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導讀:長輩們說一,你偏說二;他們往東,你偏往西;他們叫你這樣做,你卻那樣做;總是和他們對着幹。是不是很熟悉這種情景?你我都曾經經曆過或正處于這個時期,那就是青春期,而這種現象就是青春期的逆反心理表現。
逆反心理是指人們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态。孩子到十二三歲的時候,往往産生與父母一種相抵觸的情緒。他們心裡有什麼話也不願向父母說,對于父母的批評和勸導不像以前那樣聽話了,甚至産生抵觸、不順從的情緒。人們把孩子的這種現象稱為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如對教育者有明顯的"反控制"、"對抗心理",即你要求我這樣,我偏不這樣。而這種情形,最容易引起老師、父母的惱火。而老師、父母越是惱火,對于他(她)越發訓斥,這樣就使他更加反感,直接影響到與父母老師之間的正常關系,以至于孩子逃學、離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逆反心理産生的原因
一是青少年正處于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希望能擺脫成人的監護和束縛。他們反對成人把自己看作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非凡,就對任何事情傾向于批判态度。當他們感到或擔心外界無視自己的獨立存在、自我表現欲望受到妨礙時,他們就會産生逆反心理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來确立自我與外界對立的情感。
二是社會因素,如老師父母的教育方法不當等。
逆反心理會導緻青少年對人對事多疑、偏執、冷漠、不合群等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動搖、理想泯滅、意志衰退、工作消極、學習被動、生活萎靡等。進一步發展還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轉化。那麼,如何防止和消除逆反心理呢?
理解
學着從積極的意義上去理解大人,父母的羅嗦、老師的批評都是善意的,看到他們的出發點是好的,是對出于你的關心。而老師、父母也是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樂,也會犯錯誤,也會誤解人,我們隻要抱着寬容的态度去理解他們,也就不會有逆反心理了。
把握自我
經常提醒自己,要虛心接受老師父母的教育,遇事要盡力克制自己,要知道,退一步海闊天空,突顯自己的個性并非是通過與他人的對抗來實現的。另外,還要主動與他們接觸,向他們請教,這樣多了一份溝通,也就多了一份理解。
學會适應
青少年要提高心理上的适應能力,如多參加課外活動,在活動中發展興趣,展現自我價值,這樣,逆反心理也就克服了。
小編結語:對于孩子的這種逆反心理,大人不可過于苛刻指責,一定要态度溫和給予教導,做好溝通。等到他們成長到一定時候,這種逆反心理會慢慢消失。
更多精彩推薦:
青春期男女 心理很矛盾
青少年常見的心理障礙問題
少男少女有哪些不健康心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