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難以理解的施虐狂和受虐狂

難以理解的施虐狂和受虐狂

情感 更新时间:2025-11-16 01:51:56

  虐待狂也稱施虐淫,是指通過對異性施以精神和肉體折磨,造成對方痛苦來滿足自己性欲的一種性變态行為;受虐狂則與虐待狂的表現相反,是指通過受到異性的折磨造成痛苦與屈辱來滿足自己的性欲,異性的虐待使他(或她)在痛苦中獲得性快感。受虐狂以女性較為多見。

  有一對夫婦,丈夫經常破口大罵和毆打妻子,撕扯頭發,擰大腿,甚至還用煙頭燙,使其妻子渾身傷痕累累。每次打罵完以後,男方就表現出心滿意足、渾身舒适惬意的樣子。而女方也很奇怪,不象其他受虐待的婦女那樣大哭大鬧,或向法院、親友和鄰居哭訴告狀,反而撫着傷痕對關心她的人說:“兩口子過日子,打是親,罵是愛嘛。”事實上,這對夫妻是兩個性變态人格者,丈夫是虐待狂,妻子是受虐狂。

  虐待狂常與受虐狂聯系在一起。有些男女如前述那對夫婦各自充當一種角色,互相滿足;還有的人自己身上就有這兩種變态性心理和行為傾向,常輪流交替充當兩種角色,以體驗兩種方式帶來的性快感。

  虐待狂者可以通過責罵、侮辱、恐吓等方式隻造成對方精神上的痛苦、恐懼、害怕、屈辱和求饒來獲得滿足與快感,不一定造成肉體痛苦。他們所使用的暴力可以是造成輕微疼痛或無損傷的調戲動作,也可是極為殘暴的甚至是導緻死亡的傷害行為,例如鞭抽、牙咬、手擰、腳踢、針紮、火烙、刀割等等。習慣于以殘暴手段來滿足性快感的虐待狂者往往不易控制自己的沖動,因而極易造成對方嚴重受傷。在某些情況下,嚴重的虐待狂沖動會導緻強奸、兇殺等暴力犯罪。而受虐狂所受痛苦也可以是從不造成傷害的、非暴力的淩辱、恐吓到殘酷的毆打、拳擊,刀傷等等。大多數受虐狂者尚能控制受虐待時的情境,在自己嚴重受傷之前結束被淩辱和傷害的行為。那些交替扮演兩種角色的人則既淩辱、傷害他人,又接受他人的淩辱和傷害。

  對虐待狂和受虐狂的形成原因目前有多種不同解釋。關于虐待狂的形成,專家們認為與這樣幾種因素有關:

  一是可能與童年生活經驗有關。

  由于家庭教育環境中的某些因素,使兒童從小形成對性關系的錯誤認知定勢。有個男性虐待狂在6歲時無意窺見父母在卧室裡的性生活,父母的翻滾、掙紮、撕扯和氣喘籲籲使他大惑不解。年紀大些的夥伴告訴他:你别看他們很痛苦,那可是人生最快樂的事。進入青春期後,他從小說、影視節目中看到一些男女邊撕打和啃咬邊作愛的描寫,更喚起了童年的記憶,這種認知與态度定勢終于發展為虐待狂,戀愛期間對女友就有過幾次傷害,當時女友認為是失手而不在意。婚後他更是屢屢虐待傷害妻子。

  二是出于對權威的反抗和對挫折的自我防衛。

  有的人在個人生活經曆中受到過他人的欺淩打擊,尤其是遭受過異性的拒絕、侮辱,因而形成強烈的報複與反抗心理,借在異性身上施虐而顯示自己的力量與征服,從中獲得快感。

  三是出于對過度自卑感的補償。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A.Adler)曾指出,人們通過追求優越感來補償自己的自卑感。有些人對自己個人能力、生理素質、社會地位等方面的缺陷不安,深感自卑,因而對異性實施傷害,以發洩被壓抑的性本能和心理緊張,在控制和傷害異性的過程中自己的優越感似乎得到顯現與證明。

  受虐狂的形成也可能是由于童年經驗和性意識的混亂造成的,如認為受異性虐待至痛苦是性愛的必然内容;其次是自責自罪感的表現。有的人認為自己對不起異性,産生内疚和罪惡感,從而甘願接受異性的淩辱以表示在痛苦中對異性的服從和自罰,并與性沖動結合起來,形成受虐狂傾向。有的女性由于子宮病變,不得不動手術摘除子宮,于是産生自責自罪感,把手術當作對自己“無能”或“造孽”的懲罰,以至形成受虐狂人格;再次是由于擔心被異性拒絕或抛棄,因而産生孤獨感、恐懼感,進而形成性變态心理,希望通過接受異性的淩辱與傷害來表示自己接受對方的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