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制造出的不僅僅是一個膠囊,而是一個‘同性戀是變态疾病’的文化符号。而正是這種符号,在傷害着性取向的多元選擇,傷害着性少數人群的權益。”
國内著名的青年性學家方剛博士在其博客上發表了一篇題為《譴責“治同性戀膠囊”》的文章。在文章中,他揭露了一個名叫“德國泰德生物制藥廠”的公司生産治療同性戀膠襄的騙局。文章發表後立刻引來無數網友關注,并轉發至各處。
他在博客中稱,一家自稱“德國泰德生物制藥廠”的公司公然排在百度“同性戀”關鍵詞的第一項,顯示他們的産品“諾維爾泰膠囊”能矯正性取向異常。“這是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關于同性戀是否可以“治愈”,在過去幾百年間一直存在争論。現在大家已經普遍接受的一個觀點是:同性戀不是疾病,不需要去治療。”方剛在博客中很氣憤地說道。
打開方剛博士提供的網址,在頁面的顯著位置赫然寫着這産品由“北京大學藥物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聯合推廣。而在北京大學藥物信息與工程研究中心的官方網站卻沒有發現相關研究和合作。
過去許多心理醫生要治同性戀,無所不用其極,但幾乎都承認這是不能“治療”的。曆史進展到了今天,居然又有了這樣的“神藥”!
那麼,為何“治療同性戀”的陰魂不散?顯然,異性戀主流人群,仍然無法接受同性戀不是一種“病”這樣的事實。他們在利用包括醫學手段在内的手段,對同性戀人群進行污名化。但另一方面也說明,還有同性戀者“想被治療”。但這樣的同性戀者,其實也是被異性戀主流文化塑造的,是被這些“神藥”塑造的。在将同性戀污名化的文化中,才會有自我認知為“病”的同性戀者。
性學家方剛博士認為這家廠商不單是在制造一種膠襄,更重要的是在制造一種文化符号。“我們要改變文化,但也不能放棄對這種藥廠的譴責。因為它們制造出的不僅僅是一個膠囊,而是一個“同性戀是變态疾病”的文化符号。而正是這種符号,在傷害着性取向的多元選擇,傷害着性少數人群的權益。我們今天對這個膠囊保持沉默,明天就會生産出治療SM的膠囊,治療多性夥伴的膠囊,治療性工作者的膠囊,治療易裝戀者的膠囊等等。我願意明确地譴責這家藥廠。我也呼籲有關部門調查這家藥廠,查一查這個帶有意識形态色彩的膠囊的背後是什麼?它有通過藥品檢驗嗎?它們有取得行銷許可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