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導讀: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即便是一頓臭罵都有可能成為他的心病。孩子的心理問題,應該引起家長的足夠關注。
一位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的初中生,突然成績一落千丈還休學在家兩年。家長無奈帶着孩子去精神科看病,也吃了不少藥,可孩子依然不想去學校。最後一位心理指導老師找到了孩子的心結——其實就是因為孩子的老師曾經說過的一句話。在學校老師的精心安排下,男孩終于順利回到了學校。心理醫生說,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即便是一頓臭罵都有可能成為他的心病。孩子的心理問題,應該引起家長的足夠關注。
孩子休學兩年,家長求助本報
男孩叫彭剛(化名),紹興縣錢清鎮人,今年16歲。今年1月10日,本報報道了臯埠一位男孩整天蒙頭大睡不肯去上學的事,彭剛的父親看了報道後于是向本報求助:“我家的孩子和這位男孩情況差不多,已經休學兩年了,拿他沒辦法,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彭剛本是一個乖孩子,從小學到初一,學習成績一直非常優秀。可就在兩年前,孩子不願再去學校上課。彭先生到學校了解,老師說孩子的精神有問題,和很多老師發生沖突,根本不像一個學生,需要去看醫生。無奈,彭先生夫婦帶着孩子去看精神科,醫生認為孩子确實有心理問題,需要治療,所以一直在住院。
這兩年來從市裡的醫院,再到省裡的醫院,除了住院,彭剛還吃了不少藥,情緒是得到了控制,但他還是不想去學校上學。他們不明白孩子到底怎麼了。這事把彭先生夫婦搞得焦頭爛額、痛苦無比。去年他們還把孩子送到某封閉學校去學習,可半年下來還是沒有得到改善。
心理醫生輔導,找到“病根”
經過本報聯系,彭先生找了市區的婚姻家庭指導師錢國正。經過錢老師的心理輔導,孩子的病根終于找到了:原來成績一落千丈的原因竟是老師無意中的一次訓話。
在交流中,孩子透露曾經在學校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有一天班裡一個同學發現少了一百元錢,同學向老師反映說是他偷的,理由是他小學時偷過媽媽包裡的錢,老師就把他叫到辦公室,“原來你是這樣一個人,學習那麼優秀,品德那麼差。”彭剛說,這句話一直讓他耿耿于懷。回家後,他也沒和爸爸媽媽訴說,把不愉快深深埋在心底。
接下來,他和這位老師就發生了沖突:不聽他的課,不做他的作業,還不時頂撞老師,讨厭老師。漸漸,他發展到對學校排斥,不願意去學校上課……
找到病根後,在老師的精心安排下,彭剛終于順利地回到了學校。
青春期孩子,認同很重要
“青春期孩子要完成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心理任務——‘自我認同’。”錢國正說,最近類似青春期孩子的求助比較多,很多都是因為某些細節問題導緻了休學、不想上學等異常的出現。
錢國正分析,青春期孩子的“自我認同”主要在兩個環境裡實現,即家庭和學校。家長老師的肯定,同伴的認同,當一個孩子在得到了肯定正面的認同後,自信心就會增強。相反如果得到的是否定負面的認同,就會認為自己是差生,再努力同樣得不到大家的贊許,從此就失去了向上的動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