假的,由于恐懼上學而患上了焦慮症才是真的。

  “小孩子不願離開父母是正常的心理反應,但随着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心智的成熟,應該逐漸形成适應陌生環境的能力。”謝海燕分析,較焦慮的孩子一方面是先天素質、個性的因素,另一方面也與家長的言行有關。

  她指出,兒童焦慮症常見是分離焦慮,多發病于學齡前期,主要表現為兒童與親人分離時産生的焦慮反應。由于焦慮中的孩子會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尋找親人上。他們可以表現出不吃、不喝、不玩,還會引起孩子生理上的應激反應,長時間焦慮,容易使孩子抵抗力下降。這些孩子常常很容易感冒、發燒、肚子疼等等。

  家教不當3:以打代教,孩子“愛說謊”

  今年開始,6歲的花花越來越喜歡說謊,一會兒說同學欺負了她,一會兒又說自己考了100分。

  “有些家長忙于工作,忽視了孩子需要關心的要求,當孩子一次偶然的說謊或者眨眼後,家長注意了,關心了,就可能在孩子心裡産生影響。”謝海燕表示,有些家長習慣以打代教,一發現孩子說謊就是一頓痛打,這不利于孩子的身心發展,甚至會令孩子不斷“改進”說謊技術來對付家長的打罵。

  家教不當4:祖父母們,以“隔代親”為自豪

  不少爺爺奶奶愛在人前炫耀:“孫子跟我最親了,有什麼好吃的首先想到爺爺奶奶!”其實,這是典型的不恰當三代關系。

  專家表示,祖孫輩關系過于親密,反而會導緻親子關系疏遠,父母的教育責任被“邊緣化”,造成的結果就是一方面祖輩過分溺愛孩子,無原則地縱容孩子,始終擔心照顧不周。另一方面導緻孫輩過分依賴大人,獨立性不夠,融入社會的能力差。

  專家:家長期望“過高”“過低”都會影響孩子心理

  “成人存在的心理問題多是在童年引起的,兒童的心理問題應當引起重視”。謝海燕表示,“造成兒童壓力引起心理疾病的情況主要是由家庭原因決定的。”

  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或過低都可能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謝海燕分析,一種情況存在于放縱型家庭,家人對孩子過度溺愛,孩子習慣索取,不懂得奉獻。一旦進入學習氛圍,在學校嚴格的教育方式下,容易形成焦慮、偏執、脾氣暴躁等心理問題。還有一種情況是專制型家庭,家長對孩子要求過于嚴格,孩子容易形成自卑、膽怯、回避的性格,成長過程中,在學習的壓力下,容易形成心理疾病。

  專家還建議:“聰明的祖輩應多提醒子女,多久沒帶孩子出去玩了,多久沒跟孩子談過心了,督促子女常跟孩子互動。”家長也可以發揮自身的特長,做孩子的“好搭檔”。例如,雙方可以共同制訂家庭菜譜,完成烹饪,拉近與孩子的距離,可以教孩子認識蔬菜、摘菜等,可以陪孩子一起閱讀、玩耍、比賽,帶他們接觸社會。“爺爺奶奶和父母都應該是孩子很好的‘玩伴’。”專家表示,比如信息化社會中,爺爺奶奶和父母完全可以“不恥下問”,讓孩子教自己上網,喜歡下棋的祖孫父子還可以在網上“對殺”一盤,融洽彼此間的關系。另外,大人還可以帶孩子去看看兒童電影,豐富孩子的假期生活,也可以保持自己的年輕心态。

  相關鍊接

  陪孩子玩就是最好的家教

  研究顯示,每天陪孩子玩一會兒,能讓他的性格更陽光。事實上,國外已有早教專家提出,陪孩子玩就是最好的家教。日前,據美國心理中心網報告,發表在《發育與精神病理學》期刊上的一項最新研究進一步顯示,父母多與孩子一起玩耍、交流,有利于其青少年期、甚至成年後的心理健康,減少他們出現人格障礙的風險。這項研究的負責人、美國賓翰頓大學神經科學及認知心理學特聘教授馬克·倫岑韋格爾解釋說,在與父母每天進行積極互動的過程中,孩子會模仿大人的社交技巧與處世方法,學會從容處理自己面臨的問題,從而提高心理承受力,性格會更加開朗、陽光。

  但是,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家庭教育研究會的一項調查則顯示,和10年前相比,願意花時間陪孩子玩的父母減少了。很多父母把孩子交給了幼兒園、電視及網絡遊戲。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兒童門診、兒童行為問題專家顧伯美副主任醫師對此表示,父母的陪伴對每一個孩子來說都是萬萬不能缺少的,家長需要根據孩子的年齡來選擇合适的互動遊戲。12下一頁尾頁

  對于3歲以下的幼兒,家長可以多陪孩子有針對性地看一些圖片,例如把一匹完整的馬與一匹缺失了一條腿的馬的圖片同時放在孩子面前,讓他指出兩幅圖的不同,訓練孩子的觀察力、專注力等。3歲以上的孩子,可以重視動手能力和想象力的訓練。通過一起搭積木,訓練孩子的觀察力、協調能力;通過做手工、編故事等,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和語言能力等。

  同時,還可以根據孩子的性格選擇互動遊戲。好動的孩子可以選擇靜态遊戲,如積木、拼圖等,幫助孩子修正好動的個性;表達能力弱的孩子,家長可以陪他講故事,通過複述、提問等方法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性格孤僻的孩子可以選擇動态玩具,如聲控玩具汽車等,讓孩子在追逐汽車的過程中,産生愉快和自信的感覺,逐漸變得活潑開朗起來。

  首頁上一頁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